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小企业信贷风险分析

时间:2022-06-15 05:32:37

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小企业信贷风险分析

一、金融危机对我国中小企业信贷的影响

(一)金融危机对中小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

金融危机爆发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大幅放缓,有些国家甚至出现负增长。外国实体经济经营状况恶化,导致对中国商品的需求大幅度萎缩,再加上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出口的商品附加值低、对外依赖性强,所以,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型中小企业有较大影响。金融危机还影响受众心理,消费者会考虑缩减一些消费开支,并控制消费欲望。因此,消费者对新产品的信息敏感度和关注度会下降,影响企业产品的销售及企业新产品的开发速度,阻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在这样的环境下,中小企业特别是外向型企业要生存和发展,需要足够的资金。

(二)我国对中小企业信贷支持政策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大部分企业、特别是外向型企业生产销售受到了严重影响。中央及各级地方政府为了应对金融危机,解决企业资金短缺问题,相继出台了多项金融政策,扩大对企业的信贷规模和信贷范围。中央政府和银监会联合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信贷结构调整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支持并扩大中小企业信贷规模:各地政府及各级商业银行也相继出台了多项措施来贯彻中小企业融资政策。2008年8月初,央行调增了全国商业银行信贷规模,以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和担保难问题。8月中旬,央行又将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小额贷款的最高额度从100万元提高到200万元。9月中旬,央行决定从9月16日起下调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和中小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以解决中小企业流动资金短缺问题。2008年12月,国务院要求国内银行要向在当前金融危机中面临困难的企业提供信贷支持,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国务院在其网站上公告称,为认真执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政府将追加政策性银行2008年贷款规模人民币1.000亿元。2009年1月,银监会推出一系列微观干预政策,鼓励实施贷款重组,允许发放一定额度搭桥贷款以及有条件的中小银行业适当突破存贷比。各级地方政府为了本地区经济的持续发展,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

二、基于金融危机的中小企业信贷政策存在的问题

为了贯彻国家的金融政策,商业银行降低信贷标准,扩大信贷范围,无疑会增加信贷风险。如何贯彻国家的信贷政策,做好对企业的信贷支持,保持自身良好的经营效果,降低信贷风险,是金融企业、特别是银行业面临的最大问题。

(一)政府行为严重

经过对中央及地方政府信贷政策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相关措施中,政府除用市场手段进行干预外,还频繁使用行政手段促使银行扩大信贷规模。其中《指导意见》提出不要求小企业有担保,主要看“三品”:另外,银监会尝试用专有技术等无形资产做质押,帮助小企业融资。这无形中都增加了商业银行的中小企业信贷风险。

我们可以参考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中国政府推动商业银行增发信贷,结果数年内银行不良贷款几乎增加了一倍。根据银监会报道,截至2008年末,境内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5681.8亿元,比年初减少7002.4亿元,但扣除对农业银行约8000亿元不良资产的剥离,2008年第四季度银行业不良贷款有提升。这说明政府的干预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银行的信贷风险。

(二)银行独立性差

作为国有企业的各大商业银行,在政府的压力下,纷纷做出增加中小企业信贷规模,适当降低信贷标准等措施,来应对中小企业的资金困境。中国两大国有银行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初步设定了2009年信贷新增目标,计划增长16.5%,其他各大国有银行也将设定类似目标。有的地方实行中小企业贷款专项考核,规定确保年末中小企业贷款增幅不低于各项贷款平均增幅: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小企业贷款增速应不低于本行各项贷款平均增速:新增小企业贷款同比要实现多增:城市商业银行应将中小企业作为主要服务对象,力争实现全年70%以上新增贷款用于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坚持县域内银行业机构新增存款主要用于当地发放贷款,并重点向中小企业倾斜等。政府过多的干预,给金融机构的长远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三)信贷标准制定不及时,人为因素大

中小企业多数是民营企业,经营状况及信用状况相对较差,各商业银行一般对中小企业施行较高的信贷标准,进而控制对中小企业的信贷规模。我国政府为了应对经济危机,出台了多项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政策,其中部分政策直接或间接要求商业银行降低现行信贷标准,扩大中小企业信贷规模。但商业银行在执行国家相关政策时并没有与之相配套的信贷政策,因此,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的信贷标准,给不法骗贷者以可乘之机。

上一篇:浅析我国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动因 下一篇:我国开征物业税的必要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