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后遗症面瘫的康复护理体会

时间:2022-06-15 04:06:29

手足口病后遗症面瘫的康复护理体会

【摘要】目的探讨综合疗法治疗手足口后遗症面瘫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5例手足口病后遗症面瘫患者在中西医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施行护理,包括饮食及生活护理,心理护理及相关指导。结果25例面瘫患儿治疗后在1个月内总有效率达92%。结论综合治疗面瘫效率较好,通过加强护理能够促进患儿面部功能早日康复。

【关键词】手足口病后遗症;面瘫;护理体会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7.373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7-3818-02

手足口病是由一种肠道病毒引起急性传染病,以柯萨奇A组16型与肠道病毒71型多见,多发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主要症状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多数患儿病情呈较轻程度,具有良好预后,近年发生的小儿(重症)HFMD多为EV7l型感染,此病毒存在一定的嗜神经性危害,合并心肌炎者较少见,但合并神经系统损伤者却占较高比率[1]。如果侵袭面神经可以出现面瘫,面瘫即现代医学所说的周围性面神经炎。以口眼歪斜为主要症状的疾病,中医认为面瘫系风寒之邪侵袭经络致使经气机受阻,经筋失养,局部肌肉弛缓与对侧失去平衡所致,又称“口眼歪斜”[2],面瘫的治疗与护理报道很多,但手足口病后遗症面瘫近年才有报道。2010年6月至2013年4月我科为25例手足口病后出现面瘫的患者进行电针为主的常规综合康复治疗及手足口特殊整体护理,效果显著,现将治疗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共计25例,其中男10例,女15例,年龄1岁-6岁。病程最短1周,最长2周。

1.2常规康复治疗

1.2.1针刺治疗取穴:双侧合谷,患侧地仓、颊车、迎香、下关、阳白、鱼腰、丝竹空、太阳穴,每5分钟捻针一次,半小时后取针,1次/d。10次一疗程。在针刺治疗的时候,要防止患儿将针抓脱,同时要密切观察患儿的反应如面色、呼吸、哭声等,如有不适,随时对症处理。

1.2.2超短波治疗D―C―B一Ⅱ型超短波治疗仪,令患者仰卧,患侧面部贴住床,两个电极板分放于两侧面部对置,功能调至2或3挡,微热量,电流强度90-100mA,以患者面部感到温热即可,治疗30分钟。

1.2.3面部按摩治疗期间对患者面颊、眼睑、口唇周围手法按摩,使用推按法进行推按,往返多次,重点为枕额肌额腹、眼轮匝肌、提上唇肌、颧肌、提口角肌、口轮匝肌和下唇方肌。手法要轻柔,每次按摩使面部肌肤温度上升潮红为佳,每天按摩2次。

1.3康复护理

1.3.1手足口特殊护理

1.3.1.1口腔护理大多数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口腔溃疡,疱疹破溃后形成2-4mm大小的溃疡面,分布在上颚、两颊、口唇、舌体等处,疼痛明显,流延,患儿进食困难,烦躁不安,易哭闹,应鼓励家长给孩子多喂温开水,避免过热或过凉,以减少对口腔粘膜的刺激,每次进食前后,均用温水或生理盐水漱口,保持口腔黏膜清洁,口腔溃疡者,用西瓜霜喷剂或龙胆紫涂抹局部。

1.3.1.2注意消毒隔离病室注意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病室用紫外线照射每日两次,地面用84消毒液喷洒每日两次,病人的生活垃圾及排泄物均应消毒后再处理。

1.3.2心理护理对家长进行手足口知识宣教和心理疏导。让家长了解手足口病的发病机制,治疗流程及疾病发展转轨,减少对疾病的恐惧心理,对患儿态度要热情、亲切,以取得患儿的信任。另外因面部歪斜影响外观,患儿及家长会产生自卑心理,护士在接待患儿时,通过观察、倾听和交谈的方法,给予患儿及家长细心的解释、指导和心理安慰,让患儿及家长对康复治疗有一定的了解。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精神支持对疗效的影响是非常重要。护理人员应积极消除患者怀疑恐惧的心理,使患者家长保持愉快乐观的心情积极配合治疗,要使患者家长相信容貌在治疗后可得到改善以至痊愈。

1.3.3饮食及生活护理由于面瘫使味觉和咀嚼功能减退,影响患儿食欲。护理中应给予适合患儿口味营养丰富的流质、半流质易消化的饮食,以略凉为宜,不能过酸或过咸,配以清淡、温性、可口、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禁食冰冷、辛辣、咸等刺激性食物,进食后要及时漱口清除患侧颊齿间的食物残渣。在急性期应当适当休息,注意面部的持续保暖。外出时可戴口罩,注意不能用冷水洗脸,避免直吹冷风。

1.3.4出院指导①让患者掌握本病的康复治疗知识及自我护理方法,如每天面肌功能训练,保持口腔清洁,防止眼部并发症等。②保持心情愉快,树立信心,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③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警惕风寒邪气对面部的袭击,防止手足口病再发。

2疗效判定标准[3]

痊愈:面容及面肌运动肌能完全恢复,不留任何后遗症。显效:面容及面肌运动机能基本恢复,但任留有轻度不适感,或大笑时轻微出现口歪。有效:部分好转,但额纹,闭目,大力示齿三项指标中有部分未恢复正常。无效:治疗前后无改变。

3结果

本组25例中1月内痊愈23例,显效2例,总有效率92%。

4讨论

手足口病后遗症面瘫近年才有报道,恰当合理的护理,对后遗面瘫的患儿恢复有良好的帮助作用。针刺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很早就被运用于面瘫患者的治疗。因针刺即有良性调整作用,可以提高神经的兴奋性,改善局部营养代谢,加速面部的肌肉、神经功能的恢复,达到治疗目的超短波疗法是利用其热效应,在高频振荡电流的作用下,增强血管通透性,改善微循环,加强新陈代谢,促进神经修复。护理人员在工作中不仅要密切观察病情,还需要根据患者个体差异,注意患儿及家长心理变化,进行心理分析和支持,提高心理应激能力,提高生活治疗,能使患儿及家长更好配合治疗,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杨智宏,李秀珠.2002年上海儿童手足口病例中肠道病71型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的调查[J].中华儿科杂志,2005,43(9):648,652.

[2]石学敏.针灸治疗学[M].1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2.

[3]佟丽芳,陈兆杰,薄丽娟.儿童手足口病临床分析与护理[J].吉林医学,2010,3(31):1104.

上一篇: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后的科学护理 下一篇:护理干预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遵医依从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