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体验生命的过程中快乐作文

时间:2022-06-15 10:57:39

在体验生命的过程中快乐作文

摘 要: 新课改要求初中作文教学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生命活动过程中快乐作文。作文是学生心灵私语的表达,也是生命个体之间的沟通,教师必须采取多种方式拓宽学生的生活视野,使其在作文材料的引导与梳理中,在作文评改的活动中体验生命的过程,体会作文的乐趣。

关键词: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生命过程 体验生命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所阐释的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加强“语文实践”等这些特点与基本理念应为所有语文教师所谨记,应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活动中。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当然不能例外。

在初中语文的作文教学中,按照“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特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就必须改变过去出一道作文题让学生头皮发麻、厌烦作呕、面面相觑、无从下笔、胡编乱造的急就状况,使学生达到“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的真实自由的写作状态。这就需要老师在一切作文活动中发展创新,拓宽学生的生活视野,加强学生对生命过程的体验,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一、作文是生命过程的体验,是心灵私语的表达,是生命之间的沟通。

余秋雨说:“作文训练,说到底,是生命与生命之间表达和沟通的训练。”这是说作文应当与健康的生命过程相关联,是渗透了生命体验与生命理解的活动,是人类社会中每个个体生命存在于社会之中的表达与沟通。如果增加学生的生命体验的时间,加深其对生命过程的关注与理解,那么学生的表达也将会成为一种需要,犹如“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再引导为文就容易得多。

调查访问、座谈会、综合性活动课、演讲比赛、观察笔记等方式都是扩大学生生命活动容量的有效途径。

在一个冬雪的清晨,同学们一起来到操场上,用手触、用眼看、用耳听、用鼻嗅。与大自然充分的接触之后,有的同学写出如下观察文字。

“操场上一片雪白,我看见松树上全是雪冰花,房子上都积满了雪。”

“我站在操场上,吸了一口气,感到很凉,我数不清雪花的六个瓣。”

“攥一把雪在手里,一部分化成水,未化的变小变硬,手有冻疼的感觉。王东把攥成的雪球扔到楼顶上。”

“雪很白很白的,一踩泥就变黄。我抓一点雪,用鼻子闻了闻,什么味道也没有。”

“我看见田磊说话的时候,嘴里还在冒热气。”

这些文字尽管很零散、很短小、很简约、很粗糙,但却很有韵味,是学生心灵的律动、内心的独白、真情的流露,是他们真实的情感体验,是他们生命过程的积累,只须对这些生命体验的半成品精细加工,就能写出更好的文字。

在写人记事中巧妙运用修辞手法,对人物的内心感受和事情的外部环境穿插描写,互为映衬,互为点缀,就会有精彩之笔。比如,一位学生在一次考试之后写道:“惴惴不安地接过那张沉沉的试卷,熟悉而陌生的纸张似乎很烫手,刺痛眼球的是血红的大字――58;大脑轰然作响,机械而木然地回到座位……走出校门,天空死一般沉寂,灰色覆盖着大地,吞没了一切;风冷飕飕的,吹得我心凉如水。我揣紧怀中的试卷,在回家的林荫道上踽踽前行。”将环境描写与考试失败后的内心感受巧妙结合,把自身的细腻的生命体验置于特定的自然环境之中,环境描写很好地适应了人物的心情,很好地起到了渲染的作用。也只有有了这样真切的生命体验以后才能写出这样饱含感情的文字。

二、在对材料的梳理引导中体验生命的过程。

平时的作文材料,涵盖面很广,母亲的一个微笑,田野的一朵野花,秋日的一片落叶,山间的一泓清泉,街边的补鞋匠,路旁的拾荒者,甚至一场海湾战争,朝鲜半岛的一次谈判,都是学生作文的内容。

现行教育体制要求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应试作文能力的培养。过去,话题作文铺天盖地,某些话题作文材料虽然在内容上给学生很大的选择余地和想象空间,在思维上给学生一个起点,作无数条射线并据此要求学生迸发创造性的思维火花,学生可以自由地解放思想,虚构故事,阐发议论,抒写情怀。这从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过去命题作文既要让学生作文,又要硬加上条条框框去束缚,如同既要让学生跳舞,又要硬给学生套上脚镣的状况。但是改变不等于没有,没有脚镣却仍有鞋子,要改变学生因缺少思考意识而造成的低分状况,从根本上解决初中作文教学中的“我要写”、“我想写”的问题,平时作文材料审理中,必要的引导一定不能少。

一个合适的作文要求,能触动心弦,提供展示平台,但仍需必要的点拨。如作文题:每个人的内心都是一个丰富的世界,有喜悦、有愤怒、有忧伤、有欢乐……身体的变化,生活的酸甜苦辣,世界的纷繁复杂,有多少事,有多少想法藏在人的心里。从个人解不开的疙瘩到浩茫连广宇的思虑。请以“心事”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此种文题要求宽泛,那些萦绕心头、久放不下,又魂牵梦系、难于启齿的内心情感几乎人皆有之。然而此“心事”侧重于“事”而不同于“心情”、“心绪”等。“事”必须明确必须集中,其内涵包括两方面,“谁的心事?”“什么心事?”可以是自己、老师、同学、亲人、虫鱼花草,甚至社会、国家,不同的对象有不同的心事,从而表现出对成长、贡献、亲情、环境、时代的思考。

这样的点拨一定会让学生勾起对生命过程的回忆或梳理,从而跃跃欲试,希望一展身手。

三、在作文的评改中体验生命的快乐,宣传自我,展示自我。

传统的作文批改往往是教师在办公室批阅作文,勾画出学生作文中的一大堆错别字、病句、语法修辞上的毛病,然后笼统而又含糊地给出几句评语,学生常常是优点多者高兴,缺点多者沮丧,不优不劣者不得要领,在讲评的时候,又三言两语夹枪带棒,裹挟着教师的表扬或愤怒,这些都脱离了学生这个写作个体,破坏了师生间原本融洽的关系。到最后吃力不讨好,学生因无法参与其中,致使印象淡薄,教学效果低微。

在作文评改中应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多种形式的评改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如何修改,如何提高对作文的认识,培养审美情趣。

比如,在班里成立修改小组,把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配1―2名功底扎实的学生,每组分发若干篇文章,规定时间内,用红笔圈出错别字,并在笔记本上作阅读记录,在文章末尾写上一句感受最深的话。再把其中优美的写景句子,形象的写人句子,生动的记事句子勾画出来,最后每组推荐一篇,各组分头传阅并发表见解,谈优点与问题。这样的活动生活气息浓,学生置身其中,或批评或表扬,或讨论或阐发,情感真实。同学间互相讨论,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拓展了自己作文的视野和生命的容量。遇到需要探讨的难题,由教师组织全班同学及时讨论,取得共识。学生始终在融洽、友好的气氛中愉快自由地参与写作活动。最后还可以挑出一部分好的篇章,由学生自己制成板报或手抄报,或电脑打印出来,以满足心理成长阶段的表现欲望,保护和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让他们的热情高涨起来,并把这种生命活动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从而达到宣传自我展示自我的目的。

总之,让学生在生命体验中作文,在生命体验中寻找作文的乐趣,体会作文的严肃性与深刻性,对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大有益。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余秋雨.“太阳风”中学生随笔系列・序.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上一篇:协调与超越 下一篇:运用建构主义理论,提升中等职业学校应用写作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