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城市社区体育指导服务供求障碍及对策

时间:2022-06-15 04:17:21

江苏城市社区体育指导服务供求障碍及对策

摘要:社区体育是城市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的基本途径,近年来不断地发展壮大,逐渐成为今后群众体育发展的主要方向。在社区体育的发展中,社区体育指导服务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它不仅是帮助健身群众“解疑释惑”的主要手段,而且也是体育相关部门联系社区群众的“桥梁与纽带”。供给与需求关系的改善是社区体育指导服务能否顺利开展的关键。分析社区体育指导服务供求障碍,找出服务供求对策,处理好两者关系,有利于提高城市社区体育指导服务质量,确保城市社区体育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城市社区;体育指导服务;供求障碍;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C71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1)07-073-03

一、城市社区体育指导服务的供求障碍分析

(一)体育场地供给与社区体育场地需求特点不符合

体育场地是社区居民进行体育活动的必备条件,是开展体育指导服务的前提条件,体育场地得不到保障,体育指导服务就无从做起。通过社区群众参与健身活动调查情况发现,体育场地的缺乏制约了社区群众健身活动的参与。

1.体育场地分布与社区体育场地就近方便的要求不符合

深入调查发现,南京市体育场地主要局限在城市体育中心、体育场(馆)以及各类学校,这些场地的地域布局存在着很大偏差,很少一部分涉及社区内的体育场馆建设。而社区群众开展健身时主要集中在社区周边公共场所如公园广场、附近的学校操场等离社区距离短、交通方便快捷的地方。

2.体育场地开放与社区体育场地公益性、低廉性的要求不符合

南京市大部分体育场地不对外开放或收取费用对外开放,各类体育场地向社会群众开放力度较小。众多学校出于安全管理上的难度以及教学上场地的冲突,多采取了不开放和部分开放的办法,社区群众在参与健身中受到很多局限。城市体育中心和各类体育场(馆)都要收取一定的费用,属于商业营利性质。而社区群众健身活动的地点多集中在社区周边公共场所如公园广场等公益性或者低廉性的地方,很少社区居民选择在商业性健身房(俱乐部、中心)。

(二)日常性社区健身活动的经费供给的缺乏

调查发现,经费供给的缺乏严重影响着社区健身群众日常性体育活动的参与。同样,调查中发现,开展社区体育指导服务,经费的保障同样重要。在对南京市有关体育部门走访中了解到,群众体育活动的经费主要来源于各级政府财政拨款和体育彩票收益,涉及社区较大型体育活动的开展,需要的经费可以向当地有关体育行政部门申请,一般来说,是给予支持的,而对于日常性的社区体育活动,政府部门是不提供经费的。所以南京市社区活动点缺乏经费供给,只能以自筹经费的形式或者街道、居委提供的一小部分来支持开展社区体育活动。

(三)体育指导服务供给与社区体育指导服务的现实需求相偏离

社会体育指导员担负着组织管理者和技能传播者的双重角色。他们是体育主管部门联系群众的“桥梁与纽带”,更是帮助健身群众“解疑释惑”的良师益友。调查发现,社区体育指导服务存在着体育指导服务供给与社区体育指导服务的现实需要相脱离的障碍。

1.社区体育指导员的培训体系不够健全

目前在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中,中老年人偏多,年轻人偏少,指导能力有限。这主要是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体系不够健全造成的。现有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有两类培训方式:一类是由行政指派的有固定工作的街道或居委的在职干部,他们有证书也有热心来指导体育工作,但是他们往往缺乏一定的体育特长,技术指导不够。另一类是体育院校的高校学生,学校为帮助学生就业,提供考证需要。他们是真正的技术指导型人员,但是他们往往只是为了证书而考证,或者是人员的流动性比较大,很少一部分真正投入到社区体育指导工作中去。这样由于培训体系的狭窄,不少有一定体育特长、真正在实际从事社区体育指导的人,却缺少进一步培训提高的学习途径。所以就出现了有证书的人不指导,指导的人没证书;有能力的不参与,能力差的勉强着上以及技术指导型人员不足的尴尬局面。

