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目中的教师

时间:2022-06-15 06:54:35

我心目中的教师

人们常把教师比喻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管你是否称职,在大众眼里,这就是你的角色定位。你高尚的师德会使学生高尚,你渊博的知识会使学生聪明,你得当的教学方法会启迪学生的智慧。但你不恰当的教育会使学生产生仇恨,会使学生自卑,也会导致学生不尊重别人。下面就谈谈“我心目中的教师”是怎样的。

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

――苏霍姆林斯基

教师是爱的职业,从事的是爱的教育。热爱学生,是教师所特有的一种宝贵的职业情感。这种情感与一般的人与人的爱是不同的,它不是来源于血缘关系,不是来源于教师的某种单纯的个人需要,而是来源于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深刻理解和高度责任感,来源于教师对学生的正确认识、满腔热情和无限期望。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是一种比母爱更为宽广、更深刻的爱。因为教师是受社会和人民的委托,要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用之材。因此,可以说教师对学生的爱和关心,是一种充满科学精神的、纯洁的、普遍的、持久而高尚的情感。教师越是满怀深情地关心和热爱学生,就越能赢得学生对教师的尊敬和信任,越能赢得家长对教师工作的理解与支持,越能把学生吸引到教育过程中来,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诲,激发他们奋发向上的信心和力量。正如儿童教育家孙敬修所说,“教师要热爱学生,应把学生看成自己的儿女手足,对他们的关心、热爱和责任感还应超过自己的儿女手足。有了这种感情,才能把每一个学生培育好。”教育必须在“尊重、理解、关心和信任”的基础上进行,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目的,即“发现人的价值”、“发挥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使孩子们成为“和谐的人”、“完整的人”、“全面发展的人”。

学生可以原谅教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是不能原谅他们的不学无术,如果教师不能完善地掌握自己的专业,就不能成为一个好教师。

――马卡连柯

教师要真正承担起教书育人这一职责,必须刻苦钻研业务,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使自己的学识广博精深。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明确地指出:“教师对自己从事的教学工作抱什么态度,对掌握业务知识抱什么态度,这也是师德问题。”因此教师要从师德的高度来认识业务水平问题,严格要求自己。

学生获取知识、技能的主要途径是教师的传授。如果教师不精通业务,没有科研能力,而将旧的甚至错误的知识传授给学生,那么,不仅会直接造成误人子弟的不良后果,甚至还隐藏着误国误民的巨大危险。特别是在今天,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更新日新月异,教师肩上所承担的传授知识的任务更重了。教师只有热爱科学、认真学习、刻苦钻研,不断地丰富和提高自己,才能真正担负起向学生传播知识的重要职责。

学生能力能否得到发展的关键取决于教师的业务水平。能力是在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而掌握哪些知识技能及怎样掌握则决定于教师的教学。有些教师只满足于向学生传授知识,让学生死记硬背,不注重在传授知识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能力等,因而培养出来的学生是一些只会背书的书呆子。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是一种误人子弟。我们衡量一个教师的教学质量,不仅要看他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还要看他教学过程中是否注意及如何发展学生的能力。

马卡连柯在总结自己的教学工作时深有体会地说:“我非常尊重教育理论,离开教育理论我是不能工作下去的。”因此,教师除了有精深的业务知识,还必须懂得心理学、教育学等科学理论,并自觉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加以运用,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进行教育教学工作。

怎样站、怎样坐、怎样说在教育上都不是“细微末节”,很多时候对教师工作成败具有决定意义。

――马卡连柯

卢梭曾说,“在敢于担当培养一个人的任务之前,自己就必须造就成一个人,自己就必须是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也是学生道德品质的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可能成为模仿和学习的原型。为了形成学生良好的品德,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对学生发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为此,教师必须有崇高的理想和远大的目标,自觉地把自己的个人理想同社会理想结合起来,个人的利益和需要服从国家和社会的利益和需要;模范地遵守国家的各项政策、法令及社会公共准则,向学生展示标准的社会行为模式,做优秀的公民;严格遵守学校的各种纪律和规章制度,如上课、开会不迟到不早退,爱护公共财物;要注重培养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如言语文明,服饰整洁、大方,待人接物有礼有节,生活中自重自爱、作风正派,有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等等,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出表率。我们要牢记马卡连柯的观点,从小事做起,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为人师表。

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

――马克思

马卡连柯曾经说过:“假如一个学校里有这样的教师集体,在这样集体中的每一位教师看来,全校的成功占第一位,而他班上的成功占第二位,至于教师个人的成功占第三位,那么这样的集体里才会有真正的教育工作。”这就要求教师处理好个人与集体关系,把个人与集体融合在一起。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教师的劳动具有集体性,就是说培养人才是一项需要多方面协作、共同努力的集体劳动。每一个学生全面而健康的成长,是学校、家庭、社会多方面教育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教师是这许多因素中的主要力量。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有计划、有目的、系统的影响,比起家庭、社会因素的自发影响来说,要深刻得多。首先,教师要与学校其他教师之间团结协作。其次,教师要处理好同学生家长的关系。最后,教师要团结其他社会力量,如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儿童图书馆等社会机构,与他们建立经常联系,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每个学生身心得到充分发展。只有这样各方面精诚合作,相互帮助,才能共同担负起培养人才的重任。

爱岗敬业,博学多才,热爱学生,为人师表,具有协作精神,这既是教育家描述的优秀教师的形象,也是我心目中的好老师的标准。只有这样的教师才无愧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美誉,只有这样的教师才能担负起培养下一代的重任。

(作者单位:江苏省金坛市建昌中心小学)

上一篇:实践生活教育理论,探索农村小学新路 下一篇:浅谈语文教学中民族精神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