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隧道施工对邻近桥桩影响的研究现状与探讨

时间:2022-06-13 02:55:55

地铁隧道施工对邻近桥桩影响的研究现状与探讨

【摘要】地铁的建设是关系到城市交通建设的重点,由于地铁在建设的过程中需要深挖,因此当遇到了附近有桥梁的时候,可能会对桥桩造成一定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深圳地铁2号线的建设,评估了对附近桥梁的影响,为广大地铁施工同行提供参考。

【关键词】地铁;施工;桥桩;影响

中图分类号:U231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地铁施工对于城市建设是一件大事,同时地铁施工对于附近的高层建筑以及桥梁也会带来比较大的影响,对于桥梁而言,桥桩的影响是最大的,因此有必要针对地铁施工附近桥桩的影响进行分析,本文以深圳地铁2号线为例。

二、深圳地铁2号线工程概况

深圳地铁2号线蛇口西车端段上盖物业项目,位于大南山脚下,南临兴海大道,北靠大南山,处于大南山、小南山、赤湾山环抱之中。蛇口西车辆段占地18.4 公顷,整个基地大致为西北东南向的长方形,场地平整,用地标高+18.0m~+20.5m,北高南低,主要用于地铁车辆的检修与停放,主要包括运用库、物资库、联合检修库、综合办公楼等功能用房。整个项目由1~3 号平台组成,其中2 号平台由下部地铁运用库及平台上部10 栋保障性住房组成。地铁运用库层高10.5m,库顶为上部物业的停车场,停车场层高6.2m(结构板标高),屋面为物业用绿化层平台,考虑0.9~1.1m 高覆土和消防车道,此绿化平台为框支梁转换结构;绿化平台上部有10 栋公共廉租房物业,均为13 层,层高2.9m,距地总高55.0m,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运用库柱子排列较规整,横向柱距9.0m,纵向柱距主要为17.0m,其中最大跨度21.6m,柱截面为3000×2000,该10 栋塔楼平面形状大多为L 型或凹槽形,较复杂的平面均用抗震缝划分为平面形状较规整的多塔建筑。

由于下部为地铁车辆段的运营区域,对于结构竖向构件的位置和截面均有严格的限制,而在库上设计的10 栋保障性住房墙柱均难以落地,形成了大范围的竖向构件转换关系。

三、深圳地铁2号线主要施工工艺

由于该转换层框架结构横向柱距为9m,纵向柱距分别为17m及21m,上托13层框架结构,属于大跨重载转换结构形式,而2500mm~3000mm梁高与跨度比约为1/6~1/8,截面高度较小,因此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普通钢筋混凝土梁抗裂性能不足,变形较大,对上部结构影响较大。同时该结构属于大跨超长无缝结构,单体结构最大长度115m左右。经计算,在假定温差±20℃(相对施工零应力状态)的基础上,转换梁的温度应力达到± 3~4MPa左右。

所以,该转换层结构为大跨超长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在巨大竖向荷载、水平荷载以及温度应力作用下转换梁普通混凝土极易开裂,普通混凝土结构难以解决。

设计采用预应力技术解决这一系列结构问题,通过对结构施加预应力,抵消一部分原有竖向荷载,同时在结构中预先产生压应力,使其抵消超长结构在季节温差和混凝土收缩过程中的拉应力。理论与实践证明预应力对大跨、超长以及重载结构解决挠度问题以及控制结构裂缝是有效的

四、地铁施工队邻近桥桩的影响

在上导洞开挖过程中,上导洞下台阶出现含水砂层,局部出现流砂现象,施工完成结构有渗漏水出现;根据监测数据和观察,发现新兴桥10轴西侧,11轴两侧桥墩发生沉降,且路面有细微裂缝。

累计沉降值最大的为-8.38mm,结合施工日志得出:大约7%的沉降发生在竖井施工阶段,39%的沉降发生在下导洞开挖阶段,54%发生在上导洞开挖阶段。

地面裂缝和桥桩沉降过大原因分析:

1、发生沉降较大的桥墩为10轴西侧,11轴两侧的桥墩,1#、2#竖井基底标高在桥桩基底以下,且1#施工竖井存在渗漏水现象,引起地层结构变化,造成土体沉降;

