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存在的问题及路径研究

时间:2022-06-13 12:48:19

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存在的问题及路径研究

摘要:高校是人类科学文化的重要传播,是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摇篮。而图书馆则是高校的知识宝库。经费不足、人才短缺、重复建设严重资源共享程度低、体制陈旧僵化是当今高校数字图书馆存在的问题。为此,从加大投入,加强人才培养,加强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创新体制等方面,对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进行路径研究。

关键词:高校;数字图书馆;问题;路径

中图分类号:G25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49X(2008)-12-0083-02

高校是人类科学文化的重要传播者,是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摇篮。而图书馆则是高校的知识宝库。在新一轮信息技术数字化的过程中,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成为了现代高校图书馆建设的发展方向。如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丰富的馆藏资源,服务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是当今高校数字图书馆面临的巨大挑战。

一、高校数字图书馆数据库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

近些年来,我国高校数字图书馆数据库建设已取得较为显著的成绩,据统计,目前我国70%左右的高校图书馆已经基本实现了计算机管理,越来越多的图书馆建起了较好的硬件环境,联合编目、馆际互借/文献传递、网上资源导航和文献资源数字化建设获得纵深发展,各类有关图书馆的业务培训开展有声有色,为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提供了较高的文献保障服务。但是从总体上看,高校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仍然存在有着不少问题。

1.经费不足

数字图书馆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硬件设备和软件资源的购置、网络布线工程、数字化资源的更新、馆藏文献的数字化转换等,都需要大量资金作为后盾。

然而,近年来,各类图书、期刊价格大幅度上涨,虽然,进入“985工程”与“211工程”大学的数字图书馆的开发与建设有专项的拨款,然而,大量普通高校图书馆经费来源单一,主要依靠学校单一财政拨款。许多图书馆的经费在每年的纸质文献购置、业务培训、科研等方面都难有保障,更不用说花大量资金购买许多急需的数据库资源,经费短缺使数字图书馆建设步履维艰。存储设备严重不足、网络安全系统有待建设、机房条件急需改善、电子阅览室规模较小、信息资源不能满足师生需要等等都是因经费不足而困扰高校数字图书馆发展的问题。

2.人才短缺

人才是事业成功之本。高校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不但需要专业计算机人员,而且需要图书馆学专业知识与计算机技能相融合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

而现实的情况却根本不同,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图书馆多年来承担着收容队的角色,人员结构不合理,性别比例失衡,馆员队伍中专业人员与技术人员少、工作热情欠缺、年龄老化等一系列问题非常严重;图书馆地位一直很少受到足够重视,计算机、自动化等专业人才择业时很少会将图书馆置之优先考虑的范围,同时馆内不少人才又跳槽另谋高就;对现有馆员队伍缺乏系统的、有计划的在职学习和培训,馆员的业务水平难以出现质的提高,知识结构和观念落后陈旧,无法适应提供数字化信息资源服务的要求。

3.重复建设严重,资源共享程度低

短短几年,从数字图书馆概念的提出到现在许多高校图书馆已经纷纷投身于数字图书馆的建设行列。然而,各高校图书馆数据库建设仍以自建为主,各馆独立建库。有的单位抱着“急功近利”的思想片面地追求数字化资源的量,有的单位忽视自身馆藏的特点和学校教学科研的实际情况,这就造成我国不少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的盲目性:

一方面,数据库的重复建设不仅浪费了人力物力财力,而且不利于网络环境下的信息资源共享;与此同时,不考虑后果的盲目建设无法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高质量的、能够进入国际市场的数据库。另一方面,信息资源收集不够广泛,不同馆的数据库各不兼容,各系统之间难以相互联通、应用;大量的财力、人力、物力资源浪费在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上。

4.体制陈旧僵化

数字化图书馆建设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长期以来,由于很多高校在数字图书馆管理体制方面仍然沿袭传统的图书馆管理体制,这样在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中产生许多不适应不协调的问题。

众所周知,传统图书馆管理体制、投资体制等与数字化图书馆之间存在很多矛盾,如果我国图书馆数字化建设还处于传统体制之下,将会产生诸如资源数字化、信息化的规范与标准,数字化图书馆建设中网络知识产权等问题,也将会因为资本缺乏、资源的陈旧等产生一系列不良后果。

二、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路径选择

目前,高校数字图书馆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与高校数字图书馆承载的文化传承和教育教化功能极不相称,建设好高校数字图书馆已经刻不容缓。

