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耳:跨国医药集团的数字化思维

时间:2022-06-14 02:23:16

拜耳:跨国医药集团的数字化思维

作为一家跨国企业,拜耳因“世纪之药”阿司匹林闻名于世,又因阳光动力2号飞机环球飞行而载誉前行。走过百年的拜耳长盛不衰,其背后是对更加完备和前沿IT技术应用的不懈追求。

化工企业起家,经过兼并收购向生命科学行业聚拢,拜耳的医药保健、作物科技、材料科技三大板块业务已拓展至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截至2014年年底,拜耳全球销售额已过400亿欧元,其中超过200亿欧元来自医药领域,2015年拜耳正式剥离材料科技全球业务后,医药保健业务已占拜耳全线业务的75%。通过兼并默克全球OTC业务、收购中国滇红药业等一系列举措,拜耳在全球医药行业的排名跃升至第9位。2015年,其在德国DAX股票市场中的市值已超越宝马、奔驰、西门子等知名企业。

如此突出的股市成绩一方面来自于拜耳不断增长的市场业绩,另一方面也来自拜耳对“科技驱动业务与创新”宗旨的贯彻及其发展潜力。

收入的20%用于研发

对IT投入的“舍得”是拜耳奉行“科技驱动创新”的表现,其收入的20%都被用于研发,其中,IT投入约占3.5%。

2006年,由于中国市场的快速增长,大中华区信息管理部门得以成立,张佳文成为部门掌舵人,配合拜耳在中国的快速发展。“从基础架构到ERP系统实施,再到前端营销和市场的系统服务工作,拜耳在中国的IT实践详尽梳理了其业务管理各个流程,使得工作更为高效。”张佳文表示。

在其带领下,拜耳这家传统企业在中国的IT管理创新工作不断开展,如率先探索企业移动化、云化和数据化等。

张佳文表示:“近两年,我们部署了CRM,有力支撑了拜耳在中国地区医药、动物保健和作物科学等产品的销售。IT的工作也开始从后端服务向前端转移。”

例如,为进一步支撑前端销售,他们开始做一些辖区管理系统、工作报告管理系统。其中,移动服务是张佳文主导的IT创新重点。“我希望能够以用户为中心,打造一个移动解决方案。”她表示。

目前,拜耳中国IT团队可为公司7000多台iPad和iPhone用户提供移动服务,打造统一化的移动端入口,内部是由移动CRM、企业号和内部流程平台等系统整合而成。

此外,云计算和大数据应用也是张佳文团队的一项重要工作。据其介绍,拜耳的云应用以全球化战略项目组形式开展,中国区已被纳入其中。而通过数据收集和挖掘,为销售部门提供更有价值的分析服务,是她当前重要的工作目标。“2016年,我们希望能够实施看板管理的数据挖掘,实现从运营支撑到业务决策支持的跨越,借助系统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创新生产方式。”她表示。

植入数字化基因

有着超过150年历史的传统企业拜耳能够保持旺盛生命力得益于CEO Dr. Marijn Dekker自2010年开始主导的公司转型。

为了更好地激励公司员工参与公司转型和创新,拜耳管理层为公司创新项目预留了独立预算,既可用于IT创新,也可用于由业务部门主导的各种数字化转型项目。一些比较特殊的数字化项目甚至采用初创公司的模式来运作。此外,拜耳每年会在全球范围内向IT/数字化的最佳营销项目授予拜耳数字奖,并进行公司内部的项目宣讲。

同时,为了进一步鼓励大家跳出思维界限,提出创新项目和主张,拜耳成立了数字化管理委员会。拜耳集团公司IT负责人、子公司IT负责人及重要业务单元负责人都加入其中。此外,公司在董事会专设一席负责创新,并任命集团CDO(最高数字官),直接向该董事汇报。

委员会成员不但会对数字化的定义和模式等问题进行正式讨论,还会通过自己的影响力在公司里收集新想法,帮助提出数字化构想。目前,拜耳内部有200多个正在进行的数字化相关项目。有很多新项目,尤其是跟市场相关的新项目都和数字化有关,这些项目在公司内是开放共享的,拜耳员工都可从中得到参考经验。

拜耳商业服务亚太区商业智能与数字化总监方颢认为,数字化是新技术和业务的融合,这也是拜耳之所以对其大力推行的原因。“IT从业者通常关心IT产品、功能、技术或趋势,业务部门更关心如何更好地满足客户变化的需求、竞争对手的动向,以扩大市场份额、提高市场地位。而数字化是这两个部门的结合点。”他表示。

目前,拜耳的数字化征途已经开启。一是利用传感器、移动化、云计算等新技术;二是挖掘数据价值,基于公司ERP、CRM等系统将其中数据转化为信息,并依据信息进行决策;三是实施新的商务模式和业务流程,完成拜耳内部战略从Health Care1.0到2.0的转变,并向3.0迈进。而3.0指的就是新的商务模式、流程及数字化融合带来的新机遇。这种模式将改变传统医疗治病服药的模式,而通过将产品与数字化技术结合,为患者提供全面统筹的解决方案。

数字化创新与变革

方颢指出,针对研发、生产、销售三个主要业务过程,拜耳理解的数字化包括数字科学、数字工厂和数字营销。

在研究方面,拜耳通过将数据科学导入基因、化合物和生物等领域展开研究,这需要全新的数据模型和分析方法,也需要既具备统计分析能力,又能深入理解业务的数据科学人才,能提出创新性建模,还能通过建模计算出结果。如医学临床和后期不良反应数据的收集与分析都需要数据科学人才的支持。

数字科学给拜耳带来的改变是:过去在化合物筛选、基因分析等过程中所需的大量物理实验都可用计算机模拟取代。另外给病人带来的改变是:传统遵医嘱对药品服用定时定量的要求可以通过设备(如芯片、注射设备等)来进行更为精准的控制。“我们可以将患者需要吃药或注射的时间点收集并集合至公司内部软件平台,然后通过APP进行分析、追踪和提醒,这就相当于将产品和技术设备、大数据结合在一起,为客户提供了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 方颢表示。

在生产环节,数字化工厂能够通过传感器的应用来取代人工输入信息的传统做法。方颢介绍说:“做ERP需要输入很多信息,这些工作会降低使用效率。如果我们通过控制系统、传感器及设备和设备间的直接对话来收集这些信息,或者通过数据分析,对设备直接发出操作指令。这些都是十分值得探索的工作。”

在营销方面,传统医药行业的营销方式包括:医药代表拜访医生、召开学术会议进行宣传推广、建立面向大众提供基本信息或面向高级医生提供学术研究交流平台的网站等形式。

对此,拜耳正在尝试收集这些营销渠道的相关数据,从而判断医药代表成功传达关键信息的程度、医生对使用药瓶的态度等,通过收集这些信息并加以分析,得出面对某种特定类型医生时最直接且最有效的沟通方式。方颢指出,这就是数字化营销的典型应用,是全渠道的数字化管理和沟通。

“当然,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很多系统平台的整合和数据的整合分析,其中不仅涉及IT,也会涉及到很多业务部门项目。但我们可以想象,如果能将数字化的元素加入医药代表沟通行为的改进当中,一定会达到完全不一样的效果。” 方颢表示。

上一篇:日照港:把智能港口“装进”口袋 下一篇:电工电子技能实训课程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