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平市腮腺炎流行病学分析

时间:2022-06-22 03:33:29

四平市腮腺炎流行病学分析

【摘要】 目的:探讨2012年四平市腮腺炎流行病发病情况的分析。方法:对2012年四平市腮腺炎流行病进行临床监测统计,并观察腮腺炎疾病在本市的流行趋势。结果:根据四平市各区县发病情况可见高发地区为伊通县和公市岭市,分别占总病例的32.77%和29.06%,高发职业为学生,共1009例,占总病例的56.62%,其次为学龄前儿童。通过年龄性别调查本市0~20岁为腮腺炎高发年龄,占总病例的94.83%,总体男性发病率较高,为1114例,占总病例的62.5%。经统计4月和5月为腮腺炎高发季节,发病率为全年的40.01%。结论:经对腮腺炎流行病学的研究分析,有的放矢的对高发人群、年龄、区域进行重点的健康教育、防治。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上报、早诊断、早治疗。通过对腮腺炎疾病的明确认知以及积极有效的预防和治疗,从而达到降低本市的腮腺炎发病率的目的。

【关键词】 腮腺炎; 流行病; 分析

腮腺炎(epidemic parotitis,mumps)主要有葡萄球菌引起的腮腺炎病毒侵犯人体腮腺从而引发的急性呼吸性传染病,通常分为急性化脓性和流行性两种[1]。腮腺炎多发于儿童以及青少年,通过飞沫进入呼吸道传染,成人中也有发病,多是由于腮腺分泌机能减退而导致腮腺炎病毒侵入[2]。腮腺炎主要临床表现为患者出现一侧或两侧耳垂下端出现肿大,而肿大的腮腺通常呈半球状,并边缘不清,自觉有红肿热痛的表现,而非化脓性腮腺炎通常肿胀疼痛较为严重。腮腺炎病毒可侵入各种腺组织以及神经系统,如不及时治疗可引发脑膜炎、胰腺炎、炎、卵巢炎、乳腺炎等并发症,属于丙类传染疾病。近年来本市流行性腮腺炎有了逐步上升趋势,为了对该病进行良好的控制、预防、降低该病的发病率,因此笔者对本市腮腺炎发病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腮腺炎疾病资料均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网络质保数据库,本市人口资料来自四平市统计局的《2012年四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中的常住人口。

1.2 方法 采用Microsoft Excel软件进行资料采集记录汇总,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发病情况 本市按发病日期统计2012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总数1782例,发病率占总人口的0.00054%,无死亡病例。

2.2 流行特征

2.2.1 地区分布 其中四平市各区县发病情况见图1,可见本市高发地区为伊通县和公主岭市,这两个区域相邻,发病相对集中,分别占总病例的32.77%和29.06%,其次为在四平市北边的梨树县。发病率较低的为双辽市,占总病例的3.36%。四平市区中的铁东区和铁西区发病人数相当,两区一共占总发病率的19.36%。

图1 四平市各区县发病统计图

2.2.2 职业分布 根据图2可见,幼托儿童以及散居儿童均为学龄前人员,其发病者576例,占总病例的32.32%,为一个发病小高峰,而高发职业由图可见为学生,共1009例,占总病例的56.62%,在成人工种中发病率较低,共197例,占总病例的11.05%。

图2 各职业腮腺炎发病情况统计图

2.2.3 年龄及性别分布 由表1可见,本市0~20岁为腮腺炎高发年龄,共1690例,占总病例的94.83%,而20岁以上发病者92例,占总病例的5.17%,其中在0~20岁高发年龄中,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0~6岁发病者608例,男性发病率为总病例的59.21%,在7~20岁总发病者1082例,男性发病率为总病例的64.60%,而20岁以上男性发病率占20岁以上发病者的59.78%,均高于女性,而总体男性发病者1114例,占总病例的62.5%。

2.2.4 每月发病情况分布 由图3可见,发病率较高的为4月和5月,其次为6月和7月,图中可见,从1月开始逐渐上升,于4月为高峰,5月后开是逐渐回落,10月降为32例,除1月外为全年最低。而11月反弹会187例,为另外一个发病小高峰期,12月出现回落,仅4月和5月发病率占总病例的40.01%。

图3 四平市流行性腮腺炎每月发病情况统计图

3 讨论

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属副黏病毒科,具有嗜碱性,流行性腮腺炎多因腮腺管阻塞,使唾液淀粉酶升高,不能正常排出,经淋巴管进入血液使血淀粉酶升高,为临床中常见的传染行呼吸系统疾病,通常由于腮腺炎病毒通过呼吸道进入血液到达腮腺,随人体的血液流动完成第一次复制后再次入血,形成二次病毒性血症,同时累及多种腺体器官,导致腺体出现渗出性的炎症以及其他多种并发症[3]。在腮腺内通常产生非化脓性炎症,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无力,后出现一侧或两侧腮腺肿大疼痛,通常会持续4~5 d,后逐渐消退,而腮腺炎自出现不适症状起整个病程为7~14 d左右[4]。

