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疑答疑的训练

时间:2022-09-20 07:39:01

质疑答疑的训练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2)10-0082-01

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一切创造性活动的基础,是富有创造精神的人所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学贵有疑”,学生在学习中产生了疑问,就能主动地向未知领域做新的探索。

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是培养思维独立性的重要方法之一。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我经常鼓励学生独立思索,质疑问难,为学生质疑创造机会,每节课都留一定时间让学生提问题。刚开始提问时,学生问得肤浅,但我热情地给以鼓励,逐渐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发现问题。如他们可以从词语搭配、思想内容,布局谋篇等方面提出问题。使思维得到发展。

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我注意教给他们如何思考的路子,让学生遵循一定的规律,探求文章的脉络,有顺序地把思维引向深入。在教学别要注意启发学习较差的学生多提问题,并鼓励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自己解决问题。对他们的进步要及时表扬,提高他们的学习信心。

实践证明,质疑答疑的训练,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养成认真思考的习惯,提高自学能力,而且有利于发展学生智力,特别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下面介绍几种“质疑解难”的做法:

一 预习质疑,主动求解

《鲁滨孙漂流记》这篇课文篇幅较长,故事情节曲折,但并不难懂。我要求学生在预习课文时提出疑难问题,在自习课堂上让他们互相讨论,互相交流,然后经过整理去易存难,把与中心有关的几个问题归纳如下:①鲁宾孙在荒无人烟的岛上都遇到了哪些困难?让学生划出相关语句,然后进行全班交流。②鲁滨孙是怎样克服这些困难的?让学生划出相关语句,进行小组交流。③在鲁滨孙克服困难的过程中,你体会到了他的什么精神?④你体会到了什么?让学生从中学习鲁滨孙那种敢于冒险,不怕困难,坚持不懈,生活的乐观主义精神。

二 初读质疑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初次接触一个新的文本后,会遇到许多问题,所以在初读课文后,引导学生对文本中的生字新词,难句,课文的内容等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很有必要。一方面教师可以从问题的难易程度了解学情;另一方面,根据他们感兴趣的问题来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围绕质疑问难中的问题组织的教学,这样的教学有着传统课堂所没有的生成性,符合新课标的精神。如在教学《了不起的女孩》第一课时的教学,我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请同学们把阅读中自己感兴趣或自己不懂而想知道的问题提出来,并写到黑板上,他们兴致很高,写了满满一黑板的问题,然后我们给黑板上的问题归了类,让他们带着自己喜欢(感兴趣)的问题通过深入的阅读来解决。其中有一个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老师,李欢的妈妈也太不象话了,她怎么可以如此无情呢?我肯定了她在读课文时善于发现问题,然后请她再读读课文也许会有不同的感受。后来,她读懂了又说:李欢的妈妈也是了不起的,李欢能取得这么大的成绩,与她妈妈的教育分不开的。她的妈妈是功臣,我们的妈妈太宠我们了,把我们宠得娇生惯养的,以后怎样克服碰到的困难呀。学完了课文还写自己了一篇给《妈妈的信》。

三 扣住难点,质疑释难,抓重点句,设疑推导

如《詹天佑》中有一句中心句:“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这句话的容量大,课文的整个情节都围绕他展开的 。学习课文时,学生一下就找到了这句中心句,并且提出质疑:课文写了詹天佑的“杰出”和“爱国”这两个特点,那么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呢?“杰出”和“爱国”到底哪个为主呢?这个问题很大,我就引导学生紧抓这句中心句,一步一步学习课文,展开讨论。通过勘测线路 ,开凿隧道,人字型线路等具体内容,细细体会詹天佑的杰出的才华(提前竣工的水平的体现)和强烈的爱国之情(顺利完工的动力和保障)。

读一篇文章只有抓住重点句,关键句子,一边读一边想,才能读懂课文。如每篇文章的中心句 ,能概括全文中心内容,揭示文章的中心思想,与课文的各部分关系十分密切。抓住中心句的学习,往往能串联全篇课文,使教学浑然一体 ,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全文。

四 创造质疑环境,培养质疑精神

在学习过程中,有的学生往往满足于一知半解,不愿生疑;也有的学生怕提出的问题不恰当,会遭到老师的冷眼、同学的嘲笑,不敢妄然生疑。教学实践证明,这些心理上和认识上的障碍,严重干扰了学生生疑的欲望,成了学生探求新知、思维创新的绊脚石。 为此,我们首先必须改变这种不正确的认识,努力在师生间建立一种民主、平等、亲切和谐的关系,使学生智力和非智力的创造因子都处于最活跃的状态。其次,要鼓励学生大胆生疑,保护他们质疑问难的积极性。即使学生提出的问题毫无价值,甚至幼稚,也不应对学生加以指责,反而应以鼓励、表扬为主,多夸奖他们,如“你提的这个问题真不错,如果你能再仔细想想,提出更好的问题,那就更棒了!”“你的问题真是一针见血,太棒了!”长此以往,就能逐渐消除学生怕质疑的心理。对那些不会生疑的学生,可通过多种途径耐心启发、疏导。总之,只有不断创造条件,多加鼓励,才能使学生逐渐产生“生疑”的欲望,进而达到大胆生疑。

在教学中我体会到,学生养成大胆质疑,主动求解的习惯,就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上一篇:培养道德情感提高课堂效率 下一篇: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