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L”导管维护程序用于预防PICC堵管的临床效果分析

时间:2022-06-15 02:20:17

“A—C—L”导管维护程序用于预防PICC堵管的临床效果分析

【摘要】 目的:对PICC堵管预防中“A-C-L”导管维护程序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5月于本科住院治疗期间接受PICC的64例置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导管维护方法,观察组接受“A-C-L”导管维护程序,对比两组导管堵塞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PICC导管分别采用不同维护方法维护后,在患者接受PICC导管留置期间,对照组PICC堵管发生率为18.75%(6/32),观察组中无PICC堵管现象发生,观察组堵管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PICC; 堵管; “A-C-L”导管维护程序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肿瘤患者进行化疗输液的可靠通道,是从患者的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及头静脉进行穿刺后,最终导管尖端达到上腔静脉的置管技术,具有操作方便、留置时间长、安全性高、感染率低等特点,不仅可减轻反复穿刺给患者造成的痛苦,同时还可有效预防化疗药物引发输液渗漏性损伤与外周静脉炎,因此在肿瘤治疗中,PICC应用日益增多[1-2]。如若PICC导管得不到有效护理,则会引发导管脱出、移位、堵塞、静脉炎或感染等并发症,严重时需要进行拔管处理,大大增加患者痛苦,同时也给临床治疗与护理工作造成较大阻碍。导管堵塞是PICC应用中常见并发症,发生率高达21.3%,且导管使用时间越长,堵塞发生几率也越高[3]。“A-C-L”(A:导管功能评估,C:冲管,L:封管)是美国科学家Lynn Hadaway提出的一种导管维护程序,可对导管堵塞发生加以有效预防[4]。对本科2012年10月-2013年5月收治住院接受PICC置管的患者采用“A-C-L”导管维护程序展开导管维护,有效预防了导管堵塞问题发生,现将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5月于本科住院治疗期间接受PICC置管患者64例,所有患者均未发生远处转移。64例患者中男38例,女26例,年龄31~72岁,平均(47.3±10.7)岁;其中乳癌11例,卵巢癌6例,肠癌8例,胃癌19例,肺癌20例。穿刺血管:头静脉14例,正中静脉20例,肘部贵要静脉30。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2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穿刺部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置入导管均为美国BD公司生产,对照组采用常规导管维护方法,观察组接受“A-C-L”导管维护程序,具体方法如下。

1.2.1 A(assess,导管功能评估) 在每次使用前先展开导管功能评估,利用抽取回血方式对PICC导管畅通与否进行判断。每天观察导管中液体滴落速度并加以记录、对比,通常情况下,液体流经PICC时重力速度高于80 gff/min,若低速低于50 gff/min时,则可初步判断为导管发生堵塞问题。然而这一判定要结合导管管径与长度进行,导管管径与长度不同,正常导管滴速间会存在一定差异[5-6]。

1.2.2 C(clear,冲管) 在每次进行输血或输液前后,或者在滴注两种不容药物间隙及持续输液中,均需进行冲管,若有输液速度变慢或输液不畅问题发生时,应及时进行冲管。在冲洗液选择上,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协会(INS)提倡应用不含防腐物质的等渗盐水,或使用两性霉素B应用5%葡萄糖液等其他冲洗液进行导管冲洗。在每次冲洗导管时,冲洗液最小用量应保持在导管与附加装置总容量的2倍左右,以脉冲方式冲管[7]。

1.2.3 L(1ock,封管) 在封管时按照SASH方法进行(其中S为等渗盐水,A为药物注射,S为等渗盐水,H为肝素溶液),避免在应用时有药物或液体和肝素不互容形成配伍禁忌。将肝素液浓度稀释至10~100 U/mL。对于有肝素液使用禁忌患者如血友病、血小板减少症或对肝素有过敏现象患者,可单独应用等渗盐水作封管液。在进行封管时,需做到缓慢、匀速、正压,在推注时不可过快、过大用力引发血液反流现象,在注射器中封管液还留有0.5 mL时,用一边退针一边推注药液方式将注射器针头拔出,封管完成后夹闭延长管系统,促使管内正压得以保证。封管标准为拔出针头后,注射器中尚有药液匀速流出[8]。