2、因新兴桥桩为摩擦端承桩,开挖过程中地层扰动使桥桩侧摩阻力造成损失,桥桩可能会存在部分沉降。另外,不排除其他因素的影响。

3、北侧的地下水含量比南侧小,监测数据显示北侧较南侧桥墩沉降小,通过分析,地下水流失对桥墩沉降存在一定的影响。

4、裂缝位置处于加强层边缘处,加强层属于刚性结构,路面层属于柔性结构,由于地面软硬交界面处不均匀沉降形成裂缝。

隧道开挖后,由于前排桩较后排桩遭受了更大的竖向土移,理论上讲前排桩的沉降应该大于后排桩,但由于上部承台的联结,使得三者沉降差别较小,最终使得前排桩、后排桩较开挖前,桩顶沉降值分别增大了4.05mm、3.7mm;而承台的差异沉降较小(0.3mm),可以忽略不计。对于同一排的中间桩与边桩,沉降值差别较小。

前、后排桩的水平变形趋势相同,均表现为:沿桩身深度先减小后增大,在隧道中心线附近达到最大值,再随着深度增加,侧移值不断减小。对于数值方面,前排桩的水平位移值比后排桩要大,(前排桩最大侧移为2.76mm,后排桩为2.34mm)这是由于前排桩距离隧道更近,其较后排桩桩遭受了更大的由底层应力释放引起的侧向土移;由于承台的约束作用,前,中与后排桩桩顶的水平位移值几乎相同。

在隧道开挖前,各桩轴力呈现出中间桩

由于该复合桩基桩顶与承台刚接,前、后排桩桩顶均出现较大的弯矩(桩后面受拉),随着距离增加,桩顶弯矩相应增大,故在隧道施工时需特别注意对桩顶处的保护,防止出现受弯破坏。对于前排桩,桩顶弯矩较小,出现了先增大后减小的现象,桩身弯矩最大值仍然出现在隧道水平中心线附近,因前排桩受隧道开挖影响最严重,故其桩身弯矩最大。而后排桩两种桩型的最大弯矩均出现在桩顶,且随着桩身的增加,弯矩逐渐减小,在隧道水平中心线附近达到负弯矩的最大值,再减小为零,中后排桩负弯矩最大值较小,对桩基影响不大,可以不予考虑。

盾构开挖引起的地表沉降曲线,与高斯分布曲线相似,但沉降曲线略显不对称,有桩侧较无桩侧沉降小,即桩基的存在降低了地表沉降,说明对开挖周围土体起到了一定的加固作用。通过有限元软件得到,最大沉降值为14.3mm,满足正常施工要求。

对于桩基沉降来说,隧道开挖导致各桩沉降均有所增加,但对前排桩影响较大,前排桩最大沉降达4.05mm。同样对于侧移来说,前排桩隧道中心线附近达到最大值为2.76mm。

对于盾构开挖后的桩基轴力,应特别注意前排边桩隧道中心线附近的轴力值,通过本文软件计算该值为140kN(最大),施工时应特别注意。而对于弯矩来说,在隧道中心线附近达到最大负弯矩,但该值较小(7.8kNm),可忽略不计。

五、地铁施工队邻近桥桩的影响控制措施

1、洞外地表注浆施工

考虑到地质条件复杂,地层分布不均匀,为确保注浆效果,并使不同地质的注浆施工具有较好的针对性、连续性,地面注浆均采用后退式分段注浆工艺进行静压注浆,以便浆液在压力条件下均匀地进入地层,对地层进行分层加固并形成止水带。

注浆管在距上导洞结构5米范围内布设,长管深入基岩1米,注浆加固上导洞与新兴桥间土体确保桥区安全。

2、浆液配比

注浆材料采用普通水泥-水玻璃双液浆,浆液配比如下:

W:C=(0.8~1.0):1,C:S=1:1,水玻璃浓度30~35Be'

地铁在临近既有桥施工时,地下施工必须严格十八字方针进行施工,地表应对桥桩周围进行加固,且在施工过程中根据监测数据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才能保证施工过程中既有桥的安全。

六、结束语

总之,从研究的结果表明,虽然在设计除评估工程对于桥桩的影响不大,但是实际在操作的过程中由于可观的因素,还是有一定的因影。因此在实际地铁施工的过程中要时刻的进行评估,并采取混凝土灌注等防护措施。

参考文献

[1]张玉明;吴京;孟少平. 超长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研究. 工业建筑,2006(5)

[2]白伟. 地下连续墙施工工艺与方法.2009

[3]刘泽,何宝成.浅埋暗挖地铁超长管棚施工[J].铁道标准设计,2005(2):67-68

上一篇:方格网法土(石)方计算的参数选择与误差分析 下一篇:房地产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现状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