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国风.女曰鸡鸣》白话英语双译比较评析

时间:2022-06-13 11:05:56

《诗经.国风.女曰鸡鸣》白话英语双译比较评析

摘要:本文对《女曰鸡鸣》具有代表性的白话英语译文进行比较评析。从对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两方的忠实程度深入分析各个译本。体现了不同译者在特定文化氛围和社会历史环境中,受不同翻译目的驱使,译本所产生的差异性。

关键词:《诗经》 《女曰鸡鸣》 白话英语译文 比较评析 忠实

一、序言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分为风(国风)雅(小雅、大雅)颂(周颂、鲁颂、商颂)。国风占《诗经》的大半,是《诗经》的精华部分,多为民歌,其主要内容包括:1.表达人民反抗剥削压迫的愿望和对劳役、兵役的痛苦与反感。2.对劳动的讴歌。3.表现爱国主义情操和对统治阶级丑恶行径的揭露。4.表达爱情的恋歌和反映妇女婚姻与命运的诗篇。《女曰鸡鸣》正是其中一首以生动、形象的语言赞美青年夫妇和睦的生活、诚笃的感情和美好的人生心愿的诗作。

《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却能收到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在语言上多采用双声叠韵、叠字连词来状物、拟声、穷貌。赋、比、兴手法的成功运用,是构成《诗经》民歌浓厚风土气息的重要原因。《女曰鸡鸣》就是一首四言诗,先用赋的手法,铺陈直叙,用描写对话的方式把青年夫妇的和睦生活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特别是末章六句构成三组叠句,每组叠句易一字而申意,把这位男子对妻子粗犷热烈的感情表现得淋漓酣畅。

诗歌是文学的灵魂,是最精炼的艺术形式。诗歌的主要特征有:高度集中的反映生活;感情强烈,想象丰富;语言精炼鲜明;韵律和谐,节奏鲜明。因此诗歌难翻,《诗经》作为中国古典诗歌,其翻译的难度更是可想而知。《诗经》是我国的艺术瑰宝,笔者认为翻译承担着中国古典诗歌在世界范围内再造新生的职责,面对这个职责,在翻译上我们应该对原文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尽量做到忠实。无论是外国友人还是国内译者都多次对《诗经》进行翻译,各种译文各有所长。其中《女曰鸡鸣》所表达的“琴瑟在御,莫不静好”生活状态成为越来越多人对爱情婚姻的追求。这首诗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自然也逐渐成为译者的宠儿。在此,谨分别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女曰鸡鸣》白话英语译本从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两方面进行比较评析。

二、白话译诗对比

白话是指相对于文言文而言,接近日常生活语言的文字表达方式。从词汇、句法、韵味等方面看,显然与文言有区别的话。是平常老百姓会话所用的语言。其特点是与一定时代的口语相接近,容易为当时及以后的大众所接受和应用。接下来将对王方路教授的白话译本(以下简称王本)和姜亮夫大师的白话译本(以下简称姜本)进行比较、分析。王方路教授的具体办法是采用“加三字重组词句”的手段,把原诗文的句子融进白话句子,让其意义进一步明朗。姜亮夫大师的译本是收录在《先秦诗鉴赏辞典》里,与其说是译本不如说是对诗歌的解释、鉴赏。

诗歌原文

女曰鸡鸣,士曰昧旦。子兴视夜,明星有烂。将翱将翔,弋凫与雁。弋言加之,与子宜之。宜言饮酒,与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静好。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知子之顺之,杂佩以问之。知子之好之,杂佩以报之。

1.思想内容

第一章主要描写的是鸡鸣晨催。《女曰鸡鸣》是一首对答题诗歌,理解存在歧义最大的地方就是第一章的“子兴视夜,明星有烂。”这句话到底是妻子说的还是丈夫说的?笔者更赞成王方路教授的理解。这首诗女子的催声中饱含温柔缱绻之情,男子听到再催后作出了令妻子满意的积极反应。前面也提到了昧旦(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昧旦指黎明),因此把明星理解成启明星更符合生活实情。第二章主要描写女子祈愿。第三章主要描写男子赠佩。在这两节中两个译本都忠实的反应了原作的思想内容。

