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班主任工作探析

时间:2022-06-15 01:54:45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班主任工作探析

摘要:积极心理学的理论为中职班主任工作带来了新的方法和指导。在积极心理学视觉下的班主任应关注个体的发展状况,深入到学生的心理发展实际,进行积极的情绪引导,使学生心理朝着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 中职班主任 积极心理

积极心理学一词由20世纪末当代美国著名的心理学专家Martin E.P.S dligman提出,“是致力于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的科学”。这一学说的提出,引起了持久的热潮,至今影响颇深。相比于传统心理学,积极心理学理论主张发挥人的潜能中的积极因素,激发人的内在动力和优越品质。它认为对人优点的挖掘比单纯修复疾病更有意义。积极心理学通过对人内在品质的肯定,使更多的人感觉到生活得更有尊严和幸福。

积极心理学提倡以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对人的心理现象做出全新解读,使“积极”这一因素成为心理学研究的新趋向,让心理学研究真正实现“致力于研究人类力量和美德”的宗旨。积极心理学也为中职学校的班主任工作带来了新的方法和指导。

一、积极心理学视觉下的班主任工作理念

1、班主任应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

在以往的班主任工作中,经常采取“抓两头,带中间”的方式,往往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优秀学生”或者是“问题学生”身上,对于其他学生则关注较少,认为其他学生没有特别的问题。但积极心理学则需要班主任把关注每个学生的身心发展,一视同仁,帮助学生克服各种心理上的问题,激发所有人的内在潜能和美德,使得每个学生都成分享到教育的成果,树立快乐、健康的生活信念。

2、班主任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长时间以来,中职班主任在教学管理中通常采用传统心理学的方式,忽视对学生心理素质的疏导和培养,他们往往只注意到了问题学生身上存在的消极心理,而缺少对学生内在心理素质的挖掘和引导,如幸福感、满足感、创造力、责任感、集体主义、美感、文明等优秀心理素质的开发。积极心理学视觉下,班主任应改变注意方向,注重对学生内在潜能的开发,让学生的心理在不压抑、舒张的状态下健康发展,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通过实践认可自我价值,塑造人格。

在对待问题学生时,不能给予简单的纠正,积极心理学认为,积极心理因素的培养可以有效遏制消极因素造成的心理问题,因此,要充分挖掘他们身上的优秀品质和闪光点,并推广到实践中去。

二、积极心理学视觉下的班主任心态

班主任自身心理素质的建设事关工作的成效。马卡连柯说过“教师的个人榜样乃是使青年学生心灵开花结果的阳光”。学生一般以自己的老师为榜样,大多数学生希望自己的班主任具有开朗、热情、亲切等品质,因此班主任的言传身教具有重要作用、班主任必须要端正自己的态度,以身作则,建立良好的情绪和人格魅力,用行动带动学生建立积极情绪。

除此之外,班主任应该对学生怀着宽容、理解的心态,才能以真诚打动学生、感染学生。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意味着能够热爱孩子,把跟孩子交往视为乐趣,相信每个孩子的都能成为好人。时刻关心孩子的欢乐与悲伤,深入孩子的心灵,别忘了自己曾经也是个孩子。强调了师爱和师德的重要性,作为班主任,要平等地对待每个学生,爱无差别,让每个孩子在平等、快乐的氛围中树立积极的心理品质。

三、积极心理学视觉下的班主任工作方法

积极心理学认为,对个人的各种内在潜能和现实能力进行强化,并形成一种习惯时,积极的人格品质也就形成了。某些离散的积极情绪可以瞬间拓展人的知性能力,并能增强个人资源。中职学校班主任在工作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内在潜力,挖掘、引导学生开发自身优势,并给他们提供空间去发现自己的潜能。

营造轻松民主的班级环境

一个民主宽松的生活、学习氛围,有助于给学生内在潜能的开发提供良好的条件,首先,要培养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热情。有的学生把学习当成了终极目标,而有的学生则把学习看做无用的事情,针对这种两极分化的现象,班主任要及时予以疏导,帮助同学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价值观,以长远、客观的眼光去看待学习;其次,为学生营造良好学习氛围,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学生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中完成知识的学习。教室环境应淡雅整洁,设备良好,开设座右铭、名人名言、心理健康知识等专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再次,开展各种文娱活动,活跃班级气氛,增加凝聚力。文娱活动是帮助学生树立阳光心态、促进交流的有效方式。通过文娱活动,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在活动中实现自我价值,帮助他们充分意识到自我人格魅力。

营造和谐的寝室环境

学生在校期间多半时间都是在寝室中度过的,寝室是学生生活、学习和交流的重要地方,寝室环境的优良与否,关系着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因此寝室的管理就成为学校管理的重要部分,它是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环境因素,也是中职学校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窗口。

由于中职生是特殊的群体,他们中有的在中学时养成了许多不良习惯,他们阅历浅、知识不牢固,但又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思想上极容易变化多端,又面临着就业的压力,因此,处理好寝室关系,对他们健康成长、良好性格的培养个人素质的提升都有很大帮助。班主任可以通过与学生交流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寝室环境,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走入学生的生活区试图了解他们的思想和心理,帮助学生克服在生活上、情感上的问题,营造健康、和谐的寝室人际关系。

3、成立班级心理健康教育小组,发挥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班主任充分利用班级班干部的组织和带头作用,在班级内成立心理健康教育小组,突出学生个人的作用,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和探讨,潜移默化受到积极情绪的影响。

具有良好心理素质和人格的人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积极的心理情绪有助于增学生对困难和压力的化解能力,班主任应该把积极心理学理论运用到班级管理中,根据学生实际,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中职学校教育更能符合社会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彼得森.积极心理学.群言出版社

[2]苏凤燕.论学校班主任应具备的素质[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3]田超文.班主任工作:一幅绚丽的图画[J].文教资料

[4]黄传晓.和谐管理理论在中职学校班级的应用[J].华章

上一篇:分析小学语文读的重要性 下一篇:春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