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我国高校安全教育的应对策略

时间:2022-06-14 05:16:54

新时期我国高校安全教育的应对策略

【摘 要】高校安全教育关系到师生的切身利益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为适应全球化与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实施高校安全教育,必须传统的教育理念,整合教育资源,完善安全教育制度,构建现代化安全教育体系,全面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实现高校安全教育和谐发展。

【关键词】新时期;高校;安全教育;策略

高校安全教育,是大学生获得安全知识最重要、最有效的办法。安全教育本质上就是一种预防教育,就是教育大学生做好安全事故发生的预防工作,只有切实搞好预防才能防患于未然。党和国家对高校的安全教育工作十分重视,、等中央领导同志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要求依法严肃处理犯罪分子,切实加强校园安全防范,严防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维护师生的生命财产和学校的安全稳定与发展,促进社会安全、和谐稳定。我们在实施高校安全教育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也暴露出不少问题。

1.高校安全教育取得的主要实绩

1.1 “以防为主”的安全教育形成了共识

改革开放以来,高校安全教育工作得到了党和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相继出台了《教育法》、《教师法》、《职业教育法》和《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一系列法律规定,各高校坚持“以防为主”的安全教育形成基本得到落实。在我们进行抽样问卷的高校中,各高校都成立了安全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并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领导分管,教务处、学生处、保卫处,责任明确,分工合作,真正做到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我们对全国10所高校进行抽样问卷调查显示,98%的高校建立了相关的安全管理制度,如交通安全管理、食品安全管理、教学活动安全管理、网络安全管理、自然灾害预案、学生宿舍内的用电、学生财产的保管、手机信息的真伪分辨、外出人身的安全、学生心理的健康、兼职求职自身的保护等等;部分高校制订了保卫处—后勤处—学生工作处—辅导员—学生或党委武装部—学生工作部—党支部—辅导员—学生的安全教育管理模式,加强对学生日常生活的管理,时时督促和劝导教育,使大学生认知安全隐患的危害性,增强防患意识,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良好的安全习惯,使学生安全渡过大学生活时期。90%的高校把安全教育列入教学内容,在教学计划、师资、教材、课时上给予保证,把安全教育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通过专题讲座,利用图片、橱窗、自制专题宣传片和案例通告的形式,开展鲜活的宣传教育;注重大学生安全技能的训练,采用实战模拟等方式对学生进行临灾应急心理、防护技术的训练,提升应急能力。

1.2 学校安全基础设施有了明显改善

近年来,我国高校纷纷在校园安全防范和治安管理方面加大了资金的投入,学校的监控系统、消防系统、校园道路交通安全系统等安全设施建设有了明显改善。在监控系统方面,我国大多高校都加大了建设的力度。我们抽样问卷调查显示,98%高校在校园内的教学楼、图书馆安装了红外线探头和红外线监视器,82.3%高校在学生宿舍、校园道路旁等地方安装了红外线探头,安装了红外线探头和红外线监视器的高校,100%设立一个或多个监控室,保安人员实施每天24小时监控,校园每个旮旯和每个重点部位的安全情况都纳入在保卫部门的视线内。部分高校建立了校内安全呼叫系统,有的还配备了校园巡逻警车,保安工具现代化得到很大提高。在消防方面,部分高校也进行了系统性的建设。在高校,图书馆、实验楼、学生宿舍、饭堂、商铺等都是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学校在这些重点区域配备了技术先进、数量足够的灭火器,并根据需要建设消火栓等消防设施,同时加大了对消防系统的日常检查和维护,保证消防系统能正常发挥作用。同时,学校还经常组织防火检查,定期消防演习疏散演练等,使消防设施在需要的时候能被有效使用。

1.3 学校周边治安环境整治成绩显著

高校周边环境治安问题,集中表现为道路交通安全存在隐患、校园内交通秩序管理、暴力伤害、盗窃学生财物、侵害师生人身财产、食品卫生、校园周边占道经营、商业网点、网吧、游戏室管理及校外租住房、防火安全等问题。党的十七大以来,这些问题得到了较好的缓解,课题组分别对广西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及广西外国语学院等五所高等院校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2160份,收回问卷2000份,具体分析如下:

