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需求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时间:2022-06-14 10:04:13

消费需求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摘要】在现阶段的中国,扩大消费需求已然成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手段。所以,鉴于我国现阶段正处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努力扩大内需,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消费能力,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必然选择。要加快制定相关的机制和政策,加大社保投入以及有关补贴政策出台的力度,在市场引导等方面尽快改善消费环境,保证合理消费的不断扩大。

【关键词】中国经济 消费 影响

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就一直在谈经济转型问题,现今,中国的经济转型已经完成从政府命令性经济(计划经济)到政府主导型经济的转型,但是从转型的目标和结果来看,转型远没有结束。从目前来看,从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向市场主导型市场经济的转型是今后一个时期中国经济转型的主要目标和方向。当然,在实现市场主导型市场经济的同时,实现从粗放式经济增长转型到集约式经济增长道路也会成为转型后期令人关注的一个主要问题。

利用市场来对经济进行调控和实现经济增长,最主要的一个方式是通过增加国民需求量,刺激消费从而提高生产,拉到经济增长。下面我将围绕消费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在市场经济下,消费需求是市场的主导力量,对经济的约束作用和拉动作用都非常明显,并且作为最终需求的消费需求,其消费规模、消费结构和消费增长速度的变动,均是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要条件。具体来讲,人们消费需求的变化体现在实际购买力的变动和消费者预期的变动上。由于实际购买力的变动引起消费需求的变动主要表现在消费需求的总量变化和消费需求的结构变化上。消费总量的变化可以引起企业的投资变动,从而引起国民收入即经济增长的变动,而消费需求结构的变化可以促使产业结构变动,引起资源配置效率的变动,最后促使经济增长。对于消费者预期的变动,主要是引起现期消费需求的变动,进而引发市场供需矛盾的变动,间接影响厂商产出的变动,最后促进经济的增长。由此可见,消费需求的确是决定国内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

看看中国经济情况,长期以来,中国经济的发展过度依赖“三大马车”中的投资和出口,对投资和出口形成了一定程度的路径依赖,而消费需求却严重不足,这进一步缩小了国内的发展空间。经济增长长期依赖于外部需求,受国际市场需求的制衡,而国内消费需求以及发展潜力得不到有效开发,经济发展动力长期不足。20世纪的中国,国内居民消费率偏低,由于社会保障等的不完善使居民过分倾向于储蓄,这既不利于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提高,也难以实现经济发展成果的共同分享,这与经济发展的初衷是相背离的。因此,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消费内需不足就成为我国启动内需的一大障碍。

现今的中国,在改革开放和经济体制转型下,国内的消费需求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消费需求已成为并将继续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第一引擎。

首先,新增人口及人口结构变化将产生刚性的消费需求,将继续推动消费增长。人口数量与人口自然增长率发生巨大变动,人口增长模式明显转变。出生率和死亡率下降,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和卫生事业的进步,使中国人口年龄结构进入老龄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使人口的文化素质得到较大提高,等等。人口结构的这些变化,有力地推动着内需的增长。

其次,城镇化进程加快直接提升我国的消费水平提高。有研究标明,城镇化率提高1个百分点,约拉动最终消费增长1.6个百分点。近几年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已步入了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期无论规模还是速度,都是史无前例的。

再次,社会集团消费随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而快速增长,对国内消费需求增长影响显著。随着我国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各种公务性、商务性以及其他社会活动增加,由这些活动引发的各类消费也日渐增多。

最后,生活水平提高与消费结构升级,将从购买量增加、需求档次上升和购买频率提高三方面影响社会零售总额增长,拉动消费需求,带动国内经济繁荣发展。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在现阶段的中国,扩大消费需求已然成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手段。所以,鉴于我国现阶段正处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努力扩大内需,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消费能力,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必然选择。要加快制定相关的机制和政策,加大社保投入以及有关补贴政策出台的力度,在市场引导等方面尽快改善消费环境,保证合理消费的不断扩大。

上一篇:影子银行及监管研究 下一篇:宏观经济学与中国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