1.加大投入,提升图书馆服务能力

数字图书馆建设是一个庞大、系统、长期的工程,硬件设备和软件资源的购置、网络布线工程、人员培训、数字化资源的更新、馆藏文献的数字化转换等等,都需要充足的经费做后盾,需要有人力、物力和财力的保障。

高校图书馆除依靠国家的资金投入外,一方面各高校领导应当以战略的眼光来考虑和重视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实行倾斜政策,分阶段加大资金投入,甚至从年科研经费和扩招收费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增加投入,另一方面高校应积极对外宣传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意义和将来的社会经济效益,吸引更多行业和领域参加高校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从而多方筹措资金。在实力不够的情况下,各地高校可以考虑联合进行数字资源的采购,各个图书馆成立专家委员会,对数据库进行评价选择,最后投票表决,多数赞成就买,经费各馆按比例分担,这样做,将大大缓解经费紧张的局面。

2.加强人才培养,增强图书馆员整体素质

数字化图书馆的专业人员、管理人员及其后续储备人才,是建设数字化图书馆的关键。传统图书馆时代的工作人员的工作基本模式是人――书,或者说是人――书――人,更多的是手工操作,而数字化图书馆时代图书馆员工作的基本模式是人――计算机,手工操作被机器取代,工作人员通过计算机和计算机通讯网络来获取或提供信息服务,即服务手段自动化、自助化,服务对象社会化、虚拟化。数字化服务环境要求现在的图书馆员应该具有复合的知识结构和较强的沟通能力,良好的计算机素养和网络素养,较高的数据库使用、维护能力和一定的开发能力复合型人才。

针对当前图书馆专业人才短缺的现状,一方面要引进人才,引进能驾驭计算机开发、运算管理和维护的专业人才和知识产权方面的专业人才;另一方面要加大对现有图书馆员的培训,努力培养和提高现有图书馆人员的自身素质,使他们能够使用现代化的设备和掌握信息处理技术。

3.加强合作,共享图书馆有效资源

任何一个图书馆,其规模再大、经费再多,也无法收集齐全所有的出版物,更不用说非正式出版的文献资料了,任何一个图书馆,其规模再大、馆藏再多,也无法完全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需求,只有全社会的图书馆分工合作,共同建设,互借共享,才能有相对完整的文献资源的收藏,才能使读者的文献需求达到相对最高的满足率。作为学术、科研、教学都走在知识发展前列的高校,在数字化图书馆建设方面应率先实现资源共享。各高校图书馆之间必须加强合作,取长补短,携手共建共同发展。国家教育部应当成立相应的权威机构――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指导委员会,集中领导、统一规划、加强协调、分步实施;并根据理、工、农、医、文、法等各科性质,下设若干个分支委员会,具体分工、负责、指导各自学科范围内的数字化资源建设。而且各高校图书馆可以建立数字图书馆之间的联盟,对商业性数据库的使用进行协调、谈判、签署共同协议,并逐渐扩大到各地区、各行业、各部门图书馆,开发有效服务和达到共同发展,这样,避免重复建设,节约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最终实现整个数字化空间中的资源共享。

4.创新体制,实现新旧完美融合

现代图书馆发展的主体方向是实现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化图书馆技术完美融合。传统图书馆和数字化图书馆只是图书馆发展史上的不同阶段,并没有本质意义上的区别。现代图书馆务必要适应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充分应用各类信息技术和网络环境进行技术革新和服务创新。

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也应把握这一主体方向,进行全方位的技术革新和服务创新。数字化图书馆管理体制的改革要从文献处理一元化、馆藏建设虚拟化、读者服务自动化、馆员素质综合化、业务工作网络化等着手努力构建一个批判继承历史传统而又与时俱进,立足本馆而又面向外界的充满活力的新型图书馆。为了便于协作和真正实现资源共享,在对传统的图书馆管理体制进行改革的同时,对图书馆的预算与投资体制也要进行改革,对于高校图书馆来说,更应该改革一元化的投资体系,逐渐形成国家、社会、学校、私人多元投资体系,从而有效实现图书馆领域较为公平的竞争。

参考文献:

[1]王伟.新世纪高校图书馆馆员素质与理念的探讨[J].情报探索,2006(8).

[2]申蓉,贾国柱.试论图书馆人文化与技术化的融合[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7(06) .

[3]隋彦明.高校图书馆的专业队伍建设要顺应信息时代[J].科技咨询导报,2006(18).

上一篇:从大学生“时代特征”中探寻思想政治教育之路... 下一篇:浅谈家庭教育在人才成长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