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文化维度下的中亚留学生汉语课堂观察分析报告

时间:2022-06-13 11:43:10

课堂文化维度下的中亚留学生汉语课堂观察分析报告

摘 要: 本文从课堂文化的观察维度出发,以中亚留学生的两堂口语课为观察对象,结合崔云漷等人的课堂观察理念,使用课堂观察工具对中亚留学生汉语课进行观察记录,并结合课堂文化进行分析。

关键词: 课堂观察 课堂文化 对外汉语教学

一、研究理论背景

课堂观察一直作为课堂教学研究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对于任何形式和任何对象的教学,它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课堂观察,顾名思义,就是通过观察对课堂的运行状况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谋求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促进教师发展的专业活动。

学生和教师是课堂活动中两个重要的参与者,学生学习结合教师教学,通过课程发生联系;在整个互动、对话、交往的过程中形成课堂文化。不同的教师,不同的学习群体,共创的课堂文化必不相同。成功的教学课堂需要创设一种包含学生思考、学、教学创新、互动关爱、独具特制的课堂文化。因此,课堂文化具有整体性,关注的是整个课堂怎么样的问题,是课堂中各要素多重对话、互相交织、彼此渗透形成的一个场域。

课堂文化是通过智慧型教师的教育智慧,创建、激发富有生命的、有效的课堂,从而形成一种对生命的理解、关怀与尊重;开放、自由、和谐、智慧的;提升教师和学生生命质量的课堂文化。课堂文化是一种特殊的聚合化的文化,并带有一定的情境性,主要体现的是一种氛围,是一种人的精神气象,要从人的角度出发,体现对人的关怀与重视,建立在心与心的交流和沟通之上。这样学生才能放开、放松地得到发展。课堂文化要充分体现个性、人道主义精神,从而形成内在的素质聚合力,促进人格的形成。课堂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一个班级乃至一个学校的风貌、风气。良好的课堂文化具有较强的聚合力。

二、课堂文化观察记录报告

1.观察背景

课程类型:中级汉语听说

教材与课程题目:中级汉语听说《发展汉语》第十四课在家学习行不行

班级:A2班

班级人数:26人

2.课堂文化观察视角

视角一:思考

根据班中同学在课堂中的表现,可以发现班中学优生与学困生的分布情况如下表:

表1:课堂中学生是思考情况

图标说明:“”代表班级中的学优生;“”代表班中学困生;数字表示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的次数;

课堂思考主体应是学生,教师要起到引导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学习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掌握新词的词义和用法,并能根据本课的话题谈谈自己的想法,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书上的听力练习。通过观察,班中16位学生可以顺利完成学习目标,有5位同学完成任务稍显困难,4位学生基本不能完成本课的学习目标。

教学方式:本课教师主要采用交际训练、话题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教师针对听力内容提出相关话题,吸引学生思考,相互进行探讨,提问中师班对话和师生对话居多。学生讨论时间共30分钟,占总时长的33.33%。

学生思考习惯: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大部分学生可以在第一时间思考,并积极回答,并对教学难点重点做好笔记。

视角二:民主

教学民主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着力创设师生双向互动,并在心理自由与心理安全的状态下发展思维能力的教与学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与质疑能力,有助于形成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平等、民主及合作的意识。

通过观察,教学民主性原则在教学准备及教学过程中的运用主要表现在:

课堂话语:教师对于学生给出的不同意见采用讨论的方式,给出解答。教师及时鼓励学生回答问题。本班学生共26人,有22人参加了课堂提问,占84.62%。学生参加课堂情况良好,每位学生叫答机会基本均等。师生关系融洽,学生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观察中“满堂灌”的现象较少,体现了学生汲取知识的民主。教师注重学生的个别差异,体现了课堂教学目标的民主。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注重课堂教学效益,体现课堂教学方法选择的民主性。

视角三:创新

教师结合班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问题,以课后的作业:访谈你的中国朋友为新课导入,课堂氛围较活泼。

在课堂学生的座位安排上教师没有做过多要求,学生基本是任意坐。

教室的布置是教师和学生精心设计的成果,充分展示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室装饰中融入较多中国元素,有剪纸、京剧人物、中国结、中国书法、中国画、红灯笼、红鞭炮。教室的后墙上面挂有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韩国、塔吉克斯坦5国的国旗,展现了各国学生友好相处的情景。

教室中张贴了考勤表,记录了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充分激发了学生对学生负责任的态度。

视角四:关爱

开始上课时,教师热情地与学生问候,进行了简短的交流,拉近了师生关系。教师面向全体教学,针对不同年龄、国别的学生,设置不同的问题,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提问。教师注意关注学生,有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睡觉等现象时,教师及时对其进行引导教育。教师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让学困生尽可能地回答出简单的问题,如朗读生词等。

班级中置有加湿器、衣架、热水壶、水杯、书柜、绿色植物,营造出一种温馨的学习环境。

课下对班中大部分学生进行了访谈,访谈内容及数据统计见下表:

表2:课后,针对本课,学生理解程度的访谈内容

表3:访谈后进行的数据统计

从表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选择B,即大部分听懂课上老师的讲解、老师的提问、学生的回答,而全部听懂、听懂话约一半和听懂小部分了都占有小部分比例,全部听懂的学生主要是班上的学优生,在调查中很少一部分学生不能在课上听懂,这部分学生主要是班中的学困生。

在课堂观察中教师的目光大部分注视全班学生,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会特别关注回答问题的学生,很少存在没有目的性的关注和走神等。

视角五:特质

本堂课的整个教学环节可大致分为组织教学、检查作业、新课导入、新课教学、练习巩固与讨论、布置作业等六大环节,每个环节衔接紧密,循序渐进。课文中出现了一些较难的生词,教师做了讲解,并结合听力内容与学生进行了交流与讨论。

本课授课教师教态和蔼、语气亲切、语言清晰、语例真实、肢体语言自然,整堂课处在一种整体轻松、适度紧张的状态,大部分学生可以跟随老师较好地学习。

三、本课课堂文化观察分析

通过对课堂的观察和对学生课后进行访谈,小组成员发现,大部分学生认同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难度适合本班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体现民主关爱等课堂文化特点。被观察课堂的26名学生中,学优生有4~5名,学困生有4~5名,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学优生和学困生差距太大,这势必会给教师教学带来困难,也给学困生增加心理负担,希望这点问题能够引起老师的重视,对学困生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帮助。观察中,学生有时能积极参与到思考学习中,有时却思想不能集中,这一点更要求教师注重结合教学内容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教学中,教师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师生民主意识有待增强,应尽量创建师生合作的学习环境。因主要采用集中授课的形式,影响教学民主的拓展空间,统一的评价机制和评价标准,有些限制了学生的多样性,影响了教学民主的进程。希望教师在这方面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

[1]付黎黎.走向专业的听评课:有“质”有“量”的课堂观察[J].当代教育科学,2009:10.

[2]沈毅,崔云漷.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0,第一版.

[3]崔允漷,沈毅.课堂观察20问答.当代教育科学,2007:24.

[4]华卜泉.课堂观察: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平台——对一次课堂观察活动的分析与思考[J].教师专业发展[J].江苏教育研究(理论版),2008:2.

上一篇:浅谈我在高中地理起始年级运用的教学法 下一篇:酒泉市肃州区农村小学寄宿制学生适应状况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