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中单元治疗脑卒中疗效观察

时间:2022-06-14 02:02:41

【摘要】目的:观察卒中单元治疗脑卒中的疗效。方法:选65例脑卒中患者分别纳入卒中单元组和对照组,治疗4周后分别评价患者的神经功能状态、肢体运动功能、抑郁程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发症的的发生率和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结果:卒中单元组在降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抑郁评分上优于对照组,在提高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上优于对照组;卒中单元组在并发症的发生率上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好于对照组。结论:卒中单元治疗脑卒中疗效优于对照组。

【关键词】卒中单元;脑卒中;疗效

文章编号:1009-5519(2007)13-1957-02中图分类号:R5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卒中单元治疗脑卒中逐渐在国内外兴起,我们采用卒中单元治疗急性脑卒中患者65例,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对2005年1月~2006年6月急诊入我科的脑卒中患者130例,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疾病的诊断标准[1],符合下列条件:(1)发病48小时以内入院。(2)过去无卒中发作或发作未留下明显后遗症者。(3)偏瘫肢体入院时3级及3级以下或有失语者。(4)无严重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疾病患者。(5)无混合性失语和严重认知功能障碍。(6)除外蛛网膜下腔出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随机分为卒中单元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5例。两组患者均住院4周以上,一般资料比较见表1。

1.2治疗方法:对照组按照传统神经内科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即患者接受的医疗没有指南或标准治疗,康复师给予了一定的康复治疗,但不是常规,不系统。卒中单元治疗程序如下:(1)整个药物治疗方案依照《BNC脑血管病临床指南》,如怀疑心源性卒中,请心内科会诊并给予抗凝治疗。(2)康复师在患者入院后早期看患者,评估患者的损伤和残疾情况。在卒中急性期进行干预如翻身、拍背、按摩患肢等以防并发症如褥疮、肺部感染,下肢静脉血栓、肺栓塞等;康复肢摆放,以防异常模式发生,被动关节运动,并有康复治疗师床旁做示范动作,使陪护者接受简单的技能培训,协助其康复治疗;脑梗死病情无进展、脑出血1~2周后进行床上翻身、坐转椅,床上Bobath手及桥式练习,并加电针、作业、运动疗法等治疗以促进神经功能重组,恢复其缺损的神经功能;脑梗死1周、脑出血10~15天后行电动起立床练习站立及进入康复室进行正规康复训练。(3)由专门的语言训练师对有语言障碍的患者进行测评及训练。(4)对有心理障碍的患者由心理医生进行测评、心理及药物治疗。(5)每周分别由临床医生、康复师、心理医生、语言训练师及责任护士进行健康宣教。卒中小组各成员密切配合,每周进行例会,对每例患者的个体化治疗进行讨论。

1.3观测指标:(1)两组在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由专业医生采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NFD)、Fuglmeyer(FMA)、汉密尔顿仰郁量表(HAMD)及Barthel指数(BI)分别对患者的神经功能状态、肢体运动功能、抑郁程度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进行评价。(2)两组治疗4周后对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并发症(褥疮、泌尿系感染、肺部感染、肩关节半脱位、肩手综合征、关节挛缩、下肢静脉血栓、肺栓塞)的发生进行评价。

1.4统计方法:数据以x±s表示,行t检验,检验水准a=0.05。

2结果

2.1两组患者疗效比较:见表2。

注:与治疗前相比,*P

2.1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抑郁评分明显减轻(P

2.2并发症:治疗组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3%(2/65),对照组26%(17/65),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

3讨论

卒中单元是一种新的病房管理模式,其最大特点就是将过去那种单纯以药物为主体的治疗模式改为将药物治疗与肢体康复、心理健康、语言训练、健康教育和生活护理指导相结合起来,建立起一种整体的治疗模式。

卒中单元起源于上世纪50年代,欧美等国家已进行了大规模的临床实验,其结果均显示:卒中单元是治疗脑卒中的一种有效方法,能有效降低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明显降低致残率。脑卒中偏瘫运动功能的恢复实际上是运动模式的转化过程,正常模式的建立需要无数次重复训练才能达到。早期康复治疗的理论依据是:脑的可塑性理论和大脑功能重组理论是康复治疗的基础[2]。对皮质损伤后运动功能恢复的机制研究提示脑组织可以通过轴突发芽、离子通道改变、潜伏通路的启用、未受损组织系统代偿等方式进行功能重组,而早期康复可极大的发挥脑的可塑性,从而最大限度的降低致残率。通过对患者及时进行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及必要的抗抑郁等治疗,使患者情绪稳定,树立了战胜疾病的信心,减少了抑郁、焦虑症。同时,通过以循证医学为基础的药物治疗,早期康复等多种治疗手段使患者神经功能改善;多元化的医疗模式使医护人员与患者及家属接触时间增多,沟通增多,体现了以人为本、人文关怀;使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提高,社会效益明显。

本组资料显示卒中单元治疗组能明显减轻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抑郁评分,明显提高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满意度,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明显降低。这与国内外文献报道一致。脑卒中是我国人群和第二大死因,第一大致残病因,在我国发展卒中单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 1996,29(6):379.

[4]吴香英,孙瑞霞.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研究进展[J].齐鲁医学杂志, 2005,20( 4):371.

收稿日期:2007-03-01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白带与排卵 下一篇:可塞风复合芬太尼在静脉自控镇痛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