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研究

时间:2022-06-14 02:45:25

工程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研究

摘要: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针对建筑工程项目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问题,从施工阶段质量控制的系统过程、施工阶段质量管理与控制的共同依据、有关质量检验与控制的专门技术法规性依据和建筑工程项目施工阶段质量控制的工作程序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程序

1 施工阶段质量控制过程的系统类型

施工阶段是业主和工程设计意图的最终实现过程,并形成的工程实物,也是最终形成工程实物质量的过程,因此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根据工程实体质量形成的时间段划分为三个阶段。

1.1 事前控制:施工前的准备阶段进行的质量控制,它是指在各工程对象正式施工开始前,对各项准备工作及影响质量的各因素和有关方面进行的质量控制。

1.2 事中控制:施工过程中进行的所有与施工过程有关各方面的质量控制,也包括对施工过程中各种材料的质量控制。

1.3 事后控制:是指对于通过施工过程所完成的、具有独立的功能和使用价值的最终产品,及其有关方面的质量进行控制。

2 施工阶段质量管理与控制的共同依据

主要指适用于工程项目施工阶段与质量控制通用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和必须遵守的基本文件。包括:

2.1 工程的承包合同文件。在工程施工承包合同文件和监理合同中,分别规定了参与建设的各方在质量控制方面的权利和义务的条款,有关各方必须履行在合同中的承诺。

2.2 相关设计文件。按图施工是施工阶段质量控制的一项重要原则。经过批准的设计图纸和技术说明等设计文件,是质量控制的重要依据。

2.3 国家及政府相关部门颁布的有关质量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文件。如《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条例》、《建筑工程质量检测工作规定》、《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建设工程质量管理办法》等,这些文件和规定分别适用于全国本行业或地区的工程建设质量管理,是质量控制应当遵循的具有通用性的重要依据。

3 相关质量检验与控制的专门技术法规性依据

该类文件依据一般是针对不同行业、不同质量控制对象而制定的技术法规性文件,包括各种有关的标准、规范、规程或规定。

技术标准有国际标准(如ISO系列)、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不同类型。它是建立和维护正常的生产和工作秩序应遵守的准则,同时也是衡量工程、设备和材料质量的尺度。

技术规程或规范,一般是执行技术标准,保证施工能够有秩序地进行,而为有关人员制定的行动的准则。通常它们与质量的形成有密切关系,应严格遵守。如施工技术规程、操作规程等。

各种关于质量方面的规定,一般是有关主管部门根据需要的带有方针目标性的文件,它对于保证标准和规程、规范的实施和改善实际存在问题,具有指令性和及时性特点。

此外,对于大型工程,尤其是对外承包工程,可能还会设计国际标准、国外标准或规范。概括说来,属于这类专门的技术法规性的依据主要包括:工程项目质量检验评定标准;有关工程材料、半成品和构配件质量控制方面专门的技术法规性依据;控制施工工序质量方面的技术法规性依据;凡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的工程,事先应进行试验,并有权威性技术部门的技术鉴定书及有关质量数据、指标,以此来控制质量的依据。

4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阶段质量控制工作程序

在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阶段过程中,为保证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应对建筑工程建设生产的实物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质量监督和控制。它包括事前的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准备质量控制、事中的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以及事后的各单项及整个工程项目完成后,对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以上系统控制的三大环节,并非孤立和截然分开的,它们之间构成有机的系统过程。

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

为了加强对施工项目的质量控制,明确各施工阶段质量控制的重点,可把施工项目质量控制分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三个阶段。

4.1 事前的控制

事前控制是指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前准备工作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

a)根据该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地点及占地面积等,对施工项目所在地的自然条件和技术经济条件进行周密调查,选择施工技术与组织方案,并以此作为施工准备工作依据。项目部有针对性的组织施工队伍及相关人员进行施工准备工作,充分发挥组织管理和技术方面的整体优势,把长期形成的先进技术、管理方法和经验,应用于工程项目。

b)对建筑工程项目所需原材料质量进行事前的控制,是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质量控制的基础。首先要求施工企业在人员配备、组织管理、检测方法以及手段等各个环节加强管理,明确所需材料的质量要求和技术标准,特备是加强对建筑工程项目关键材料如水泥、钢材等的控制。对于关键材料,要有相应的出厂合格证、质量检验报告、复验报告等。对于进口材料,还要有商检报告及化学成分分析,对于没有产品合格证明和检验不合格的材料不得进场。同时还要加强材料的使用认证,防止错用或使用不合格的材料。

c)搞好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工作。工程开工之前,需要进行识图和审图,再进行图纸会审工作。在建筑工程项目开工前,技术人员应认真细致的分析施工图纸,从有利于工程施工的角度和利于建筑工程质量方面提出改进施工图的意见。

d)收集和理会国家及当地政府有关部门颁布的有关质量管理方面相关的法律、法规文件及质量验收标准;工程建设参与各方的质量责任和义务,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要求、标准,质量问题的处理要求等,这些是进行质量控制的重要依据。

