汶川地震灾区以工代赈工作研究

时间:2022-06-15 09:03:18

汶川地震灾区以工代赈工作研究

摘要:汶川地震发生后,地震灾区实施了以工代赈的就业援助政策,取得了积极的效果。通过对Q安置点具体实施的以工代赈政策的研究,证实了以工代赈政策是各种自然灾害发生后,赈灾救济的一种良策,并对更好地实施以工代赈政策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自然灾害 就业援助 以工代赈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0)011-119-01

最近两年我国自然灾害频频发生,2008年1月我国南方省市发生雪灾,2008年5月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级特大地震,2009年7月台湾花莲海域发生6.7级地震,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发生7.1级大地震,2010年8月7日,甘肃省舟曲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2010年8月13日曾发生地震的都江堰龙池又发生泥石流灾害。在多次灾害发生后,国家和政府都在第一时间积极组织人员到灾区营救,降低了灾害带来的破坏程度。自然灾害发生后需要一段时间来恢复灾区生产生活,而以工代赈就是一种在灾后重建中发挥重大作用的良策。

1 Q安置点实施的以工代赈政策

Q安置点是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在地震灾区建立的一个较大的临时居民安置点。占地400亩,修建了4163间板房,最初居住1万2千多人,至2010年8月还有7000千多人居住在这里。地震发生后Q安置点积极采取以工代赈的措施,调动灾区群众自救的积极性,帮助灾民减轻困难。以工代赈是指灾难发生后,灾民通过付出自己劳动参加灾后重建的工程或相关服务工作,并获得一定的满足自己最基本生活需求的物品或资金。

2008年5月汶川地震发生后根据安置点刚设立的需要,急需一批人员来从事安置点内的发放物资、为群众服务的办公室的工作、保洁、卫生消毒、保安、电工维修、张贴、服务公用食堂等工作。而Q安置点就从居住在里面的受灾群众中进行招募,一共招募了390多名受灾群众,并给予每天20元的补助。通过对参加过以工代赈的群众访谈了解到,群众对于安置点内提供的工作比较满意。这样的以工代赈工作既可以将群众自救积极性调动起来,另一方面每天发放20元使受灾群众有一定的收入,对群众的心理也是一种安慰。随着安置点管理的规范和完善,安置点内的保沽和保安逐渐划归给物管公司进行管理,而至2010年8月从事以工代赈工作的人员主要是地震发生后一直在办公室里为群众服务的100多名群众自愿者。

2 以工代赈的作用

以工代赈是集救灾与赈济为一体的灾后重建的良策,在我国古代和国外都被成功地运用过。通过对Q安置点实施的以工代赈工作的研究发现,以工代赈具有以下的作用:

2.1 赈灾救济的作用

汶川地震发生造成山河破坏、房屋倒塌,人员伤亡。震后例如挖掘、掩埋遇难者尸体、废墟清理、卫生防疫、物资运输、修复损毁的道路桥梁、疏通河道、加固河堤、搭建板房、重建住房等工作都需要大量的人群来从事。而受灾的群众由于灾害带来的破坏,急需大量资金和实物解决生活困难和看病医治的问题。通过以工代赈组织灾民参加各种修复工程就能把这两方面的需求相互结合起来,能使有充足的灾区群众参与到灾区重建工程中,又使灾区群众通过参与付出劳动获得一定的经济收入,减轻了灾难带来的损坏,满足自身的基本生活需求。

2.2 调动灾民重建的积极性与热情

震后的Q安置点是新建的社区,存在大量的服务性和劳务性的工作,包括社区内的清洁卫生、保安、生活必需品的发放、日常管理、社会服务等都需要大量人力来从事,仅靠政府必要的管理人员和志愿者是不够的。因此,Q安置点实行了以工代赈的政策,让灾民来从事清洁卫生、保安、生活必需品的发放、电工维修、消毒、日常管理、社会服务等的工作,并每天发放20元的生活补助。提供一定就业岗位发放一定补助能减缓受灾群众的生活困难,更重要的是调动了群众抗震救灾的信心与热情,发挥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地震最初Q安置点有390多人参加以工代赈工作,而目前仍然有100多人坚守在以工代赈的工作岗位上,虽然现在每月的工资只有650元,但是为群众服务的激情并没有因工资低廉的原因而降低。

2.3 缓解灾区就业困难

地震发生的最初,厂矿企业破坏、工厂倒闭,到处一片狼籍的状态,就业岗位稀少,许多群众因灾失业。灾民没有工作没有收入,家里可能还有亲人受伤、遇难,应该说是灾区群众处于最困难的时期。为了解决灾区群众的实际困难,Q安置点通过以工代赈的形式白筹工作岗位,招募内部群众。解决了部分受灾群众的就业问题,也缓解了灾区的就业压力。目前仍然有一批群众坚守在以工代赈工作岗位上,虽然随着Q安置点的拆除,这部分群众会面临失业的问题。但他们并没有太大的担心,因为以工代赈的这份工作已经帮助他们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

3 实施以工代赈政策需要注意的问题

通过以上调研和分析可见,以工代赈的政策在自然灾害发生后,能起到明显的赈灾救济的作用,在具体的实施中我们还需要注意以下的问题:

3.1 扩大以工代赈的工作内容

自然灾害发生后,受灾群众因灾失业,失去收入来源。将灾区重建工作与相关服务性工作纳入以工代赈的工作内容中,吸纳大批灾区群众来从事,必定对缓解灾民生活困难,缓解灾区就业压力,保持灾区社会秩序稳定发挥重要作用。

3.2 合理地挑选以工代赈人员

灾难发生后,许多群众都面临生活困难。由于以工代赈工作岗位的有限,因此工作人员对报名参加以工代赈的群众应合理挑选。优先考虑受灾严重,家庭困难的并具有劳动能力的群众。并处理好报名但没有被选上的群众的情绪问题。为有效地开展以工代赈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3.3 有效地运用和管理以工代赈的资金。

灾区政府应通过地方财政、各项救灾资金、慈善捐助等及时地为参加以工代赈的群众提供资金或货物形式的以工代赈收入。对以工代赈资金货物进行有效管理,监督。防止挪用、乱用资金的现象发生,保证以工代赈工作顺利地开展。

上一篇:米东区集中供热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下一篇:创新企业发展的分形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