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时间:2022-06-13 03:02:01

如何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新课改明确提出要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将科学探究作为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因此,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必须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重视科学实验的探究?探究式学习侧重于对学习过程与方法的掌握,让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真正提高对问题的探索能力。

一、科学探究的简要认识

1.何为科学探究?科学探究本来是属于科学家研究未知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它要求科学家不能轻易地相信别人的结论,不能过于迷信权威,要依靠真实的依据证明某个观点的正确性。真实的证据可以来自于实践、实验等探索活动。

2.探究的大体过程。科学探究活动必须遵循一定的程序,之所以说它是科学的,就是因为有一定的探究程序,大体的过程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作出假设)、实验探索(验证假设)、实验的结论(得出解决问题的结论)。尽管某些探究活动的环节不一定完全这样,但大体变化不大,程序总体基本相同,因而被称为科学的探究。

3.科学探究的能力。探究出问题的结果需要很多种能力,比如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收集数据的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相互交流合作的能力等。这些能力应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慢慢培养,光听教师的讲解是无法培养的。

二、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策略

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关键在于让学生亲身去体验,那种读化学、背化学的学习方式无法让学生获得科学探究能力。只有重视学习过程,让学生亲身实践才能真正的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1.选择好课题,组织学生探究。初中学生的化学基础以及研究能力有限,不可能探究出深奥的问题来,况且,化学上有些实验存在着危险性,因此,必须选择好探究的课题,尽量为学生创造探究机会。比如,让学生探究加热KMnO4制取氧气的实验,先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然后按照两步来进行:首先,让学生讨论实验装置的连接以及在使用装置前应该考虑哪些问题,诸如气密性检查等问题。然后,让学生大胆地去操作实验。实验操作的细节不一定先向学生介绍或者解释,可先让学生在实践中摸索,出现了问题不一定是坏事,可以增加他们的实践经验,这样他们会记得更牢,而且便于转化为科学探究的能力。比如,有的学生在探究实验的过程中出现了如下问题:试管破裂了;水被吸入试管了;水槽里的水被染成紫红色了;等等。教师可以将问题拿到全班同学面前讨论,利用集体的智慧给予解决。

2.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要通过实验来探究问题,就离不开实验的设计,设计实验后才能着手进行实验。在某种程度上讲,实验设计能力可能比实验操作能力还要重要。因此,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设计实验能力的培养。比如,学习NaOH性质的时候,要探究它是否与CO2气体发生反应。该反应不像Ca(OH)2与CO2气体反应那样会产生浑浊的现象,反应是无明显现象的,肉眼观察不到。那么,怎么设计实验,让这个无明显现象的反应被“看见”呢?可以请学生试着设计,以培养学生的设计实验的能力。

3.开拓课外实验。课外教学在某种程度上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在传统的应试教学中,课外活动常常被教师布置的书面作业所代替,这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而且容易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课外,教师可以适当地布置一些探究性课题让学生通过实验去探索,这样有利于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提高。比如,学生了解到某些花瓣的汁或者用酒精浸过的花瓣液体可以做酸碱指示剂,由此联想到:河虾煮熟后也由青色转变成红色,是不是可用红色的河虾汤做酸碱指示剂?这是比较典型的借助初中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其科学探究的案例。教师可以提供必要的药品,让学生在家里进行实验探究,验证一下自己的猜想。类似的问题有很多,都是适合学生在课后探究的。如,人呼出来的气体里,氧气的体积是多少?头发的发质受酸碱溶液的影响大吗?将实验融入学生的课外生活中,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总之,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是新课改向我们提出的要求,作为新时期的教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踏踏实实地做好探究式教学工作。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只有让学生在反反复复的科学探究中去培养,一味地讲解是无法让学生获得真正的科学探究能力的。

上一篇: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化学知识的尝试 下一篇:生物课堂有效提问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