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中心改建:在争议声中推进

时间:2022-07-04 04:08:25

以东方广场为核心区域的昆明市中心,既是昆明的交通中心,也是经济商业中心,这里商铺林立,人群集中,商业活动频繁。然而,在现今打造新昆明建设的蓝图中,这里众多低矮的建筑与四周环视的高楼又显得那么格格不入。于是,从2008年6月起,一个打造中央绿地公园和中央商务区(CBD)的市政规划最终落户于此。按照这个规划,区域内的众多建筑将面临被拆除的命运。

支持者认为,昆明作为我国面向东南亚、南亚的桥头堡,缺乏一个中央商务区,缺少一张现代化的名片,中央商务区的建设显得势在必行,拆迁要毫不犹豫地进行;反对者认为,区域内以工人文化宫为代表的建筑,承载了人们太多记忆,应该给予保留,而且拆迁势必会造成巨大浪费。

排上日程表

现年40岁的刘亚光为土生土长的昆明人,现为昆明一家公司的中层干部,白领阶层。如同许多老昆明人一样,矗立于东风广场的工人文化宫给了他们太多的记忆:昆明第一栋19层高楼、5角钱乘一次电梯的观光游等等。若要把它拆除,情感上难以割舍。

但拆除的风声还是刮了起来。2004年8月,就有媒体刊发消息称,“有关部门设想把市工人文化宫实行定向爆破。”他认为这下楼可保不住了,但几个月后还是风平浪静,悬着的心又慢慢放下来。特别是在2006年5月后,市有关部门拆除了广场及其附属建筑,随之进行了大面积绿化。在他看来,这无疑给他吃了一剂“定心丸”,工人文化宫是不会拆除的。

然而,事情的发展往往不依他的想象,拆除的风暴还是真正来临了,一年之后的2007年11月底,昆明市规划局面向全国公开征集城市中央公园和CBD核心区两个地块的概念规划方案,这个方案就是以东风广场为核心进行规划。此后,由市规划局规委办、编审办、总规办等部门完成的《昆明市中央公园及CBD核心区规划设计导则》(简称导则)于2008年6月通过评审。

该《导则》对CBD的用地区域做了明确规定,北至东风路,南至金碧路,西起盘龙江,东至白塔路,由尚义街及北京路划分为四个片区。片区将以三道轴线为骨架,形成未来CBD的规划框架,并沿轴线构筑密集、舒朗的城市空间。其中,平行于金碧路的轴线,将形成一个由密集高楼组成的严谨有序的街道空间,轴线终点在盘龙江对岸。平行于东风路东西向横轴形成对比的城市空间,四周商业裙楼将围合成狭长的绿地广场,通过大斜坡形成下沉广场,延伸到北京路以西的中央公园;广场设在北京路的入口处,高达50米的有限空间下聚集大量的商业人群。这里是举办街头音乐及商业活动的最佳场所,也是步行交通联系轻轨的换乘中心。此外,平行于北京路的纵轴是最主要的南北轴,它穿越CBD中央绿地公园,并在轴线上对应CBD最高300多米建筑。形成该区域的制高点和标志性。

按照《导则》,工人文化宫以及周边的众多建筑都在拆除之列,工程进度排上了日程表。

2008年12月18日,昆明主城区CBD首个启动项目――高达316米、72层的云南第一摩天大楼“南亚之门”项目正式启动。2009年4月28日,昆明新工人文化宫奠基开建,待其建成后,老昆明工人文化宫将被拆除。

随着《导则》的面世,项目的启动,一切都变得不可逆转。

文化传承与资源浪费

尽管如此,像刘亚光这样的反对者还是不断发出自己的声音,他们通过互联网或其他方式表达自己的强烈意愿。

比较具有代表性一种观点是,昆明工人文化宫曾经是昆明的地标建筑,是众多老年人回忆逝去时光的精神寄托,是年轻人学习历史的一部分,也是建筑史学的活教材,不应该拆除,而是应该保护,况且拆除还会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

据媒体报道,在2007年10月,昆明工人文化宫还开工进行了装修,总投资金近3000万元,当时被称为“工人文化宫‘新生’记”。

昆明市工人文化宫始建于1953年,1969年被拆。1985年重建,共19层,成为昆明第一幢高层建筑,到如今也不过23年。它东面的建筑,如昆明会堂等都不超过20年。如今都在拆除之列,这些都成了反对者支撑自己的理由。

刘亚光认为,昆明只是一个拥有600多万人口的城市,商业区已经很多了,多建一个意义不大。

他甚至写了一篇文章称,“昆明不要像一个没有文化内涵的暴发户,把古老的文化、历史的结晶轻易的毁坏是一种犯罪行为。”

从事了多年房产经纪的家文房地产公司的总经理张家文说,昆明兴建中央商务区对发展经济是有益的,但像工人文化宫这样的建筑,只有20多年的历史,不但承载了许多昆明人的感情,而且还有很好的使用价值,只要包装一下就可,拆除搬迁都不好,它毕竟是段历史的见证。如文庙,搬迁到别的地方就不叫文庙了,它的内涵没有了。

昆明市一名官员认为,以东风广场为核心的区域,毕竟商铺林业,高楼也不少,无论是拆迁还是重建,都花费巨大,不但会造成巨大的浪费,还会在拆迁的几年里造成一定的环境污染。

昆明城市提速

随着与《导则》相配套的工程逐步推进,像刘亚光这样反对的声音逐渐被主流舆论所淹没。

其观点认为,作为一个城市的功能核心,经济、科技、文化的密集区,中央商务区是城市现代化的象征与标志,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而昆明作为云南的省会城市,作为我国面向东南亚、南亚的桥头堡,中央商务区的建设显得势在必行。

昆明市社科院院长龙东林表示,就盘龙区白塔路及东风广场片区目前的情况,既是昆明的交通中心,也是经济商业中心,是中央商务区最理想的建设地,该片区及周边已是诸多大企业总部的所在地,这为中央商务区的建设创造了基础条件。

他认为,中央商务区建成后对昆明的发展有诸多裨益,能大大提升昆明的服务能力、聚集能力、辐射能力,将引来更多企业总部的聚集,这将对云南乃至我国拓展东南亚、南亚市场,扩大对外贸易,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产生重大意义。

云南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郭树华说,在现今经济萧条的情况下,昆明建中央商务区,既可促进就业,还可拉动内需,对经济发展大有好处。昆明虽有大观商业城、螺丝湾、南屏街这样的商业中心,但块状分散,未形成连片规模,且在这些地方出售的往往是中低档产品,对提升一个城市的商业品味意义不大。就拿昆明百货大楼来说,虽有销售高档产品区,但比倒不大,更多的是中低档产品。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昆明打造这样一个高端商业区就很有必要,同时应当兼顾休闲、娱乐、文化等多种功能。当然拆迁会造成一定的浪费,但将来实现的商业效益,会成5倍、10倍。甚至20倍的增长。”他说。

上一篇:揭开云南非法集资“大鳄”的真面目 下一篇:钱为民所投,利为谁所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