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例非瓣膜病房颤患者复律后心功能改善的临床观察

时间:2022-06-14 06:27:46

64例非瓣膜病房颤患者复律后心功能改善的临床观察

【摘要】 目的 对64例瓣膜病房颤患者运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心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SV)、射血分数(LVEF),观察房颤患者复律前、后各项心功能指数的改善。方法 分别测定64例非瓣膜病房颤患者房颤发作期间与复律后1月的LAD、LVSV、LVEF的超声指数,以评价心功能的改善程度。结果 64例房颤患者复律后各项心功能指数均有不同程度改善。LAD复律前、后无明显改变(P>0.05),LVSV和LVEF改善显著(P

【关键词】 非瓣膜病房颤;复律;心功能指数

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引起房颤的病因和基础疾病很多,常见的有风湿性心瓣膜病、冠心病、心肌病及高血压心脏病。房颤患者由于基础疾病,心肌重构和电重构,不同程度导致心功能下降。降低房颤患者复律后房颤的复发率,改善心功能,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生存率,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观察64例非瓣膜病房颤患者复律前、后超声心动图的心功能参数变化以及观察临床心功能判定结果,探讨非瓣膜病房颤患者早期复律的必要性和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4例均为2009年8月至2011年8月我院住院患者,其中男40人,女24人,年龄56~72岁,平均年龄为64.4岁。原发病冠心病40例,高血压性心脏病20例,扩张型心肌病4例,临床检查除外甲状腺功能亢进、肝肾疾患、肿瘤、血液系统疾病。心电图确定有房颤者,房颤持续时间最短为24 h,其中16例有反复房颤发作病史3年以上,发作时心室率70~140次/min。

1.2 方法 对64例房颤患者房颤发作期间和房颤复律后1月分别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心脏超声检查,检测左心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室射血分数,比较其超声参数的变化。评价心功能标准:根据NYHA及AHA1994年修订的心功能分级标准,评价64例房颤患者房颤发作期间及房颤转复窦性心律后的心功能状态,比较心功能的改善程度。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参数用t检验,以P

2 结果

2.1 房颤复律情况 64例患者均采用药物复律,心室率>100次/min者24例,给予心律平150 mg,静脉注射,控制心室率后给予口服心律平150~200 mg,3次/d,其中6例给予西地兰0.2~0.4 mg,速尿20 mg,静脉注射,转复时问为30 min~72 h,口服心律平150 mg,3次/d,维持窦性节律。28例心室率

2.2 64例阵发性房颤患者房颤期间与复律后超声心动参数的比较,见表1。

2.3 房颤转复前后心功能的变化 房颤期间心功能Ⅰ级10例,Ⅱ级28例,Ⅲ级22例,Ⅳ级4例;复律后心功能Ⅰ级16例,Ⅱ级40例,Ⅲ级8例。

3 讨论

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人群的房颤发病率约0.5%,60~69岁和80~89岁人群的房颤发病率可分别为2%和9%[1],其病死率1%~3%[2]。房颤发作机制复杂,与心房解剖结构障碍、房内局灶性异位兴奋、房内多个子波折返、各向异性传导及心房的大小有关。多项研究表明随着房颤病程的进展,RAS系统易于激活,心脏也会出现结构和功能的改变,以及心脏的神经重构,特别是心房的交感神经重构[3]。这些改变最终导致心衰并反过来加速房颤的发展进程。本文观察到,房颤患者的心房扩大,而复律1月后,心功能逐渐恢复,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和射血分数改善显著,而左心房内径未见缩小趋势。房颤与心房扩大的关系多年来已被认识,但老年人房颤不仅与心房扩大有关,更主要的是增龄和原发病基础上的心功能减退,故在用药物维持窦性节律的同时,应注意改善心功能状态,以巩固治疗。近年随着对房颤发生时心脏电生理改变和心脏结构改变研究的进展,尽早房颤复律和维持窦性心律的必要性越发突出。早期复律和维持窦性节律不仅可以有效地改善临床症状,减少血液动力学障碍,其意义还在于预防心肌电生理重构[4]。老年人房颤还与自主神经功能不全有关联。有临床观察证实:迷走神经与交感神经参与阵发性房颤的发生,并在房颤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迷走神经介导释放乙酰胆碱,使心房肌细胞动作电位和不应期缩短,伴随着心房兴奋传导的减弱,动作电位幅度的增高,而且分布的更不均匀,形成较大的折返途径[5],进而形成快速房颤。复律后,左心房机械收缩的功能开始恢复,左心房排血量增加,心房压力,心房肌压力降低;同时,左心室舒张功能得到相应的改善,心脏排血量即显著得到提高,从而使临床心功能状态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本组患者根据观察房颤复律前后超声心动图的心功能参数的变化,观察到复律后临床心功能状态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有文献报道的相关研究结果一致。因此,对于房颤患者,特别时早期房颤患者,力争尽早转复窦性心律并维持窦性节律,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 考 文 献

[1] 陈灏珠,丁训杰,廖履坦,等.实用内科学.第1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284.

[2] 杨宝峰.药理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16-218.

[3] Chevalier P,Tabib A, Meyreanet D, et al. Quantitative study of nerves Of the human left atrial.Heart Rhythm,2005,2:518-522.

[4] Viskin S,barron H,Olgin JE,et al. The treatment of atrial fibrillation. Pharmacologic and nonpharmacologic stragegies.Gurr Probl Cardilo,1997,22:37-108.

[5] Cosio FG, Palacics J, Vidal JM, et al. Electrophysiologic studies in atrical fibrillation slow conduction of premature Inpulses:a possible manifestation of the background for recentry. Am J Cardiol,1983,52:122-123.

上一篇: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效果分析 下一篇:哑铃型椎管肿瘤手术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