1.3 观察指标 每次导管维护时对PICC导管堵塞情况进行观察并记录,计算两组PICC堵管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5.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两组PICC导管分别采用不同维护方法进行维护后,在患者接受PICC导管留置期间,对照组PICC堵管发生率为18.75%(6/32),观察组中无PICC堵管现象发生,观察组堵管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在肿瘤治疗中,PICC可有效避免对外周静脉进行反复穿刺、化学性静脉炎、安全性高、留置时间久等特点,可以为临床治疗开通绿色生命通道,因此在临床中应用较为广泛[9]。在PICC导管留置过程中,导管堵塞是常见并发症,引发原因为:(1)肿瘤患者机体中血液处于高凝状况,经化疗与手术后,患者容易出现疲乏无力、恶心或呕吐等反应,导致患者大幅减少自主活动时间,在长期卧床下血流流动速度变缓,容易导致血液淤滞现象,易于引发导管堵塞[10]。(2)导管长期位于静脉中,对血管壁的上皮细胞容易造成刺激,血管内皮脱落,而导管作为机体留置异物会对血液回流造成影响,引发血栓形成造成导管堵塞[11]。(3)当留置导管操作不当,或在封管时使用生理盐水、肝素稀释液用量不足,均会引发导管堵塞问题。在患者置PICC导管后,如有以下几种现象发生则可判定为出现PICC导管堵塞现象:有全部或部分回抽现象或在注入药物时较为困难;有全部或部分堵塞现象,常有静脉扩张、疼痛与水肿现象伴随发生,这时需展开造影检查,对导管腔外有无血凝块或血栓形成加以确认;输液泵高压持续性报警。导管堵塞现象可能是骤然发生的,也可能是持续性加重所致。当有导管堵塞现象发生时,常会对患者治疗与康复造成不利影响,且再通时会给患者造成一定痛苦,因此,应采取适当方法尽可能预防PICC堵管发生概率。

在PICC导管留置时,利用“A-C-L”导管维护程序可有效预防PICC堵管现象发生。根据导管堵塞发生原因不同,可将PICC堵管分为凝血性堵管或非凝血性堵管。非血凝性堵管多是因为冲管不充分不到位,致使药物结晶在导管中沉淀,或者异物颗粒致使导管出现堵塞。血凝性堵管是未进行充分正压封管,致使管腔中血液反流,最终形成血栓或血凝块所致。在每次进行输液前,先对导管是否在血管中加以确定,进行输液前或输液后,均需利用10~20 mL等渗盐水对导管进行脉冲式冲洗,保证导管中等渗盐水呈漩涡状,从而将残留于血管壁与导管壁上的药液进行彻底冲洗,冲管完成后用封管液进行正压封管,避免血流出现反流问题,以致在管腔中形成血栓或血凝块,致使导管发生堵塞[12-14]。

同时,在对“A-C-L”导管维护程序加以应用时,可促使护士PICC导管维护技能大幅提高,对避免PICC堵管较为有利。在PICC堵管原因中,冲管、封管方法规范性较差是常见原因,为对这一问题加以解决,同时对“A-C-L”导管维护程序实施过程加以规范,本院由护士长、护理组组长构成PICC导管维护小组,由该维护小组在全科范围内对所有护士展开PICC导管维护技能培训并展开相应考核,对于在考核中未达到标准的护士人员,要对其展开单独指导,直至其顺利通过考核,从而促使全科范围中护士大幅提高PICC导管维护技能[15]。

