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韩志英:造福一方

时间:2022-06-14 11:33:52

韩志英一脸朴实,笑的很爽朗,言语间颇有几分男性的豪气,给人一种干练踏实的感觉。

虽然已经离开农村多年,也住进了城里的电梯房,但她对于农村仍有一种很难用言语表达的特殊情感。

1988年,昆明市呈贡县倪家营望朔村,韩志英和丈夫就住在一间茅草房里。韩志英父亲的一些老战友见她们一家生活窘困,一直琢磨着怎么样帮帮她。经几位老同志实地调查,养鱼或许是条出路。很快,韩志英得到了当时云南省老干局钓鱼协会的5000元专项扶贫款。一位老同志笑言:“志英,养好了,我们都来你这里钓鱼。”由于自己村里没有适合养鱼的池塘,韩志英打算到外村承包,谁曾想,人家的池塘不让外村人承包。

养鱼不成,那就养猪。说干就干,韩志英立即投入。可是,养猪的效益也不理想,一家人开始发愁了,难道真只有种地一条出路?这时,韩志英父亲的另外一位在开远养鸡的老战友又向她伸出了援手,他决定指导韩志英养鸡。有了专家指导,韩志英壮着胆子办起了养鸡场。

刚开始,养鸡场规模不大,大约养了1500只肉鸡。后来,韩志英尝试着搞起了“循环养殖”,大、中、小鸡不断循环,规模逐渐扩大。在当时,她聘请了开远养鸡场的一位技术人员。为提高这位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她又创造性地以“提成”方式定其薪酬。养鸡关键在“养”,事无巨细,都需要随时伺候着,容不得半点闪失。韩志英请来的小工只能做简单的喂水、喂食等工作,她自己则经常半夜起床,观察鸡的生长情况,遇到病情就及时喂药。一切步入正轨之后,养鸡厂年盈利约20000元。

“挑选鸡种很重要,养殖过程中不能粗心大意,一定要精心照料。”说到养鸡,韩志英颇有心得。

眼见着韩志英养鸡挣了钱,村里的乡亲也纷纷来取经,韩志英总是很热情地给予指导,教他们如何防治禽病,为他们提供饲料。不知不觉间,村里养鸡的人越来越多,乡亲们的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从草房搬进了瓦房,又从瓦房搬进了两三层的小楼房。致富路上,望朔村走在了前列。在村里,韩志英家首先看上电视。她还记得,自己将八头大猪交到食品公司,然后才去昆明百货大楼买了一台松下电视机。现在,那台电视还在她望朔村的老房子里,据说仍完好无损。

1993年,韩志英当上了村长兼村支书。家里、村里一肩挑,她更加忙碌了。

1995年,她被评为全国劳模,第一次坐飞机参加全国劳模表彰大会。提及这件事,她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当年,农民劳模只有我一个。”

后来,为帮助乡亲们多渠道创收,她带着乡亲们搞“水浇地”。把村里的山地充分利用起来,修建水沟,引水种植蔬菜。在修建水沟的过程中,她成天在田间地头督促施工,有一次,她不小心掉进水沟里,小腿被划了一个口子,血流不止,村里的人立即将她送到了县人民医院。至今,那个伤疤仍然很明显。如今,韩志英已经做了外婆,她每天的“工作”就是照看外孙上学、放学。偶尔,她也会回望朔村走走看看,乡亲们总说:“韩大姐,托你的福了。”

上一篇:2005耿家盛:“劳模之家”的本色传承 下一篇:淘气等9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