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语文教育对于儿童情商的培养

时间:2022-06-14 06:51:50

浅析小学语文教育对于儿童情商的培养

[摘 要] 情商是否能够得到有效培养,对于儿童实现全面发展具有非常大的影响。本文分析了对儿童情商培养造成不利影响的因素,包括教育方法、模式单一以及师生交流互动无法有效进行等。同时对儿童情商培养策略进行了探讨,具体策略包括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商培养具体情境,在立足于教材的基础上培养情商以及利用语文教育的课外实践活动培养情商。旨在改善语文教育现状,并提升儿童的情商。

[关键词] 情商;小学语文;培养;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12-162-1

语文教育具有两方面的特殊性质,即人文性与工具性。因此,小学语文教育是儿童成长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于儿童的精神成长以及社会化进程具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情商、智商均能够实现发展是重要的语文教育目标,因此,在小学语文教育当中,应当重视培养儿童的情商,让儿童能够学会关爱自己、关爱他人。本文结合笔者的工作经验,对语文教育中培养情商的策略进行分析,以便提升儿童的综合素质。

一、小学语文教育中对儿童情商培养造成不利影响的因素

要保证儿童的情商能够得到有效培养,则应对当前的语文教育方式进行改进。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不利于情商培养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因素包括以下两种。第一,教育模式呈现出单一化的趋势,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难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教育目标为学会朗读与识字,在课堂教学中主要采用说教的方法,学生只能被动跟着教师的思路学习,联想能力与想象能力的开发被忽略,这对于情商培养是极为不利的。第二,学生与教师之间无法进行有效的互动;师生互动不足,直接造成了教师无法有效了解不同儿童的个性化差异,也无法对其情商进行针对性的培养。

二、小学语文教育对于儿童情商的培养分析

(一)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商培养具体情境

课堂教学是语文教育当中的主要构成部分,在课堂中利用情景教学法,为儿童创设教学情境,能够使其快速获得情感体验。如果能够在课堂当中得到情感体验,那么对于情商培养是非常有利的。在创设情境时,教师可以采用以下三种方法:引导法、展示法以及实例法。首先,问题是产生思维的前提,拓展思维有利于解决问题;教师可以将教材内容作为依据,并提出具有一定深度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从而使儿童的思维得以激活,并由此产生表现自我的欲望。其次,在课堂教学中为儿童展示实物,可以使学生能够观察到形象的事物;当注意力被实物所吸引时,就能快速进入到创设的情境当中,融入情境的学生对于交际训练与口语训练具有极大的兴趣;此时,可以抓住机会,及时提升情商。如在教授小学课文《爱吃的水果》时,可以在果盘当中放入苹果、葡萄、哈密瓜以及菠萝等水果,从而唤醒儿童的味觉以及视觉等感官,从而缩短进入交际训练情境的时间。最后,可应用生活当中的实例设置情商培养情境。例如,在教授《春天来了》一课时,可以利用绿草、桃花以及油菜花等春天常见的景物来装扮教室,以便可让教室变得春意盎然,从而让儿童可以在类似于生活的环境中感受春的气息以及提升自己的情商。

(二)在立足于教材的基础上培养情商

小学语文教材当中所选择的课文大多具有文质兼美的特点,因此在培养儿童情商时立足于教材具有重要意义。在进行语文教育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中的每一句话以及每一个字,让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情感在儿童的心灵当中绽放出灵性的光辉。

(三)利用语文教育的课外实践活动培养情商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安排了大量课程实践活动,所以应当充分利用实践活动培养儿童的情商。可以定期举行图书交换活动,让学生学会书籍推销方法、团队合作、协调方法等,从而在活动的过程中提升情商。再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竞选班干部,从而培养学生的演讲与口才;在进行竞选演说前后,语文教师可进行指导与点评,让学生学会清楚的表达自身意愿,从而改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确保情商可以得到培养。让学生在学习课堂知识的同时,对日常生活进行观察,也是培养情商的一个重要途径;对此,可以定期举行郊游活动,让儿童多接触大自然,并感受大自然的魅力所在;当活动结束后,可以让学生发表自己对于活动的感想,从而增强观察能力、情感表达以及是非对错辨别能力等,并由此培养情商。实践证明,如果能够充分利用语文课程实践机会,并让儿童充分参与活动,对于情商培养与提高能够起到非常大的促进作用,所以语文教育工作者应当尽量为儿童创造课程实践机会。

三、结语

培养情商对于儿童的健康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应当在小学语文教育当中利用多种手段对情商进行培养。在进行教育时,可以运用创设情境以及实践活动等教学模式,从而使儿童的感受能力与沟通能力等得到改善,并促进情商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李青春.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语文课堂教学提问艺术[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0,(9):80.

[2]高洁,王向荣.让语文教育回归阅读本身――关于“民国教材热”现象的思考[J].辽宁教育,2012,(1):82-85.

[3]张朝虎.建立在生活基础上的语文教学[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0,(11):210.

[4]吴舜华.关于小学语文教育专业课程的改革及其意义[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9(4):168-172.

作者简介:韩运乐,男,汉族,江苏沛县人,江苏省沛县沛城镇中心小学,研究方向:小学语文。

上一篇:中等职业学校教学中如何提高语文的实用性 下一篇:图式理论指导下英汉翻译语序调整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