根据收回的调查表统计,对院校周边的社会环境满意度达到86.2%,院校周边设有小餐馆为48.52%,周边500米以内有网吧或歌舞厅的为40.12%,周边比较突出的治安问题为交通秩序问题,宿舍内发生过盗窃事件的为25.36%。近年来,我国在加大了对高校周边环境治理的力度,为广大师生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的校园工作、学习生活环境方面成绩突出,基本消除影响学校安全稳定的因素和隐患,强化学校内部安全保卫,切实加强学校内部安全管理工作。

1.4 学校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得到加强

近年来,全国各种各类高校扩建、扩招,教职工私家车逐年俱增,接送学生的车辆越来越多,校园交通问题已变得十分突出。大部分高校在校园道路交通安全设施方面也是加大了建设的力度,使各种交通安全设施得到了较大的完善。

根据我们的调查数字显示,52.37%的高校校园道路上设有人行道、减速带、斑马线;78.94%的高校校园内主要路口上建设交通灯、交通警示和交通提示标志牌,在一些拐弯大的地方树立拐弯辅助镜;部分高校校园内机动车通行较多的道路上修建人行道和天桥,尽量避免和减少可能的人车混行;部分高校在校门口设立机动车通行监控系统,建立并完善机动车出入校园的管理制度,对机动车进入校园进行严格控制;广西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在一些较大的十字路口建设环岛。

1.5 大学生防范及法制观念得到增强

近年来,我国大部分高校都注重加强校园文明宣传、治安巡逻、消防宣传,以及大学生的人身财产安全的警示教育,使大学校园安全事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得到增强。大部分大学生对自己人身安全、财物安全、交通安全、自我防范意识得到提高。通过开展大学生《法律基础》课程教学,以及校纪校规知识学习,使大学生知法、懂法、守法,规范了大学生的日常行为,培养了大学生遵纪守法的自觉性。根据调查分析,有61%的大学生,有较强的法律意识,当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时,懂得通过法律程序保护自己。

2.高校安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2.1 学生基本的安全知识严重匮乏

大多数在校学生潜心专业学习,安全常识的学习往往成了学生的“盲区”。据山西省红十字会2010年11月,先后在山西大学、中北大学等省内十多所高校开展调查,大多数大学生应急逃生知识十分匮乏,不懂人工呼吸,不会简单抢救,不懂电话求救,甚至说遇到火灾就要跳楼。据国家教育部的一份调查显示:52%的大学生曾在寝室违章使用电器,71%的大学生不知道如何使用灭火器,43%的大学生对安全防范怀有侥幸心理,80%的受调查人员的消防观念仅仅局限于火警电话119或发生火灾后等待消防队员的扑救,对于消防监督、火灾隐患整改、火场逃生和疏散以及如何加强消防工作感到茫然;63%的受调查人员对消防防范工作认识不清或持无所谓的态度。

2.2 学生安全责任感有待提高

据2012年全国大学生安全意识调查显示,大学生出行安全意识淡薄,大学生对交通、卫生、防火等安全意识不容乐观。有24%和21.7%的接受调查学生很注重人身和财产安全,但对防火、交通、卫生等方面安全具备较强意识的学生均不足10%;65.34%学生觉得车祸、传染病之类的事情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对此存有侥幸心理。许多大学生心理脆弱、依附性强,生存交往和自救自护能力差。大多数当事学生对事故的发生没有任何心理准备和自我保护意识,面对突发的意外事故及人伤害不知所措、束手无策。

2.3 国家安全与文化安全有待加强

当前,在大学生安全教育中,涉及文化安全和国家安全的教育内容很少,部分大学生对文化安全和国家安全的形势并不感兴趣,其文化安全和国家安全方面的意识依然模糊,正如现今流行的韩剧热、韩国服装热、洋节消费热等现象,这些不同的文化给我国传统文化带来了潜在的冲击,面对美国等西方国家对我国人权政策的侮蔑,以及日本、菲律宾一再对我国的公开挑衅,新的国际安全秩序在发生着演变,大部分学生在了解到文化安全和国家安全知识后,表现出来的关注程度也只是一股爱国热情,缺乏理性分析,对文化背景和国家形势方面的知识掌握不够,急需对他们进行专门的文化安全与国家安全知识的学习。