在实施“A-C-L”导管维护程序时,必须对经导管输入药物的特性予以准确把握。在重症医学科中,患者所用药物通常较为复杂且种类较多,护理人员应对药物配伍禁忌予以准确掌握,在将两种有配伍禁忌药物利用PICC导管输入时,要利用等渗盐水对导管进行脉冲式冲洗。如利用PICC导管注射酸性药物万古霉素后,若不利用等渗盐水对导管进行充分清洗即将呋塞米这一碱性药物注入其中,此时呋塞米将会和导管中残留的万古霉素发生反应生成沉淀,导致PICC导管堵塞[16]。同时,在治疗中很多药物之间均会有一定配伍禁忌,如妥布霉素、阿霉素、地西泮与丁胺卡那霉素等和肝素间有配伍禁忌,在展开药物治疗之前,或者在封管前未利用等渗盐水对导管进行彻底冲洗,这些药物很容易与肝素发生作用,形成沉淀对导管加以堵塞。因此,在用药时应对这一点予以充分重视。另外,脂肪乳剂会和静脉营养液中磷与钙发生反应,生成沉积物如磷酸盐等,会促使堵管发生率大幅提高。因此,在利用导管注入脂肪乳剂时,必须对注入过程进行仔细观察,避免出现导管堵塞现象。

本科在2012年10月-2013年5月对住院治疗期间接受PICC置管患者进行导管维护时,随机分组后,对照组采用常规导管维护方法,观察组接受“A-C-L”导管维护程序。结果显示,两组PICC导管分别采用不同维护方法进行维护后,在患者接受PICC导管留置期间,对照组PICC堵管发生率为18.75%(6/32),观察组中无PICC堵管现象发生,观察组堵管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陈海红,邬正娥,李灵萍.PICC堵管再通处理方法的临床探讨[J].护理杂志,2008,6(6B):45-46.

[2] Frederick,Lansigan,Iris,et al.Microangiopathic haemolytic anaemia resembling 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in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the role of ADAMTS13[J].Rheumatology (Oxford,England),2011,50(5):824-829.

[3] Keir L,Coward R J M.Advances in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pathogenesis of glomerular thrombotic microangiopathy[J].Pediatric Nephrology,2011,26(4):523-533.

[4]黄秀红,赵莉,赵金彩.PICC原位置换术在神经外科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7):19-20.

[5]杨桂燕.外周静脉留置针不同封管液封管效果的研究[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7,21(1):82-84.

[6] Shirai T,Ishii T,Watanabe R,et al.Thrombotic microangiopathy presenting with a considerable accumulation of ascites:a Case Report[J].Internal Medicine,2011,50(1):53-57.

[7]郭丽娟,王丽,任少林.预防PICC置管并发症的护理方法[J].实用护理杂志,2003,19(7):5-6.

[8]黄晓华,吴美琴,冯君.PICC的临床应用体会[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2,18(2):48.

[9]徐建安.PICC置管方法及护理[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2,10(12):678.

[10]李静,丁秋英,王建平.一次性中心静脉导管维护护理包的研制与临床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2,27(4):58-59.

[11]李爱萍,申屠英,琴江南,等.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堵管护理新进展[J].护理与康复,2011,10(12):1042-1044.

[12]周萍.PICC置管后导管堵塞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4):106-107.

[13]黄卫新,杨世东,吴丽娜.外周静脉留置针两种封管液封管效果的观察[J].吉林医学,2009,30(14):1427-1428.

[14]侯玉英.静脉留置针封管方法与封管液选择的探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12):96-97.

[15]张星.规范应用A-C-L导管维护程序有效预防PICC堵管[J].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11,9(9):14-16.

[16]徐义凤.PICC导管堵塞的相关因素分析及防治措施[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14(18):245-246.

(收稿日期:2013-08-08) (本文编辑:欧丽)

上一篇:四平市腮腺炎流行病学分析 下一篇:超声造影在甲状腺良恶性疾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