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音乐教育的思考

时间:2022-06-15 11:55:13

关于音乐教育的思考

【内容摘要】素质教育从被发现、研究,被立法到今天,历经了许多的改革。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逐渐受到关注。文章从发展音乐教育的作用、现状等方面出发,就为何发展音乐教育,如何发展展开探讨。

【关键词】音乐教育作用 现状 发展 创造力

一、概述

音乐是人借以表达思想感情、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在所有艺术类型中,音乐可以说是最为抽象的艺术。随着人类对这一抽象艺术形式的深入研究,音乐的娱乐功能、审美功能、教育功能、认识功能,甚至治疗功能等逐渐受到人们重视,而音乐教育也因此得到了极大的关注。

纵观中国历史,音乐教育不管是在什么样的朝代中,都成为备受重视的育人工具。出现在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8世纪西周时期的王家音乐机构,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音乐学校,其设立目的在于将王家子弟和贵族子弟培养成能文会武的管理者。而在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孔子的各种理论、实践显示了他对音乐更高的重视。所谓“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表现了这位伟大哲学家、教育家对音乐及音乐教育的高度评价。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更迭,音乐教育到了当代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重视,而这种重视不仅仅在于理论上的研究和部分人群的收益,而是将音乐教育作为提高国民素质的一个重要部分,并以法规的形式巩固了音乐教育在各个学科中的地位。1987年,我国国家教育委员会制定《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1989—2000年)》并于1989年11月正式颁布。2001年7月,教育部颁布《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将音乐教育纳入义务教育。2002年5月,教育部制定并颁布了第二个《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2010年)》,为我国的艺术教育的开展发挥了引领作用。2003年4月,教育部颁布《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使音乐教育在义务教育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延伸。

二、音乐教育的作用

进入21世纪,人类社会的全球化和多元化发展趋势逐渐变得明显,在各种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促进人才的全面发展成为开展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而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这一素质定位的基本准则也成为人们教育实践的指导方针。所谓德、智、体、美、劳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在授予其科学文化知识时锻炼、发展其体力,培养其优秀的审美能力并促进其劳动观念和劳动技能的发展。音乐教育在以上五个方面的教育均有着优秀的促进作用,这也是音乐教育应当在各个学科教育中得到重视的原因之一。

1.音乐教育促进德育、美育发展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以及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方面,音乐教育是最为直接和有效的方法。音乐教育通过各种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旋律配合作品创作背景的讲述,让学生通过主观感受接受心灵的洗礼,这样的教育方式与通过阅读单调的文字描述来接受教育相比显得更加深刻和引人入胜。如选择《美丽的、可爱的家乡》《我爱你塞北的雪》等描绘美丽景色的作品,让学生认识我国壮丽的河山和富饶辽阔的地域,以此激发学生的爱国思绪。选择革命歌曲《义勇军进行曲》《军民大生产》等作品,让学生了解革命时期的发展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应该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而将音乐与美术、舞蹈、戏剧等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欣赏音乐旋律之美的同时感受色彩、动作、形态等不同的美感,从而提升学生对美的感受力。

2.音乐教育促进智育发展

科学研究表明,愉快的情绪能够有效地改善和调整大脑皮层和边缘叶的生理功能从而促使神经系统的发育。古今中外许多科学家、哲学家,如爱因斯坦、孔子等都酷爱音乐,音乐对他们的事业取得伟大成就具有一定的影响。在音乐教育中,学生通过欣赏、歌唱、演奏等活动,使视觉、听觉、触觉得到协调统一,从而使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得到锻炼。而参与创作则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思维,并使其创作能力得到提升。

3.音乐教育促进“体、劳”的发展

音乐教育促进体育的发展主要体现在,音乐教育与体育活动的结合极大地丰富了体育活动,使其变得形式多样、层次分明,从而满足提高国民体质的要求。如健美操活动的展开,在进行动作分解的同时,若结合音乐教育则能通过节奏强弱的分析使学生对动作获得更好的理解。而在舞蹈类活动中,音乐更是能够调动学生的情绪,使其更好地融入舞蹈场景中。在“劳”育活动中,促进学生劳动观念、提高劳动积极性,音乐教育主要起激励、调动的作用,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观念。例如,通过欣赏作品《咱们工人有力量》《打桩歌》等让学生感受各行各业的劳动气息,促使学生养成热爱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的品质。

三、我国音乐教育的现状

由于居住区域、民族文化、社会环境、重视程度等不同,音乐教育在世界各地有着不同程度的发展,音乐教育的形式也呈现出多元化的面貌。20世纪以来,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在音乐教育中融入“本土音乐文化”,即本民族音乐文化和本社会音乐文化,这是各国音乐教育的共性之一。在我国,音乐教育发展至今,不管是融入民族文化,还是多元化发展均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而与先进水平国家的音乐教育相比,我国的音乐教育依然存在许多不足。

1.民族音乐教育重视程度低

目前,在普通学校的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教育普遍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而成为西洋音乐的附属。在歌曲、乐理、欣赏等教材内容的安排上,西洋音乐始终是“主角”,在作者、作品知识的普及上,西方音乐家总是光芒四射,从而造成学生熟识贝多芬、肖邦、舒伯特及其作品,却有些不知陈钢、贺绿汀与雷振邦。民族音乐教育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影响了学生对于自身民族文化的了解和认识,怎能使学生内心充满对自己的民族与国家的热爱?

