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疑外企“超国民待遇”

时间:2022-06-14 02:00:27

日前,全国工商联副主席、东方集团董事长张宏伟在2002国际流通现代化北京论坛会上,就国家经贸委外经司副司长徐鸣关于清理整顿非试点外商投资商业企业工作已经基本完成的讲话提出自己的看法,他说:我们认为还远远不够,对已经清理的外资企业违规操作,处罚力度还不够,如果我们中国零售企业在国外违规的话,处罚力度会大得多。很多外资企业可以说都有违规现象,假合资假内资、变相收购等,但这些在清查完之后没有处理,我们没有看到。

张宏伟说,中国政府对扶持中国流通企业的政策迟迟没有出台,如果再过两三年,中国的零售领域都已经开放了,我们的鼓励政策还有什么意义呢?我们殷切希望,国家有关部门对扶持本土流通业发展的政策能够尽快出台。希望能有时间表。

法则的制定对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姑息打破法则的企业,对于守法的企业是一种不公平。"如果有的地方政府为外企提供‘超国民待遇‘,本土企业会很难接受。"

张宏伟的一份反映目前中国本土流通业现状以及外资企业违规行为的报告,已经递交至最高决策层,有关领导在这份报告上批示:关键问题是要快速发展中国流通业,现在可能还有许多人对现代商业企业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认识不够,如果我们再不猛醒,我们将面临全军覆灭的危险。

对于外资企业"超国民待遇"的问题,官方态度是:只做承诺范围内的事。

目前,世界50家最大零售企业已有半数以上进入中国,在外资商企密集的北京、上海和东部沿海城市,几乎每4家大型超市中就有一家是外资企业。

进入2003年,政府对待外资零售企业的态度究竟如何?

国家经贸委外经司副司长徐鸣透露,新的《外商投资商业企业管理办法》正在制定中,争取尽早取消试点,转入正常开放,在外商投资商业企业经营范围、数量、资格条件等方面进一步放宽限制。

徐鸣认为,商业领域对外开放引进了国外先进的流通经营理念、营销技术和管理经验,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网上销售等方式的引进,加速了中国流通现代化的步伐,大型购物中心、便利店等新型业态的引进,带动了国内相关业态的发展,经营方式逐步与国际接轨。外商投资商业企业所销售的产品95%是中国生产的,同时我国生产的日用消费品通过外商采购渠道进入了外商国际销售网络,带动了出口。

但徐鸣同时指出,商业领域对外开放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业态和地域都过于集中。一些城市,营业面积在5000平方米以上的大型超市中,外商投资企业已占到23%,给同类业态的国内企业造成较大压力,近80%的外商投资企业集中在东部城市。另外,外资企业也存在问题,如违规收费,侵害了供应商的合法权益。特别严重的是,仍有少数企业消极对待清理整顿工作,甚至继续违规设点,有的外资以国内自然人的名义注册商业企业,有的外资企业收购国内企业不进行变更登记,有的擅自突破区域到县级市开辟。

有关部门的态度是:加入世贸组织一年来,我们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履行承诺,今后在商业领域利用外资中,将严格遵守世贸组织规则和国务院已经确定的商业对外开放的原则,既要扩大利用外资规模,又要避免对国内企业产生过度冲击。

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政府能这样坚持原则,令本土企业感到欢欣鼓舞,现在大家的希望是,政府主管部门能够加大力度打击外资企业的违规行为,给基础薄弱的本土流通企业一个喘息的机会和公平发展的空间。

(选自《21世纪商业》)

上一篇:《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试行)等 下一篇:扩大内需的难点与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