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课和预见能力网上训练整合初探

时间:2022-06-13 07:06:56

综合实践课和预见能力网上训练整合初探

从最初单纯的预想预见能力网上训练课程进入课堂到与综合实践课程相结合已近两年的时间,学生从最开始的不知所措,到能写出作品,再到后来的轻松完成,经历过令笔者难以预想的过程,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下面对这个过程笔者提出一些不成熟的想法,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对预见能力网上训练的初探

(一)对预见能力网上训练的理解

预见能力是指当事人根据事物的发展特点、方向、趋势进行预测、推理的一种思维能力,是思维能动性的表现,是职业素养的重要条件,是职业核心能力。初中学生的预见能力,主要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利用预言家网络平台,通过一定时间、一定内容的训练之后,能够根据在学习过程中学习到的知识和自身经验,在与身边的同学、教师及其他人群进行交往时,对发生在身边的事情独立进行思考,对事物的发展特点、方向、趋势等进行预测、推理,果断进行判断并适当处理的能力。其目的是提高初中生获取信息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养成前瞻意识,养成良好的提前计划的习惯,掌握现代科学的思维方法,提高实际工作所需要的预见能力。其主要内容是话题训练。它的创新与突破之处在于改变了以传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可以摆脱书本的限制,学生通过互动型网络教学模式参与训练,注重的是对学习过程的评价,而不是学习结束时的考试结果,所以这门课的学习成果是结论得出的过程,而不是结论本身。

(二)预见能力网上训练在实际训练中的优缺点

[优点1] 学生喜欢上预见能力训练课

预见能力训练课程凭借着轻松的上课形式、精彩无限的互联网资源,没有考试压力,贴近学生学习、生活的选题,深得学生们的喜爱。

[优点2]学生的表现有进步

这门课程是一门经验类课程而非学科类课程,它的特点决定它的效果不是由一张考试卷的成绩来决定的,而是通过学生训练前后产生的变化,去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的。只要细心观察学生,我们就会发现:尤其在课上,大多数学生使用计算机打字、搜集资料,利用邮箱、利用平台已经游刃有余,想法也不再是几个字,搜集到资料时也会精简、整理,遇到喜欢的选题、看到好的言论会迫不及待地进行交流。

[优点3]学生已初步具备预见的潜质

经过反复的片段探究练习后,三分之一的学生对事情的处理、对未来的展望都已得到提高。他们的想象也不再是零散的,而是能够从多方面进行描述,设置出预想的场景,还会想到帮助别人,顾及父母等其他人的感受,甚至可以应对突发事件的发生。

[优点4]学生获得更多表现机会

预见能力训练课给性格内向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倾诉情感的平台。小朱、小王等同学发表预想诉说苦恼、表达愿望,在平台上非常活跃。小李发表多篇预想,参与很多评论,获得的积分很高,头衔也很高。也就是说预见能力训练课程的开设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展示自己、与外界交流的渠道,使他们的情感不再压抑,并能得到陪练教师真诚的帮助,使他们的人生轨道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缺点1]学生认识程度不足,能力训练流于表面

在上课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是学生对这门课程的认识不足,学习态度不端正,学生的想法质量较低,数量较少,时间越久此现象越明显。

学生在刚接触这门课时每个想法的字数为三、四十字,这些想法都没有经过深思熟虑,更不用提表现出预想场景及分析能力了。后来我们不断调整主题,又结合问题引导学生到网上使用百度等工具搜集资料,学生想法的字数多了,可又变成了简单的复制粘贴,还有个别学生把别人的想法直接嫁接给自己,这样的做法对于想提高学生分析能力和预见能力的目标毫无益处。对此,我们在班级内对好作品进行展示,以此调动其他同学的积极性,鼓励学生不要仅仅为了完成任务而想法,而是要表达自己的心声。

[缺点2]学生交流较少,时间越久越不注重交流

学生完想法后,如果不看其他同学的想法,也不关注其他人对自己想法的评论情况,就达不到培养学生预见性思维的目的。

二、对综合实践课程的认识

综合实践课程是一门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自主选择、直接体验、研究探索为学习课程的基本方式,以贴近现实的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践主题为课程基本内容,以学生个性的养成为课程基本任务的非学科性课程。综合实践课程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自身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 它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等领域,还渗透了信息技术教育。

综合实践活动强调以学习者的经验、社会需要和问题为核心进行课程的整合,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弱化学科界限;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强调利用信息技术等手段主动解决问题,加强中小学生的综合活动学习;活动方式强调学生亲力亲为,注重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实践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是开放的,活动的时空突破课堂时空的局限,向社会生活领域和自然环境延伸。综合实践课程的特点是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和自主性。

三、综合实践课和预见能力网上训练整合的优缺点分析

综合实践课仅凭在课堂上的分析和学生课后有限的实践活动,很难真正地实现综合实践,于是笔者把它和网络相结合,设计了一些片段探究和完整探究主题,对学生进行训练。比如结合我校是新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非常有品位、有特点,新入校的初一学生对每个楼层的主题都非常感兴趣,于是笔者想到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对学生进行爱校、爱国和理想教育。我校的办学思想是“在圣贤的光芒下成长”,校园内有一座孔子塑像和两块孔子游学的浮雕,因此实践活动内容就设计为“走近孔子”。

在“走近孔子”这一活动过程中,由于学生家里的相关书籍有限,学生对于历史年代太久远的孔子也没有多大兴趣,再加上初一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也非常有限,所以学生们只是粗浅地写了一些孔子的生平经历或名句,没有更深入的内容呈现。鉴于这种情况,笔者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搜集与孔子相关的信息向同学们展示,并按主题分类、分组,继续挖掘和展示,又让学生做了幻灯片并配音,最后放到“预言家平台”上进行大范围的展示,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学生的作品质量也很高,学生的认识层次也得到了提升。

后来我们又做了比较容易操作的主题――包饺子体验。第一步是动手包,第二步是讲述饺子的历史,第三步是展示。这个主题第一步是在家里完成的,要有录像或照片,第二步和第三步是在平台上,既有实践又结合网络,又对饺子文化有了深入了解,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以上我们看到,做了这几个选题让综合实践课得到了升华,也解决了预见能力训练课在长时间预想后学生麻木、兴趣缺失的尴尬局面。这样简单的实践与网络结合,取得的效果不错。但我们继续做更深入的实践探究时,比如与木耳、石油等相关的两个主题,学生就只在网上收集资料然后复制粘贴,对于需要自己动手做或者整理资料等活动表现得缺乏兴趣,不再积极,或者只是完成了比较简单的实践部分,没有到市场上做调查,所以也没有在真正意义上实现走进社会的目的。对此笔者做了反思,上网查资料的活动和微机课的实践重合,也不一定需要预言家平台,另外与综合实践的结合也没有对提升学生的预见能力起到多大的帮助,两者的结合笔者认为还是很不恰当的。

经过这一段时间的课堂训练和反思,笔者相信未来的预见能力网上训练中我们必将取得更好的成绩。

上一篇: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财政政策分析 下一篇:规范干部人事档案管理模式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