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武汉街道建筑立面整治的设计思路

时间:2022-06-15 04:37:52

浅析武汉街道建筑立面整治的设计思路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城市化发展也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建筑是街道景观中的重要元素,街道是城市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街道景观则给人们一个最直接的城市景观印象,不同的街道会有不同的形象与性格。沿街的建筑整治属于整个街道景观整治范围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是构成街道景观的核心元素。因此,对街景的整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城市的发展。本文主要通过对武汉街道建筑立面的整治设计,以此进一步完善了解和学习其相关内容及思路。

[关键词] 街道 建筑立面 整治 设计

引言

随着人们对景观环境认识的不断提高和城市现代化发展以及城市经济实力的提高,目前除了武汉,许多城市也已经转入城市环境整治的阶段,全国各大中城市纷纷进行“城市街道景观整治’’的活动。我国城市发展在经历了上世纪90年代开始的城市空间急剧扩张阶段后,城市不断扩大,道路和街道的景观质量也在不断的下降,许多街道景观和风貌在急剧增长的交通建设需要中遭到破坏,失去了原有的街道特色。如何形成新的街景是摆在设计者前面的新问题。

1.转型期下的中国城市街道的时代背景

一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正在急速地向现代化迈进。城市化是现代化过程中不可逾越的一个发展阶段,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也是推动社会经济前进的动力。1980年以来,城市化对中国城市发展的影响是有史以来最剧烈的,对城市数量增长、组织体系及空间布局和对城市空间结构演变都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全国各地城市在大规模城市扩展的同时也进行大规模的城市改造,城市空间结构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变化。在经历城市化加速的同时,我国也处在转型期。转型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社会转型,从一个封闭的、传统的农业社会向开放的,现代化的工业社会和城市社会的转变;另一方面是经济转轨,从中央调控为主的计划经济时代向市场调节为主的市场经济体制过渡。基于城市化和转型的双重背景,我国目前正处于一个大建设时代。随着城市中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发展,城市的现代化和工业化的进程也不断加快,城市的面积、高度、和密度也进一步提高、扩张;转型期制度变迁带来的激励,中国城市获得快速发展、城市空间结构快速变化的动力,我国城市成了永不停息的建筑大工地。从1992年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到1995年十四届五中全会对“两个转变"的明确,强调由粗放向集约式、由外延向内涵式发展,对城市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城市建设不能盲目“铺摊子"、追求数量,而应当以高效集约化作为环境整治的原则,从城市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重视环境质量和城市建设的综合效益。在如此背景之下的城市道路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市道路基本上已经完成了从过去的步行和车马的慢行交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快速汽车时代的过渡。

2.武汉城市街道建筑存在的问题

现代化城市已经到来.但快速的发展和急速的膨胀,使得城市建设的速度远远赶不上发展的速度,造成了城市污染治理等多方面的滞后,这种滞后也同样反映在城市街道景观的建设和发展中,种种问题逐渐凸显:

2.1城市街道特色风貌的消失

城市街道风貌具有趋同性。许多城市建设以西方发达国家、国内丈城市的城市建设为样板不分历史和文化背景、不分气候和自然条件、不分城市性质差异照搬照抄,城市风貌逐斯变为~个个似曾相识的“克隆”脸面。在中国的城市街道中最常出现的是单调雷同、形式单一的混凝土和玻璃堆砌的方盒子。

2.2老城区城市街道功能的混杂

由于城市的发展,一些两旁建筑以住宅为主的城市次干道逐渐变成城市的主要干道,部分住宅也由于道路的拓宽和改造由不沿街建筑变成了沿街的建筑。住宅建筑被拆除,并在原先的地块之上建成了商业建筑;还有未被改建或拆除的住宅建筑也在其沿街的一层开辟了商铺,从单纯的住宅建筑演变成为商住混合楼。而这部分被改建的住宅楼由于临街,又多为上世纪80年代的老式住宅楼,居民的生活环境嘈杂、居住条件较差.空调、防盗窗、晾晒设施等都是自发装设的,杂乱无章,对街道的景观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2.3街道新旧建筑整体感的缺失

街道两旁的建筑犬牙交错,参差不齐。一些街道在未被开发之前,两旁的建筑物的风格是统一的,新旧程度也是相近的。但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一条街道的部分建筑被拆除后改建更加现代化的建筑的情况。这样就使得原有街道的建筑立面形成的完整的道路垂直界面遭到了破坏。再加上一些新建建筑为了突出其商业效果,在设计过程中不去考虑与周边环境的配合,而老旧建筑又太过陈旧,有的甚至已经出现墙面色彩褪色和淙料剥落的情况,使得新旧对比强烈而不和谐,并对原先有韵律感的街道的连续界面造成了破坏。既丧失了原有的街道特色,又不能形成新的现代化的街道景观。