2.社区体育指导服务的行业组织缺乏管理

目前,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主要由各级体育行政部门负责管理,各体育社团、街道办事处共同配合实施的,这样在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管理过程中会出现漏洞,表面上看来许多管理机构都在负责,其实在真正实施过程中出现了职责划分不明确,没有一个明确固定的部门在管理。大部分社会体育指导员停留在自由状态,导致社区活动点体育指导人员的不稳定以及指导服务质量的低下。

(四)体育指导服务方式存在弊端

1.有限的体育指导服务项目供给与社区群众对健身项目多样化选择之间的矛盾

开展体育活动项目种类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地体育氛围的情况。南京市社区体育指导人员参与指导的项目大多以健身操类、民族传统项目和气功类项目为主,这些项目中的大多数对场地要求不高,以健身和娱乐为目的,相对简单易学,在社区体育项目中容易开展。而网球、羽毛球、乒乓球和足球、篮球、排球等大小球类项目技术性强,对于参与者的身体素质要求较高,还要受到场地、器材要求的限制,所以体育指导者对这些项目的指导服务相对较少。而随着人们对体育意识的增强,社区健身群众参与健身项目的种类存在多样化和个性化的现状。这样有限的体育指导服务项目供给难以满足社区群众对健身项目多样化的需求。

2.社区体育指导服务缺乏组织形式的引导

通过调查,当前体育活动的主要组织形式是个人自发组织成为体育指导人员和社区健身群众的主动参与。体育指导人员中以体育爱好者和离退休人员居多,他们多以自身的爱好和兴趣来参与体育指导工作,这样,指导组织形式呈现出个人性、自由的状态,组织松散。而社区的多数体育活动点都是由群众自发组织和自愿结合,他们选择就近比较方便的地方,对专业的要求也比较低。这种个人自发组织的形式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是随着参与人群的增多,体育活动点的规模也在不断地扩大,随意松散性的组织形式很难推动全民健身的进一步发展和质量的提高,影响体育指导的正常开展。调查中还发现,另一种组织形式是体协组织和街道居委会组织,这种组织形式,是以体协组织或街道居委会为单位,结合当地的体育传统特色为社区群众提供了相应的指导服务,以及组织表演和比赛等,组织管理相对规范。这些组织中社会体育指导人员的资格大多数是国家认可的,科学指导了群众健身。目前,南京市群众体育协会涉及球类、游泳、健美类、户外运动类等多个类别。体协或街道体育组织的引导整合的作用,能将个人参与体育指导的形式引入系统的组织形式中去,这样才能满足日趋增多的健身参与者的需要,也才能促进社区体育指导服务的正规化。

(五)体育指导服务内容供给的有限性与社区群众对健身健康的多元化需求之间的矛盾

社区体育服务的内容应该根据本地社区的人群

状况、当地体育消费情况等进行设置和变化。目前,社区体育日常指导内容仍局限于通过体育项目的动作要领和教学步骤来指导健身活动。体育指导人员的体育相关学科知识比较匮乏,很少能够在指导中结合运动生理学、运动医学和体育保健学等学科知识来引导健身者。这反映出社区体育指导服务内容的单一、枯燥。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群众体育健身理念的增强,社区群众的体育指导需求越来越高。他们要求指导内容与健身、健心密切相关。所以体育指导服务内容的多元化才能适应社区群众对健身健康的需求。

二、城市社区体育指导服务的发展对策

(一)加快开发、整合、建设社区公益性、就近性体育场地

政府各级体育行政部门和社区各体育组织要加强与社区开发单位的协调配合,合理开发、整合、建设社区体育服务资源;提高学校、企业等单位体育场地、体育器材设施等资源的免费或低廉租用的开放力度,做好体育场地设施使用的沟通、管理工作,使其能长期良性运作起来;同时规划城市公共体育设施的专项建设,在城市住宅小区标准化建设内容中合理设置社区体育场地,特别是增加居住区的体育设施规划内容,使居民能在居住区附近就近享有具有一定规模、条件较好、种类较多的社区体育设施,使居民除了享用规模较大的商业性城市体育活动中心,更能享用公益性、低廉性、就近性的社区体育服务资源。