4.2 事中的控制

事中控制是指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事中的控制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

a)施工单位自身的质量控制。保证质量控制的自我检测系统能够发挥作用,要求其在质量控制中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完善相关工序的质量控制,对于影响工序质量的因素,纳入质量控制范围;对重要的和复杂的建筑工程施工项目或者工序设立质量控制点,加强控制。

b)进行质量跟踪监控控制。在施工过程中,应密切注意在施工准备阶段对影响工程质量因素所做的安排,而在施工过程中是否发生了不利于工程质量的变化。严格检查工序间的交接。对于重要工序和主要工程,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检查,确认其达到相关质量要求,才能进行下一道工序。

c)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对于重要的工程变更或者图纸修改,必须通过相应审查,在组织有关方面研究、分析、讨论、确认后,才予变更指令实施。

d)依照规定严格检查验收。每个工序产品的检查和验收,都应当按照规定进行相应的自检,在自检合格后可向监理工程师提交质量验收通知单,监理工程师在收到通知后,在合同规定的时间内检查工序质量,在确认质量合格后,签发质量验收单,此时方可进入下道工序。重要材料、成品、半成品、建筑构配件、设备应进行现场验收,凡涉及安全功能的相关产品,应按各专业工程质量验收规范规定进行复验,并应经监理工程师检查认可。

e)项目质量的控制应该实行样板制。

f)项目经理部应依据规定建立项目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项目经理对项目质量控制负责,过程质量控制应由每道工序和岗位的责任人负责。

g)应特别重视开工前的检查,工序(相关工种之间)交接检查、隐蔽工程检查、停工复工后的检查。及时处理已经发生的质量问题和质量事故,保证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

h)采购过程中质量控制。采购质量控制主要包括对采购产品及其供方的控制,制订采购要求和验收采购产品。建设项目中的工程分包,也应符合规定的采购要求。

3 事后的控制

事后控制是指施工过程所形成的产品质量控制,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

a)分部、分项工程的验收。对于在施工过程中形成的分部、分项工程进行中期验收。根据合同要求,对完成分部、分项工程进行中期验收的同时,还应当根据建筑工程项目的性质,按照有关行业的工程质量标准,评定相应的分部、分项工程质量等级。

b)组织单项工程或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竣工验收。在一个单项工程或者整个建筑工程项目完成后,首先施工单位应进行竣工预验收。在预验收合格后,可向监理方提出最终的竣工验收申请。

c)当建筑工程质量不符合要求时,应按照要求及时整改。经有资质的检测单位检测鉴定,仍达不到设计要求时,应会同设计单位制定技术处理方案。

d)质量教育与培训。通过教育培训和其他措施提高员工的能力,增强质量和主观意识,使员工满足所从事的质量工作对能力的要求。

e)建筑工程项目施工阶段质量控制的途径与方法。

f)在进行每道工序施工前,项目技术负责人对施工班组长进行书面的技术交底。

g)质量检验员进行实时质量监督,及时处理发现的质量问题,对不符合建筑工程项目设计及要求的施工,要求其立即停工并限期整改,采取质量整改通知单制度。

h)做好上下工序和交叉工序的交接验收。如果前一道工序不符合质量要求,下一道工序不能施工作业。

i)合理安排施工工序的交叉。明确交叉单位的责任,做好相关的交接和验收工作,加强对施工产品的保护。

g)各个施工工序要坚持自检、互检以及交接检的质量检查制度,要做到逐级检查,层层把关。要求所有隐蔽工程必须经监理或甲方验收,做好隐蔽记录,在甲方或者监理签字后才可进入下一道工序。

k)加强工程资料的管理。项目资料负责人对相关资料进行收集和整理,保证资料和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同时根据合同要求编制竣工资料。

l)持续有效地开展质量审核,对质量体系运行做出正确诊断,对发现的不合格或潜在的不合格,实施纠正、预防措施,使质量体系步入良性循环。

上一篇:艺术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下一篇:“金元四大家”之称的最早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