2.4广告牌、店招等设施混乱

在一些商业建筑比较多的地段或道路上,普遍存在着广告牌和店招等杂乱无序安放的问题。广告牌、店招等的活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一个地区的充满活力的商业形象,但过多的、无序的广告招牌却也会带给人们视觉上的混乱和心理上的埂躁。当建筑物上的招牌达到一定面积或一定数目,从视觉上对建筑物产生遮挡,将会取代建筑物原有的立面效果而成为建筑物的直接立面。普遍存在着面积过大、安放位置不当,并且无法与建筑原有立面的节奏和韵律感相统一等的问题,这样就破坏了建筑物原有的立面形态,更加影响着城市街道空间的形象。尤其是沿街建筑的底层或3层以下,因为它们大多为店面.为招揽生意设置的店招广告.对沿街建筑的立面形象影响更大。

3.建筑立面整治设计的参考措施

卫生厅宿舍原状图

3.1总体整治方案

3.1.1一般整治(对建筑外立面尚好的建筑)

(1)拆除违章搭盖

(2)保持建筑原有色彩不变,对部分破损的墙面进行修复,并保留原有建筑的形式和建筑年代特征。

(3)统一更换老化门窗

(4)封闭阳台

(5)统一安装空调外挂机遮挡架

3.1.2重点整治(对外立面较差的建筑)

(1)在一般整治的基础上,增加以下内容:

(2)对建筑外立面采取重新贴砖或防水性、耐久性,防开裂性等较好质量的外墙涂料方式进行处理

(3)修复年久失修的天沟、屋顶组织排水等部分

(4)保证结构安全下改变建筑外观

(5)对存在安全隐患处进行结构加固处理

3.2色彩设计

建筑的形象通过形式、质感和色彩三要素来表达,其中色彩是灵魂,是最具造型活力、视觉冲击力和表现力的因素,色彩的运用不仅体现建筑的人文特征,反映城市的时代风貌,也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因此在现场调查和对城市特色分析的基础上形成统一协调的城市景观特色,对建筑立面色彩组合模式的建立和实施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环境协调:建筑立面色彩应考虑与周边的环境相协调,对不同建筑物应根据其位置、用途、性质的不同,着饰颜色尽量做到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2)符合城市景观视线特征:作为城市主干道,建筑立面色彩组合应该充分考虑车行、人行的视线需求而定。

(3)符合场所精神:城市色彩作为重要的视觉要素,应与特定街道的空间性质相协调,并有助于表现特定场所的文化内涵和时代特征。

(4)符合城市地域特色:应根据城市本身特点规定自己的基本色调,这是体现一个城市独特风貌的重要因素。

(5)可实施性:色彩体系作为建筑立面整治项目的重要参考,应具有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即考虑材料、工艺的可能效果和实施过程中的灵活度。

3.3广告设计

建筑立面广告布置形式主要为建筑顶部广告、建筑中部广告和建筑底部广告三种。在规划设计中对附属在建筑立面上的广告招牌等进行统一设计与布置,对其位置、高度、尺度和色彩等严格要求。建议如下:

(1)建筑顶部广告

①允许设置永久性的社团标志或标识、建筑物名称的广告标识,禁止设置各类永久性的商业用途广告标识。

②广告标识应设置在建筑外墙上,禁止凌空设置。

③广告的大小、形状和色彩应当与建筑屋顶相协调,禁止奇异的造型和大面积与建筑立面主色调反差过大的色彩。

(2)建筑中部广告

①在建筑中部或基座设置永久性广告标识,但须与建筑立面有机组合。

②广告标识的设置以不破坏建筑形式为原则,建议多采用垂直于建筑立面的竖向形式,且规格统一。

③广告设施的高度不得大于9m且不得超过屋顶高度;广告设施的外挑距离不超过1.5m。

(3)建筑底部广告

①允许在商业服务的建筑底层设置与服务功能相符合的商业用途广告标识,非商业服务功能的建筑底层允许设置社团标志或标识、建筑名称的广告标识。

②外挑式广告设施底部离室外地面的净空高度不得小于3m,广告设施外挑距离不得大于1.5m。

卫生厅宿舍现状图整治后效果

3.4防盗窗设计

防盗窗的安装具有种种弊端,如破坏建筑立面、影响市容美观;使本开敞通透的阳台变得如同牢笼,降低了市民生活质量等。但防盗是一社会问题,在目前城市中,防盗窗的存在是不可缺少的。 在街道环境建筑立面整治过程中对防盗窗采取的措施可采用:(1)拆除原窗户外部安装的防盗窗。(2)靠窗内部安装可滑拉的防盗窗或防盗钢丝拉绳。(3)门窗内侧安装滑拉防盗门窗。

结束语

如果要使一个城市建筑整治得更美,整体规划和统一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将整体规划和设计纳入科学化、规范化、法治化的轨道,才能避免在城市环境整治过程中的随意性。另外,公众的参与、听取各界人士的意见和建议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同时还必须不断提高设计人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整合思维能力,虚心学习先进的设计理念。这样才能创造出更具前瞻性、实用性、整体性和人文意识的设计,才能创造体现一个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并重,历史性和现代性相互融合的城市新景观。

参考文献

【1】叶菁,城市街道景观创新设计,武汉理工大学,2005

【2】黄超,城市街道景观设计研究,中南大学,2009

【3】见萍,城市开放空间的系统化研究,东南大学,1999

【4】迟英楠,建筑改造合理性的研究,同济大学,2006

上一篇:黄石市CBD建设可行性的研究 下一篇:浅谈连续刚构桥的发展及主要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