(二)建立和完善体育指导服务组织管理网络系统

建立网络信息平台,成立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对社会体育指导员进行登记、注册,储存体育活动点的信息资料等。通过网络及时为社会体育指导员提供有关体育活动信息;同时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也能更充分地掌握各活动点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需求情况,以便及时提供项目对口的体育指导人员,更好地指导、管理社会体育指导员。

(三)社区体育活动应从多方面筹集经费

政府行政部门应该从多方面、多渠道来帮助社区筹措体育活动经费。一是通过上级体育行政部门的指定拨款,二是社区街道居委会的支持,三是拉动企业单位的赞助以及活动点成员自愿交纳一些活动经费等多方面筹集资金。政府行政部门要重视体育经费的管理和增加体育经费的投人,帮助协调多方筹集资金促进社区体育的广泛开展,鼓励和帮助社区体育组织通过有偿体育服务来维护自身利益并引导社区体育参与者自我投资的消费理念。活动点成员是活动点的主体,健身群众为了共同的健身目的自发主动地聚集在一起,具有一定的凝聚力,他们能自愿地缴纳活动费用,这为活动点开展正常活动打下了经费基础。因此,可以通过多元化筹集费用的方法来以解决群众体育活动点活动经费不足的困难。

(四)大力培养社区群众的体育意识,提高体育人口数量

通过社会体育指导人员的指导,引导社区健身群众不断提高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建立起终身体育锻炼的思想和自觉参与的意识,使社区群众都懂得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这样就能有效地稳定现有的体育人口,并发展扩大社区群众的参与体育锻炼的人数。

(五)建立体育指导服务的再培训机制,充分利用高校人力资源

现行的社会体育指导员通过等级评定后就不再学习和再次培训,导致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教学方法陈旧、特长项目不新颖、指导能力不足。相关部门应抓紧建立和完善“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进修制度或定期培训制度,有计划、有系统地开展社区体育指导员的培训,也可以和体育院校合作,充分利用高校体育专业的人才优势,定期进行经验交流,提高体育指导人员的专业素质能力。加强体育指导人员的再培养,使体育指导人员不只是停留在辅导技术动作这一层面,还要不断总结社区体育发展的特点,创造发明代表性强、参与面广、老少皆宜的体育活动形式,进一步满足社区群众多样化的健身需求。

(六)重视各类体协组织的建设工作,引导社区体育指导服务的正规化

在各种体育组织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下,体育指导服务工作才能有序进行。各类体育协会组织的建设工作很重要。这些组织是社区体育指导服务的主体,即基层群众性体育组织,不同的体育协会组织都有其不同的体育传统特色,并且有较多的指导经验和较好的指导能力。建立和完善各类体育协会组织的规章制度、管理制度,建立行业标准,进行系统管理相当重要,体育协会的规范发展才能更好地、有序地促进体育指导服务。

(七)扩大体育指导人员有关健身健康方面的知识面,力争体育指导服务的综合化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群众对体育的需求也不断提高,因此,体育指导人员的任务不能停留在单一的动作技术指导上,要更多地从体育自然学科知识、运动医学、运动解剖和体育保健等知识方面进行综合指导。在培训时不仅要保证体育技术动作的学习,同时增加与健身健康有关的知识,扩大他们的知识面,使体育指导人员成为具有多方面指导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体育指导人员不仅能从体育技术动作的层面上进行分析指导,而且能从体育健康的角度,正确引导社区活动群众科学地健身。

参考文献:

[1]张宏伟,沈辉.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J].2009,(12).

[2]王晓云.社会转型期城市社区体育服务的供给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3]张学纲,杨琬.对北京市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现状及对策的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9).

[4]樊炳有.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管理体制的缺陷及创新构想[J].体育与科学,2001,(11).

[5]陈瑞玉.城市社区体育服务网络建设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4).

[6]钱文军.社区居民休闲生活方式的变化对体育服务的需求[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3).

上一篇: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师资培训研究回顾与趋向展望 下一篇:终身学习视角下我国社区教育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