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心灵 拔节成长

时间:2022-06-15 04:11:43

守护心灵 拔节成长

我们经常说: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自然,母语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从不会说话时就开始的识字教育到幼儿阶段的发音、阅读、书写教育,家长不遗余力、积极有效地为孩子将来的入学做好一切准备。相比别的可以认识几百至上千的字,甚至写许多复杂汉字的孩子,我的儿子显然逊色不少。但我并不着急,我有自己的想法:教育必须遵循孩子每个阶段年龄的心理。

幼儿园阶段,孩子正处于“运思阶段”(皮亚杰)。在他们的眼中、心中,一切皆有生命,世界很神奇、新鲜。这个阶段的孩子最需要的是各种动态的、互动的、多感官的游戏活动。儿子通过游戏中的奔跑、跳跃、扮演、涂鸦协助生理、知觉能力的发展;通过改唱儿歌、创作图画实现了认知的发展;通过搭积木、玩拼图获得喜悦、自信、失望等各种情绪体验,实现情绪上的成长……我很高兴他用好奇心、想象力积极主动地认识了许多汉字,也有了主动阅读的强烈意识,因为他头脑中有太多的“为什么”等着解答。儿子也许已经懵懂地感觉到汉字是认识世界的最好的辅助工具。幼小的心田间已经播散了一颗语文的种子,相信这颗种子会在儿子成长中萌发绿色希望,绽放精神之花。儿子未来的学习之路漫长,求学征程中会充满各种困难、挑战。我在守候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清醒地知道只有顺乎孩子的天性和成长规律,用心守护孩子稚嫩、奇妙的心灵,才能让孩子在春天的希望中拔节成长。

学生、儿子、我、语文四者之间有着必然的关联,在教书和育儿之间必然有一个思想的桥梁。儿子的成长规律、自然天性也是我的学生所拥有的,合乎规律、天性地教养孩子,孩子的发展才成为可能;合乎心理特点的教书育人,学生的进步才成为现实。教书和育儿之间的思想桥梁让我更理性地审视自己的语文教学活动。

从教十年的我带领着学生在广阔的文学天地中自由驰骋,在芬芳美文间酿制心灵的花蜜,在纷繁尘世间构建思想的大厦,在语文的世界中不浅薄、不沉沦、不昏聩、不虚伪。语文要想枝繁叶茂,首先要符合自身的规律、特点,否则一切教学都是舍本逐末,结果是南辕北辙。语文教学要从语文学科的三个特点出发:

1.语文具有工具性特点

语文教学最根本的任务在于“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语文教学必须注重语文基础知识(包括各种文体)的积累和语文基本能力的训练。语文能力训练必须立足于语言和文字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能力。

2.语文具有情感性特点

文章不是无情物,作者的作品总是“情动辞发”的产物。课文愈好,思想感情往往愈浓烈、愈真挚。散文、戏剧、小说、诗歌,无论哪一种文学作品都是通过无声的文字传递作者对生活、对社会、对国家、对时代的真挚而深沉的感受的。教学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感情,让学生更有兴趣、更有热情地投入到知识学习中去。

3.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初中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己的语文实践为主,理性的灌输作用并不大。钱梦龙先生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在条件相同的两个班级中,他分别用不同的方法教同一篇课文,甲班完全由教师教授,乙班由学生自读、思考、讨论。一个学期以后用“突然袭击”的方式对两个班同时进行测验,结果乙班的答卷优秀率占70%,而甲班仅占38%,尤其是对课文记忆的准确程度和对有些问题的理解深度,乙班远远超过了甲班。这充分说明,通过自身实践获得的知识才是更牢固的。 三

语文世界是广阔的,比它更广阔的是初中生日新月异的内心世界,语文教育不仅要遵循本学科教学特点、规律,还要遵循初中阶段学生特定的生理、心理特点和规律,只有顺乎学生天性施行相应的教育,才能真正意义上促进学生的发展。

初中生心理特点研究表明,每一个不同的个体都有着不同的志趣、需求,他们的情绪感受相当敏感。如果学习主要是强调教师的讲课、教科书、作业、测试,学生自己的学习的动机很可能会消失得无影无踪。相反,一旦他们决定了在即将面临的学习中扮演的角色,不断涌现的能量就会为他们的学习加足马力。他们大步向前迈进,渴望并尝试独立思考问题;他们可以把自己抽离出来,反省自己的所作所为。语文教学特别是文本阅读教学,应该因文制宜地采用恰当的学习形式让学生自主阅读,尊重、理解他们独特的阅读感受,学生的阅读世界就会姹紫嫣红。

在顺乎天性的语文教学中,学生不断充盈、丰富着自己的精神世界,在学习中获得发展,在发展中收获希望。语文教学的内容、目标、形式、方法顺乎学生的天性,顺乎语文天性,方能让学生获得真实、积极的发展,让学生用热忱的内心拥抱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过热情、丰富的生活。

上一篇:关注课堂细节 学会有效倾听 下一篇:浅析地图在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