2.考试制度的落差

随着人们认知能力的发展,“应试教育”的弊端在近年来更加突显,音乐教育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由于存在升学率等压力,目前我国中小学的音乐教育普遍是形式上存在,音乐教育从来都不会成为“主科”,原因在于升学考试不需要涉及音乐内容。而在普通高校中,不管专业还是非专业的学生,似乎都积极认真地投入音乐学习中,但也有部分人是为了考级,或者是获得证书,考试制度的相对落后导致有些学校在课程安排上“轻视”了音乐教育,相应的,音乐教育的教学设施、师资力量、教学质量等也不够重视。

3.教学系统不完善

教学系统指的是为了实现某种教学目的,由各教学要素有机结合而形成的具有一定教学功能的整体,即由教师、学生、教材、教学设施等因素组成的整体。目前,我国音乐教育教学系统还不完善,在教师资格、教材选用、教学设施、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方面均不统一。

四、大力发展音乐教育

一方面强调加强素质教育,普及音乐教育,一方面片面追求升学率,使音乐教育在目前处于“尴尬”的境地。笔者认为,大力发展音乐教育,必须从根本上解决我国音乐教育的某些比较落后的制度,引进人才及先进技术,结合我国的多民族特点,使音乐教育得到应有的重视。

1.结合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的使用是信息化时代的必然要求,今天的多媒体技术已经在音乐创作、乐器改良、音乐制作、音乐欣赏习惯乃至音乐的功能等诸多方面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将多媒体技术引入音乐教育中,必然对传统的音乐教育造成一定的冲击和影响,但持续性的发展要求音乐教育必须紧跟时代的脚步,做到推陈出新。多媒体技术在音乐教育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使用计算机作曲、电子音乐制作、对计算机音乐的研究以及电子乐器的制作和演奏等。目前,在我国这类课程的开设仅仅处于探索阶段,而先进国家的中学、大学学生已经接受甚至习惯许多由电子技术创作出来的音乐。因此,当前我们的首要任务是找寻一种能够将我国传统音乐与多媒体科学技术结合并协调发展的办法,实现利用多媒体技术从音色复制和创造、音乐元素的选择和修改、音乐的演示和录音等方面丰富整个音乐教育的教学过程,使音乐教育变得生动而富有趣味。

2.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在任何学科的教学、研究过程中,教与学都是整个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起引领作用,这种引领作用在固有模式引入新元素时变得尤为重要。因此,我国音乐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音乐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起到了决定性作用。首先,必须要求教师具备能够满足教学和学术交流的计算机技能。多媒体技术渗透到音乐教育中,不管是音乐的演示,对音色、乐谱的分析还是与学生的互动,都建立在教师熟悉计算机操作和多媒体技术的基础上。只有当教师很好地掌握了计算机技术,才能在新的教学模式中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其次,音乐教师必须了解并热爱中国民族音乐。音乐教育相对于其他教育来说,是一种能够直接联系到学生情感世界的教育方式。在音乐教育中实现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和民族凝聚力,民族音乐教学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故而要求音乐教师必须了解并热爱我们的民族音乐,能够结合时代背景和创作特征等全面剖析作品,让学生从音乐作品中感受中华民族善良、谦让、温婉等传统美德。最后,音乐教师必须不断学习提升自身专业水平。由于学校扩招等原因,学生学习水平参差不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努力钻研教法,借鉴国内外成功的教学模式,积极主动参加教学交流并加强自身专业素养,从自身出发才能为学生树立起优秀的榜样。

3.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素质教育发展到今天,培养创新人才成为教育改革的迫切任务。在音乐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摆脱传统的教学思维中把自己作为“主体”而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状况。一味地进行枯燥的技能训练,单调、重复地从文字上讲述乐理知识,不仅极大地损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能因此影响学生个性的发展。所以,在音乐教育改革中,教师应留心学生的学习热情及接受程度,适当调整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适时向学生提出问题,并为学生留出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创造活泼生动的课堂气氛,从而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第二,科学、巧妙地编录和设计教材,并系统地培训教师如何有效利用教材资料。教学材料是教学系统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将对教学的侧重点、教学过程的铺展、教学质量、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等方面产生影响。因此,教学材料应当建立在对学习对象做全面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教学目的有条理、有设计地进行编制,除此之外,教学材料还应及时更新并补充最新的教育科研成果,帮助学生获取创作的灵感和启示。第三,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为其创造性思维提供宽松的环境。2006年,瑞士洛桑大学研究人员经调查研究发现,“专制式”的教育会扼杀学生的创造力并导致他们学业失败,观点得不到重视的学生容易缺乏判断力和自信心,从而影响其创造力的发展。在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音乐教育中,学校需要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营造一个尊重、鼓励创作的宽松环境,让学生在表达其感受、展现其创作时充满自信,并在适当的竞争中获得进步。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在发展、改革音乐教育的过程中,研究学者、教师、学生甚至教育管理人员,都要从“以人为本”出发。正如爱因斯坦所讲,“没有早期音乐教育,干什么事我都会一事无成”,可见,音乐教育如此重要,我们一定要为它的发展和完善行动起来。

(注:本文为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地方历史文化特色项目,项目编号:2012—DF—04;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潮州音乐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鲁桂莲.论音乐教育的作用[J].中国成人教育,2008(7).

[2]金亚文.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学校音乐教育法规的建设[J].教育探究,2009(3).

[3]王欣.“推陈出新”的未来乐章——试论多媒体技术同民族音乐教育的有机结合[J].皖西学院学报,2002(5).

[4]冯芸,王世安.不断借鉴、立足国内、培养新世纪的音乐教育人才[J].音乐教育,1999(2).

作者单位:广东第二师范学院

上一篇:言出心声 所以至情 下一篇:钢琴教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