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与企业价值

时间:2022-06-13 04:03:52

内部控制与企业价值

摘 要 本文主要阐述了内部控制与企业目标、价值创造、价值管理的内在关系,强调内部控制的价值增值功能,倡导企业建立以价值为导向的内部控制。

关键词 内部控制 价值创造 价值管理

一、引言

我国2008年,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2010年,了应用指引、评价指引和审计指引,使国有企业自上而下掀起了内部控制热潮,纷纷建立内部控制体系。几年过去了,内部控制的热度渐渐退去,许多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有的甚至被束之高阁,成为摆设,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这些企业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内部控制的本质及其与企业价值的关系,没有建立以价值为导向的内部控制。

二、内部控制与企业价值最大化

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企业管理的发展,经历了经验管理、科学管理、现代管理三个阶段,而随着企业管理的发展,企业目标经历了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演进过程。所以,现代企业管理是企业价值的管理,企业价值最大化是企业追求的最终目标。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战略管理已成为实现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管理模式,是企业根据外部环境、内部条件制定和实现战略目标的动态管理过程。内部控制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益,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财政部会计司,2010)。同时,企业通过内部控制促进企业实现战略目标的过程,就是企业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过程。

企业价值的最大化目标、战略目标、内部控制目标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企业从企业价值的最大化目标出发,制定企业战略目标,并将战略目标具体化到企业的内部控制目标,转化为企业的控制活动,而企业通过内部控制,提高经营效率和效益,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不断地提升企业价值,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因此,从根本上,内部控制目标就是企业价值最大化。

三、内部控制与价值创造

(一)利益相关者视角

企业是一系列不完全契约的有机组合,是由股东、债权人、经营者、顾客、供应商、政府等利益相关者组成的“生态系统”。然而,出于各自利益的不同,利益相关者的行为可能与企业目标不相一致,所以内部控制是一种持续均衡利益关系的契约装置(徐虹、林钟高等,2008),通过内部控制的利益均衡作用,使利益相关者目标与企业目标趋同,这种协同能够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和效益,从而提高企业价值。

(二)财务管理视角

企业价值是企业未来各个时期产生的净现金流量的现值之和,即: V=∑NCFt/(1+ WACC)^t(WACC-加权平均资本成本,NCFt=CIt-COt,NCFt-净现金流量,CIt- 现金流入,COt -现金流出)。所以,内部控制可以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和效益,增加企业的净现金流量,同时能有效地降低企业财务风险,降低企业加权平均资本的成本,从而增加企业价值。

(三)经济增加值视角

经济增加值(EVA)=税后营业净利润(NOPAT)-资本成本(WACC),经济增加值(EVA)既考虑债务成本,又考虑股权成本,当经济增加值(EVA)大于零时,企业经营者为股东创造了价值;当经济增加值(EVA)小于零时,企业经营者减损了股东价值。所以,内部控制可以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和效益,增加企业税后营业净利润(NOPAT),降低企业资本成本(WACC),从而提高经济增加值(EVA)。

(四)价值链管理视角

企业价值活动分为基本活动和支持性活动,企业的各种价值活动构成了企业的价值链,企业通过价值链优化,形成竞争优势,创造企业价值。所以,内部控制是优化企业价值链的有效手段,通过内部控制,使企业的价值链得到优化,提升竞争优势,更好地创造价值。

(五)实证研究视角

人们对内部控制与企业价值关系的实证研究,从基本规范和应用指引以来就没有间断过。2011年,何益、盛兆青等;2012年,谢凡、汪柯等;2013年,郭晓庆、罗坤、何亚伟等;2014年,王洋、刘珊、祖丕娥、芦燕等;2015年,张磊、康山松、吴鹏、温晓菲等,他们先后选取了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内部控制与企业价值存在着正相关关系,内部控制越有效,企业价值就越大。

(六)内部控制价值增值机制

上述分析表明,内部控制具有价值增值功能。企业根据自身价值活动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一方面,通过内部控制不断优化企业价值活动,提高企业的净现金流量、经济增加值、竞争优势,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和效益;另一方面,内部控制随着企业价值活动的发展并不断完善,如此循环往复,持续创造价值,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四、内部控制与价值管理

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持续进行价值创造。价值创造是企业的生命之源,不创造价值,企业就没有生命力,而内部控制是企业内部为确保企业目标的实现,建立起来的一系列政策、规则、程序,是从风险和控制的角度系统地将企业管理具体化,嵌入企业各业务流程的具体业务活动,融入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之中(王保平等,2010)。因此,建立以价值为导向的内部控制是企业进行价值管理、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的关键。

以价值为导向的内部控制的建立,要以基本规范和应用指引为指导。一要明确目标。基本规范明确了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的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益、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为内部控制目标,在此基础上,企业内部控制要把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根本目标。二要把握原则。企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应当遵循全面性、重要性、制衡性、适应性、成本效益五项原则。三要抓住要素。企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要抓住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五个关键要素。四要学习借鉴指引。企业应在认真学习18项应用指引基础上,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建立企业的组织架构、发展战略、人力资源、社会责任、企业文化、资金活动、采购业务、资产管理、销售业务、研究与开发、工程项目、担保业务、业务外包、财务报告、全面预算、合同管理、内部信息传递和信息系统等内部控制。

以价值为导向的内部控制是否有效,要用价值创造来衡量,只有为企业创造价值或促进企业创造价值的内部控制,才是有效的内部控制。企业根据基本规范和应用指引,结合企业价值活动,制定内部控制,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效性评估,通过评估证明有效的组织实施,并在企业价值活动中不断完善,通过评估证明无效的,要重新进行修订。通过建立这种机制,内部控制与价值活动相互促进,不断促进企业创造价值。

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过程,就是企业进行价值管理的过程,这是一个循环不断的动态管理过程。

五、结语

价值创造是企业生命永恒的主旋律,而内部控制具有价值增值功能,其目标是企业价值最大化,内部控制越有效,越能促进企业创造价值。因此,国有企业在深化企业改革中,应清楚认识内部控制的应用价值,重视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设,使内部控制成为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之利器。

(作者单位为广东粤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会计司.企业内部控制规范讲解2010[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2] 王保平,等.企业内部控制操作实务与案例分析[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

[3] 岳世忠,郭家萍.内部控制影响企业价值创造的机理和路径[J].生产力研究, 2015(3).

[4] 张奕.超越COSO:内部控制与企业价值的关系分析[J].会计之友,2014(15).

[5] 温晓菲,毛碧黔.内部控制对企业价值影响的实证研究[J].商业会计,2015 (17).

上一篇:石化企业典型油罐防火间距FDS数值模拟评估 下一篇:结算信息平台在推进医院医疗保险事业发展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