2.4 心理健康安全教育有待改进

近年来,大学生自杀人数呈现上升趋势。此外,由心理健康问题引发的事件如出走、休学、退学比例也逐年增高,心理问题已经明显地影响了一部分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复杂和多方面的。当前的社会正处于新旧体制转轨、新老观念更迭的时代。当代大学生又多是独生子女,他们面临的压力很大,如学习压力、人际关系失调压力、情感挫折压力、就业压力和贫困压力等。面对压力,一些比较脆弱的学生轻易产生恐慌、焦虑等负面情绪,有的因此悲观厌世、精神抑郁。种种压力使大学生成为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的高发人群,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和密切关注,要不断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2.5 安全教育基础设施有待进一步改善

根据我们调查的数字显示,高校投入安全教育的经费所占比例并不乐观。部分高校消防设施陈旧老化,消防控制中心、消火栓系统设施不健全;没有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灯配置;消防灭火器配置不足,且不能及时更新;部分高校电器设备、电气线路老化,电闸没有安装灭水罩、刀闸直接安装在木板上,电源直接接在刀闸上,配电盘在外,成为很严重的安全隐患;部分高校实验室、食堂、没有消防设施;学生接送车辆超期服役、残旧不勘;校门、围墙、教室和宿舍、门窗损坏严重;校内没有任何交通指示标志,这些问题都可能引发校园安全事故。

3.新时期高校安全教育的应对策略

3.1 转变教育理念,推动《生命安全基础》学科教育

高校要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列入学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要转变安全教育的理念,把《生命安全基础》课升到国家层面的课程,列入大学生必修课。在教学计划安排时,优先安排安全教育课程,确保安全教育课的学时、学分。在编写学科教材时,注意把安全教育知识编进教材、进课堂。加大经费投入,师资力量培养和教学配套设施建设。尤其是在安全意识上,要从事后补救转向事前预警,高校要逐步建立和完善校园预警系统,并通过系统的安全教育课程,向大学生传授安全知识和安全防范技能,培养他们规避风险,化解风险的能力,全力推动安全教育常态化。

3.2 整合教育资源,促进“四维安全教育模式”发展

由于高校在地域、办学历史、发展理念等方面存在的种种差异,教育资源的有限性和不均衡性,应该积极探索与政府、社会、家长与高校之间的合作。高校和地方政府之间形成有效互动,地方政府要把服务高校发展作为政府的职能,为高校提供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特别是把高校安全教育、安全保卫,师生的生命财产列入政府的议事日程。要不断盘活社会资本及各种社会资源,通过与政府各职能部门的有效互动和通力合作,为高校创造良好的、安全的社会环境;以建立“安全教育基地”为载体,使高校安全教育由课堂走向社会,增强安全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组织家长联合会,加强高校与家长的沟通和联系。学校本身在安全教育实施中,把安全教育列入课程教育,计算学分,选派经验丰富的专家教授担任安全教育学科教学;注意加强与公安、司法、卫生、文化、建设、交通、工商、质检、宣传、新闻出版等有关部门的沟通和合作,着力构建“学校主导,政府指导,社会支持,家长参与”的四维度合作格局,力推进安全教育的有效实施。

3.3 完善教育立法,构建依法治校安全教育体系

目前,国家还没有一部专门管理高校校园突发公共事件的法律,《高等学校内部保卫工作规定》、《治安管理处罚法》、《高等教育法》和《教育法》等只是界定和处理了校园内的犯罪与违反治安的相关问题,如学校发生各类安全事件,那么学校、个人及相关责任人都应该各自承担哪些责任,学校和教师应分别承担什么行政责任或者刑事责任等,这在已有法律上都还没有详细定论。我国应该借鉴美国、日本政府高校的安全教育立法的经验,应尽快制定《高校突发事件应对法》、《高校安全教育法》《大学生侵权赔偿法》等具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规范高校安全教育,简化大学生基本权利受到侵害时予以救济的程序。明确权责意识,使高校安全教育上升到法律的高度,走上依法治校的法制轨道,为广大师生提供一个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

