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性评价在小学课堂中的运用

时间:2022-06-13 01:13:23

激励性评价在小学课堂中的运用

摘 要:课堂评价语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课堂教学的组织起着调控作用,恰当的评价语能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的课堂评价只有基于对学生的理解和尊重基础上,激发他们探索的欲望,课堂评价语言才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课堂评价;激励性;小学课堂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步伐的推进,课堂教学领域备受关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关注发展”的课程评价。“评价不再是为了选拔和甄别,不是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而是如何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关注学生成长与进步的情况,并通过分析指导,提出改进计划来促进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这对教师评价提出了新的要求。

美国心理学家特尔福德认为,驱使学生学习的基本动机有两种:一种是社会交往动机,另一种是荣誉动机。后一种是一种更为高级的动机。它追求别人对自己的肯定、赞扬、尊重等,这两种动机都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心理基础。小学阶段正是个体自我概念逐渐形成的重要时期,特别是低年级小学生,尤其渴望得到权威人物(老师和家长)的肯定评价,这一年龄段的孩子所需要的心灵营养恰恰来自父母和老师的赞美、认同、肯定、称赞等。教师如果从这一层面上科学规范地运用课堂评价语言、激发唤醒学生的潜能,学生的学习效果会更加明显。

而我在多年的小学教学实践和观察中发现,很多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普遍存在这样的情况:课堂评价语过于单一,语言缺乏多样性,内容缺乏激励性;课堂评价语过于“呆板”,流于形式、缺乏针对性;评价语华而不实,空洞无物。为此,我在部分小学进行了一些调查实践和探究。

我所在的区共有11所小学,从中选取了5所有代表性的小

学。在选取学校时,为了使所选取的样本更具代表性,我分别从5所小学中各选取了2个班级,共计10个班级,兼顾了学生年龄、学校类型、办学质量等重要因素。

调查显示,三分之二以上的学生期望能得到老师的鼓励和赏识,他们对老师鼓励性评价的渴望远远高于其他,这正符合了小学生这一年龄层的认知特点。学生对教师的鼓励性评价有如此高的期望,表明了两种现象:(1)目前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还不能完全深入学生心灵,学生对来自教师积极、正向的评价有着强烈的渴望,这是增强他们学习动力和信心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提高课堂师生互动的手段;(2)学生对教师补充性评价和纠正性评价也有一定的需求,认为也是学习过程中必要的补充。可见,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相对简单的鼓励性评价就能够提高积极性,而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说,简单的鼓励语言要逐渐退出“舞台”,真诚的表扬、有一定深度的激励会更加激发他们探索的欲望。因此,教师对学生的引导、鼓励等方式要更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特点,“因材施评”才能使学生的状态发挥到极致。

小学阶段正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阶段。教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特征,根据不同的特点和认知水平施以恰当的评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待老师的表扬存在很大的差异。低年级学生普遍喜欢个人取向的评价,比如“你真棒!你真勇敢!”等,他们的学习动机也比较间接,往往是为了获得他人(比如老师、同学等)认可和赞扬;而高年级学生往往具有较为直接的学习动机,主动意识逐渐建立起来,他们对简单的个人取向的表扬会觉得很“无趣”。随着心理的不断成长和成熟,高年级学生更加注重“精神”层面的评价,一个肯定的眼神、一次轻轻地点头都能够激起他们的动力。

通过近两年的跟踪调查,对自己的课堂用语进行了优化和筛选,着力构建以激励性评价为主体、评价形式多样为特征的评价方式。

教师的课堂评价只有基于对学生的理解和尊重基础上,充分尊重个体差异,才能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课堂评价语言才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要使课堂评价语更加具体化、人文化、差异化,努力做到启迪优等生、欣赏中等生、激励学困生,心怀每一位学生,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评价是调动学生主体性的有效机制,在教学中要通过评价来激发学生参与的主动性,体验学习的成功和喜悦。教育不是在苛责声中消磨孩子的自信,而是在激励声中激发热情、张扬个性。

参考文献:

杨向东,崔允t.课堂评价[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0.

上一篇:我认识的文定中 下一篇:如何有效应对低年级学生“告状”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