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课余体育训练的效率

时间:2022-06-14 05:50:35

如何提高课余体育训练的效率

摘要:优秀运动队“体教结合”的发展对策及运用方法,能加强对运动员文化教育的督导,合理、科学地安排运动训练与竞赛。

关键词:课余体育训练;体教结合;提高

面向21世纪,加强“体教结合”,教师应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按照运动训练和文化教育规律共同培育学校优秀运动员,全面提高学校田径训练的效果。

一、协调各种关系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作为体育教师,我们不但要教给学生训练方法,提高他们的运动水平,还要经常找他们谈心,交流情感,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对他们在学习、生活多方面关心、照顾,使师生关系变得和谐、融洽。在宽松的训练环境中,学生就会产生一种愉快、积极的情绪,就会以饱满的热情主动投入到训练中来。另外,和谐的师生关系更能使学生从老师的热情中找到自信,克服怕苦怕累的心理,增强勇气。

2.协调学生学习、生活、训练之间的关系

与校领导联系,尽可能地把一个年级的队员放在一个班读书,把作业较多的课尽可能地放在上午前几节,方便训练和学习的安排。我还把班主任、各任课老师、队员家长请来一起讨论制定课余体育训练计划(主要是时间安排),落课的补课方案等。我还建议校领导、各班主任聘用该班任课教师时尽可能地聘用能调动队员上课积极性、重视课堂效率的老师。我要求家长必须加强对学生作业的辅导工作,提高作业质量。我还采取“平时少训练,着重保文化。假期多训练,着重保特长”的措施,不定期的组织队员开展一系列讨论活动。

另外,我与家长、任课老师加强联系,交流看法,及时了解学生各阶段的身心状况,改进工作方法,让学生能更好地训练,健康成长。

二、加强队伍建设,增强队伍凝聚力

一支队伍有凝聚力,就能团结互助、一致对外,增强战斗力。运动队也是如此。我们认真做好学生思想品德和学习目的的教育工作,通过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力争把运动队创建成为一个光荣的集体,加强队员的集体凝聚力,让他们为自己能成为集体中的一员而感到自豪。在训练队中,我致力营造一种广开言路的民主氛围,给他们充分的自,培养他们的责任感。

三、运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引起学生的兴趣

1.善变

我一方面要变换训练的方法手段,充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理,另一方面又要循循善诱、严格管理,维持良好的练习秩序。众所周知,在体育课余训练中,准备部分不外乎慢跑、徒手操、跑的专门性练习等。久而久之,学生感到厌烦。所以在训练中,我有意识地采用游戏、球类活动、武术、体操等项目来完成准备活动。

2.善评

在训练教学中,我把表扬和批评结合起来,以表扬激励为主,批评教育为辅,对于那些学习努力、进步较大的学生,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同时指出不足他们的之处及努力方向;对于那些进步较缓慢的学生,只要他们稍有进步,就及时给予肯定和激励并提出希望。

3.善问

提问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中,围绕着教学任务,从学生实际出发,合理巧妙地提问,能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调节课堂教学气氛。总之,提问能引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要点充分注意,促进思维积极活动。

四、展示体育魅力,体现学生的自我价值

在训练工作中,我对学生提出的要求合理,训练内容丰富多彩,具有趣味性,合理安排一些竞赛活动,依据实际情况在表扬、肯定的同时,适当、适时地进行批评,展现课余体育训练的挑战性。在校内通过墙报、讲座、图片、电视等形式的宣传工作,展现体育运动浓厚的内涵,满足学生接受刺激、追求乐趣的需要。给学生展示才能与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学生从事体育竞赛后,对取得良好成绩和表现出优良作风的学生进行表扬和奖励,使他们感到自己有价值,满足他们体育运动中最普遍、最强烈的需要——自我价值的需要。

五、优化优秀运动队的文化学习环境

运动队的文化教育是一项系统的工程,良好的学习环境是教育质量好坏的关键。在内部需求上,要求广大运动员转变观念,端正学习态度,努力提高对自身文化学习的重视程度。在外部条件上,还需要主管领导的指引、教练的配合、文化课教育的积极引导。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努力争取运动员家长以及社会的关心、理解与支持,以此来共同营造良好的文化学习环境。

六、加强对运动员文化的督导

1.主管领导应牢固树立“体教结合”、共同发展的观念

在对运动队的文化教育提出明确目标和严格要求的同时,努力加大运动员文化教育经费的投入,尽可能改善各方面的教学条件。

2.提高对运动员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

3.高度重视优秀运动队文化教师队伍建设,为优秀运动队配备高素质的、足够数量的文化教师

综上所述,只要正确树立“体教结合”、共同发展的观念,在训练过程中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遵循课余体育训练的客观规律,有的放矢地采取各种有效的训练方法、手段,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训练环境,就能全面提高课余训练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运动训练学.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06.

[2]丁宗元.体育心理学.山东教育出版社,1988-06.

(作者单位 江苏省沛县中学)

上一篇:在ESP理论下中外合作办学英语教学内容优化的探... 下一篇:浅谈学科探究之思维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