3.4 创新教育手段,建立高校安全评价体系

目前,我国大学生安全教育主要是采用传统的教育方式,局限性大,其深度和系统性也受到限制。在全球、网络化的今天,我们必须创新安全教育手段,变课堂老师知识讲授为集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于一体学生体验性安全教育;变案例分析讲评为学生个案模拟实践安全教育;变防火、防盗知识传授为指导学生安全逃生;变过去局限于新生进校时安全教育为学生在校期间的全程安全教育。高校要建立安全预警制度,对一些可预见的安全隐患进行预报;实行安全测定、安全检查,定期对安全设施设备进行检查测定,聘请专家对对检查测定进行分析,评价事故出现的概率;建立安全逃生制度,定期不定期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演练;要建立安全检查表制度,做到目标明确、要求具体、查之有据,对发现的问题做出简明确切的记录,并提出解决的方案,同时落实到责任人,以便及时整改;建立信息公布制度,利用校园网、公布栏、板报等形式,及时公布安全教育成果;公布安全隐患、灾害事故发生及预防措施。

3.5 加强队伍建设,提高高校安全教育质量

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高校安全教育的开展同样必须有一支良好的师资队伍,研究通过调查发现,在开设安全教育的几所高校中,75%的任课教师是辅导员、团总支书记等学生工作人员;25%的任课教师是安全教育专业相关人员,比如保卫处有关人员、教育专业相关老师等。加强高校安全教育队伍建设,提高安全教育质量,首先,要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和管理的专职队伍建设,在校内建立一支以高校保卫干部、部分辅导员、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政治教育课等相关课程教师为主体的安全教育教师队伍;其次,要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社会资源,聘请公安民警、消防官兵以及各方面专家,加入到教学队伍中来;第三,要正视物质保障,确保这支队伍的基本待遇、工作条件、职称评定,保证队伍的相对稳定和工作热情;加强对安全教育师资基本素质的研究,做好岗前培训,做到持证上岗,确保在岗教师熟练掌握安全教育的知识和技能;要根据外界环境的变化,不断更新培训内容,及时做好继续教育工作。

3.6 学生参与管理,提高高校安全教育的实效性

一方面是学生自我教育。要组织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组织与实施工作,进行自我教育,发挥大学生安全教育的主动性。高校学生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完全能够胜任这项工作。一般而言,高校安全教育的具体形式包括设置专门课程、开设专题讲座,或利用广播、橱窗、板报,或者举行各种竞赛、文艺等方面活动等。其中大多数都可以由学生自己组织、开展。与师生之间的交流相比,学生之间的交流要更方便,而且更易于沟通。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参与学校的安全管理工作。引导大学生参与高校的安全管理,至少具有以下几方面积极的意义:首先,大学生可以参与到学校安全保卫工作中,了解保卫工作的性质,这样更能配合保卫部门的工作,对学校宣传安全防范方面的知识就能更好的理解和接受。其次,让大学生参与到学校日常门卫和巡逻管理中,使他们通过治安管理实践,能为他们分辨各种各样的人和事打好基础。第三,通过实践参与使大学生懂得怎么样同违法犯罪做斗争,从而提高大学生自防自卫的能力。第四,是通过实践经历让大学生体会到,治安管理、安全防范要求人人参与,事事关心,不仅要保护自己不受侵害,而且要积极参与、共同关心,才能为自己和他人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这样才能保证自身和财产安全,同时为校园的和谐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杜钢清.大学生安全教育[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

[2]高永新.安全教育[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9.

[3]卿臻,罗桂全.大学生安全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4]吴玉森.高校安全稳定工作研究[J].潍坊高等职业教育,2011(3).

[5]李奇志.论大学校园安全问题及应对措施[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2008(1).

[6]任海涛,王延伟.论高校安全稳定的舆论引导体系构建[J].前沿,2010(10).

注:本文系2011年广西高校安全稳定立项研究课题(A类)《高校安全教育策略的应用研究》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卢品慕(1958—),男,广西南宁人,研究生,教授,现供职于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政治教育。

上一篇:深化职专德育课改,营造课堂生态 下一篇:跨境人民币结算:机遇、挑战及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