2.艺术风格

两个译本都朗朗上口,通顺流畅。姜本尽量采用脚韵使得译文更有中国诗歌的特点。最后一章以“呀” 结尾契合了原诗中以助词“之”结尾。在形式上更忠实于原诗。而王本的语言更通俗易懂,符合白话文的特点,并且《女曰鸡鸣》是一首民歌,王本用词的选择更符合这一特点。最后一章六句构成三组叠句,每组叠句易一字而申意,王本也选择了与之相对应的方法每组叠句易一字,更忠实于原文的用词。

三、英语译诗对比

英语译文选择的是王方路教授和理雅格James Legge的(以下分别简称为王英译本和理本)。王方路教授的译本收录在《诗经・国风―白话英语双译探索》中,他希望学习外语的中国学生应当储备自己祖国的文化传统知识,加强国际交流,同时,希望有意了解《诗经》的外国友人能够多读懂一些《诗经》。因此翻译时也更加注重文化方面的因素。理雅各是近代英国第一位著名汉学家。他是第一个系统研究、翻译中国古代经典的人,《诗经》第一个全译本出现在1871年,译者就是理雅各。他译《诗经》也是采用两种形式:逐字直译和诗体意译(“拟作”)。理雅格注重诗句表面意思的理解,几乎是一个字一个字的对应.其中不乏教学的目的,也可见学者的严谨。不过作为诗来读,显然过于臃肿沉闷。

1.思想内容

总体来看,两位译者对原诗主题的把握比较准确。译出了原诗的思想感情,但在细节的理解或表达上与原文偶有出入。第一章两位译者都比较忠实地再现了原诗的思想内容,从词意到句意都与原诗相对应。王英译本中的“Venus”一词很贴切,达到了作者想要传达文化的目的。启明星在中国民间称作太白,在英语中是金星,金星维纳斯也是希腊神话中的重要人物。学习英语的中国学生能从这一词了解到西方文化,而外国友人能轻松的接受这一概念。第二章也比较忠实的再现了原文的思想内容,灵活处理之处随处可见。细读第二章,发现译者应该更注意细节。比如“弋言加之”中弋是指带丝绳的箭,理本却生硬的把其译为“arrows and line”(箭和绳)。再如“宜言饮酒”王英译本译文“You are to drink with the food”而理本译为“When they are dressed, we will drink”。“you”和“we”的一字之差却给人以不同的感觉,原诗强调的是青年夫妇和睦幸福的生活,一个“we”(我们)字更能体现两人相亲相爱的感觉。所以译者一定要多注意细节的处理。第三章的理解上,理雅格出现了一些失误,特别是对“来”、“顺”、“好”的理解, 还有“杂佩”是指总称连缀在一起的各种佩玉,理雅格理解成了“the ornaments of my girdle”。王英译本的理解是比较正确的且忠实地再现了原文的意义。

2. 艺术风格

两个译本都比较通俗易懂。王英译本在直译的基础上有一定的意译,表达更加形象生动,每行的字数和单词音节的长短使得译文读起来比较有节奏感,音韵美,特别是最后一节王英译本也选择了与原文相对应的方法,每组叠句更换少数字,更忠实于原文的用词。理本几乎是一个字一个字的对应。作为诗来读,显然过于臃肿沉闷。某些行字数差别较大与原文四言的形式相去甚远。但其风格是适合教学的,能够达到其目的。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不同译本有各自鲜明的特点,是因为译者不同的社会、历史背景和民族文化传统所造成的,不论是白话还是外文翻译只要能做到在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上的忠实就算是成功。对各个译本进行比较评析更有利于我们对原文的理解,有有利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

参考文献:

[1]Legge James. The Chinese Classics.Vol.4: The She King Lane. Crawford & Company, 1871

[2]姜亮夫.先秦诗鉴赏辞典[M].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

[3]李玉良.理雅各《诗经》翻译的经学特征[J].外语教学,2005

[4]王方路.《诗经・国风》―白话英语双译探索[M].四川大学出版社,2010

[5]喻云根,英美名著翻译比较[M].湖北教育出版社,2005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浅析中国古代“死刑”罪名 下一篇:后殖民主义框架下――初探斯皮瓦克的翻译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