四平市每年均会有腮腺炎发病病例,通常春季发病较多,其次为冬季,发病年龄为0~20岁人群,男性多于女性。经2012年对腮腺炎流行病全面的调查统计可见,发病较为集中的为伊通县和公主岭市,共61.83%的腮腺炎患者来自此区域,经笔者调查研究仅伊通县便有五十多所学校,其中很多学校为寄宿学校。由于经数据统计,学生腮腺炎的发病率为总病例的56.62%,而7~20岁总发病人数为1082例。在职业和年龄均为腮腺炎的高发人群,因此这两个地区的发病人数为全市最高。

经以上临床统计,本市对腮腺炎流行病的重点预防应对学校以及0~20岁之间的人群。尤其是男性,经临床统计,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总体男性发病例数为1114例,占总病例的62.5%。而经每月发病人数统计,腮腺炎高发于4月和5月以及11月,因此在这三个月之前就应及早做好预防措施。

由于腮腺炎严重影响儿童以及青少年的身体健康,已经成为本市极其重视的公共卫生安全防疫问题。因此,针对以上的调查研究分析,有目的地针对各中小学以及幼儿园等,经走访研究,发现主要由于学生教室拥挤,流动人口外来务工子女未能接种流行腮疫苗,发现腮腺炎病情,由于无法预防知识以及对疾病未能起到重视,由于该病多发生于春天以及冬天,很容易被认为是普通感冒,因此很多学生依然坚持上课,由于该病通过飞沫,进入呼吸道传播,同时由于学生自身免疫力尚未完善,因此导致集中感染腮腺炎[5]。同时经发病情况的职业分布数据统计,在农民、家务、待业以及外来人口中不祥和其他登记中发病率也相对较高,多为成年人,经调查多数患者文化程度均不高,出现腮腺炎症状会以为是上火、感冒、牙疼等,随便进行自行服药,从而导致误诊,由于从发病知道病情严重就诊,间隔时间较长,较容易传染给他人,以及伴有严重的并发症。

因此针对以上情况,本市开展对在校为接种疫苗的学生进行接种流腮疫苗,该疫苗可以在人群中形成对腮腺炎病毒的免疫屏障,增强免疫性,从而减少腮腺炎的发生[6]。为防治该病最为有效的方法。该疫苗进行上臂外皮下接种,剂量0.5 mL,同时严格掌握腮腺炎疫苗接种禁忌证及换种原则并对接种人群做好登记,发放接种证,如已经有接种证的学生,可不比进行接种。

同时加强对腮腺炎流行病的认知,可在每个社区,学校,村庄等举行健康讲座,普及该病的防治知识[7]。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应严格隔离,由于腮腺肿大,因此多以流食为主,避免食用酸性食物,可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如进行金黄散外敷达到消肿的目的,蓝芩口服液联合利巴韦林内服达到清热解毒的作用效果[8]。而且中西医结合对于小儿以及青少年治疗副作用较小,可以广泛应用[9]。同时注意患者心理波动,进行适当的心理辅导以及相关疾病的知识普及,同时可以降低腮腺炎并发症,减少对其他人的传染几率。

经临床研究以及文献记载,腮腺炎症状出现的前7 d以及后9 d在患者的唾液中可检测到腮腺病毒,以及在腮腺炎症状出现前6 d至后15 d的尿液检查中也可分离到病毒;因此在此期间变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尤其是在发病前2 d到发病后5 d的病毒最多,最具传染性。因此在学校以及托幼机构一旦发现该病病例,或疑似病例,应立即隔离,并通知防疫机构,进行规范处理[10]。同时应加强各地区县对疫情的上报制度,一经发现,立即上报,严谨瞒报,漏报情况,及时切断传染源,降低该病的发病率。

参考文献

[1]杨晓丽.116例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2,4(2):386.

[2]吴铭.如何预防流行性腮腺炎[J].儿童与健康,2013,21(5):62-63.

[3]张世财,迟毅.126例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分析[J].甘肃医药,2013,32(4):251-252.

[4]张爱国.某小学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的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34):387.

[5]梁晓红.青年流行性腮腺炎76例临床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2,16(35):4657-4658.

[6]陈瑞琴,郑伟,侯广涛.一起小学校流行性腮腺炎暴发流行的调查分析报告[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3(36):485.

[7]蔡平安.麻疹、风疹和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特征分析[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3(33):483-484.

[8]吕晓君.成人流行性腮腺炎45例临床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0X):414-415.

[9]王孝芳.金黄散外敷治疗流行性腮腺炎30例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8):290-291.

[10]高金华.蓝芩口服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流行性腮腺炎60例临床观察[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15(2):208.

(收稿日期:2013-07-16) (本文编辑:欧丽)

上一篇:冠心病心力衰竭中医证候相关临床因素研究 下一篇:“A—C—L”导管维护程序用于预防PICC堵管的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