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埋暗挖隧道穿越铁路防护施工

时间:2022-06-12 09:40:58

浅埋暗挖隧道穿越铁路防护施工

摘要:本文以北京地铁6号线工程五路居站-慈寿寺站区间出入段下穿铁路五路站主体结构工程为写作案例,主要阐述浅埋暗挖隧道穿越铁路防护施工措施,以总结地铁修建过程中各项加固防护措施的成功及不足之处为目的,撰写本论文。

关键词:浅埋暗挖穿越铁路;二重管无收缩双液WSS工法注浆;扣轨加固;自钻式锚管;

中图分类号:U45 文献标识码:A

一、既有铁路概况

出入段线隧道下穿处铁路为大台线五路车站,地表共有4股道,自南向北一次为1道、2道、Ⅲ道、4道,其中Ⅲ道为50kg/m钢轨,其余三股道为43kg/m钢轨,非电气化铁路,木枕;

二、工程水文地质

暗挖隧道埋深约15米,地层划分,可分为:人工堆积层、新近沉积层以及第四纪沉积层。

根据勘察单位提供的成果资料,在钻孔深度45米范围内实测1层地下水,按赋存条件属于层间潜水(三),含水层为卵石⑦层,水位标高为21.47~23.06m,埋深为31.20~32.10m。

三、线路加固措施

(一)纵横梁及3-5-3扣轨加固

线路加固采用纵横梁及3-5-3扣轨加固,线路加固里程为大台线 K0+324~K0+424,全长100m。

(1)加固前将加固范围内的43kg/m钢轨更换为50kg/m钢轨,枕木全部更换为长木枕。纵横梁下按照设计要求设置混凝土支墩防护结构。

(2)扣轨轨型为43kg/m钢轨,要求道心扣轨间隔均匀,并在主轨与扣轨腰间放置间隔木,防止连电。钢轨接头应错开1.0m以上,扣轨完成后扣轨两端钉固临时木梭头。

(3)隧道施工期间,对线路的方向、高低、轨距、水平及各部螺丝进行检查并随时调整,检查在列车经过前后各进行一次,以保证列车的行车安全。

(4)扣轨施工完成后以及拆除扣轨和恢复线路正常运营前,均应对道床进行捣固,以保证道床的稳定。

(5)线路加固期间,应报计划申请慢行点,要求行车速度不超过45km/h。

(二)隧道内地层加固措施

(1)WSS工法注浆加固原理

注浆时在不改变地层组成的情况下,使颗粒间的空隙充满浆液并使其固结,达到改良土层性状的目的。其注浆特性是使该土层粘结力、内磨擦角值增大,从而使地层粘结强度及密实度增加,起到加固作用;注浆加固后强度:卵石层达到25~30kg/cm、细中砂层达到15~20kg/cm、粘土层达到10~12kg/cm;

(2)WSS工法注浆量的计算原则

注浆量的估算公式按下式进行:Q=Anα(1+β)

式中:Q----总注浆量,m3;A----注浆范围体积,m3;n----孔隙率,%;

α----浆液填充系数(0.7-0.9);β----注浆材料损耗系数;设计中, nα(1+β)统称为填充率, 填充率按下列参数选用:

杂填土,填充率为30%~35%。

粉质粘土、砂土,填充率为20%~25%。

粉细砂、砂层,填充率为40%~45%。

中砂、中粗砂,填充率为50%~60%。

卵石层,填充率为60%~70%。

(3)WSS工法注浆压力的选定

P=KH;

式中:P——设计注浆压力(终压值)(Mpa);H——注浆处深度(m);K——由注浆深度确定的压力系数;(取值:0.021-0.020)

(4)WSS工法注浆施工方法

加固范围为隧道外扩2米范围,10米为一循。采用洞内辐射注浆工艺,先上后下,先外后内,注浆采用后退式分段注浆,布孔间距为0.6m×0.8m布置,成孔为小型钻机,采用AC、AB液注浆。

(5)注浆浆液配比及含量

(6)WSS工法注浆主要机械设备及配置

注浆设备采用75—A型钻机两台、SYB—60/160型注浆泵二台、SJY—双层立体式搅拌机一台。

(三)路基注浆加固措施

路基注浆加固里程为大台线 K0+334~K0+434,全长80米。宽度为线路中心以外各5.0m,加固深度为路基下1m至隧道顶,注浆型式采用自钻式锚管注浆工艺。

(1)根据浅埋暗挖隧道穿越铁路情况确定锚管孔位,孔位误差不大于100mm,孔倾角误差不大于3°,孔径误差+20mm、-5mm。

(2)锚管采用外螺纹φ25锚管,孔深应大于设计长度。当遇不明障碍物和地下水时,马上停工,待查明原因并妥善处理后再行施工。

(3)自钻式锚管注浆采用PS.A42.5普硅水泥拌制的水灰比为0.50的纯水泥浆,水泥浆应随用随拌。

(4)自钻式锚管注浆随打随注,并应在锚管打入深度后补浆保证孔内注浆饱满。

(5)第一次注浆:按照要求进行注浆,做好现场记录;

(6)多次注浆:第一次注浆后按照要求进行多压力补浆,做好现场记录。

(7)根据注浆反浆情况,确定是否需要多次注浆,做好现场记录。

四、监控量测实施

(一)洞内外观察

包括工作面观察及已施工区段观察两部分:工作面每次开挖观察一次;当地层基本稳定无变化时,每天进行一次,对已施工区段每天观察一次,同时还应观察地表沉降等,观察后要做记录。

(二)地表沉降监测

地表下沉量测应在开挖前H+h(H为隧道埋置深度,h为隧道高度)处开始,直至支护衬砌结构封闭,下沉基本停止时为止。量测方法利用精密水准仪和铟钢塔尺,按照一定的量测频率和时间进行观测,并做好记录,绘制散点图。

(三)初期支护位移量测

(1)拱顶下沉量测

沿隧道轴线方向每10m设置一个量测断面,3个测点采用钢环预埋在拱顶初期支护中,用精密水准仪和经校验的钢尺进行测量。

(2)洞内收敛量测

使用收敛仪量测断面间距10m。该断面与拱顶下沉量测断面为同一断面,每断面设6对测点,采用收敛仪进行量测,通过测微计读取隧道周边两点相对位置的变化,从而计算出该两点在连线上的相对位移值。

(3)控制标准

当拱顶下沉达到20mm时,加强监测频率,当监测数据达到或超过30mm时,停止施工。修正支护参数后方能继续施工。洞周收敛位移控制基准值为20mm。

(四)暗挖施工下穿铁路监控量测

为确保线路运营安全,根据设计及工务段要求,在完成线路加固后,利用列车运行间隙,在线路影响范围内的轨面上每5m布设一排。在隧道中线位置左右平均分布50m范围内,每排12个测点,测点以钢钎插入地下,顶部涂红油漆(钢轨上仅涂红油漆)作标志。

(五)路基注浆过程中施工监控量测

(1)轨道几何尺寸的量测

轨道几何尺寸的量测指对两根钢轨水平位置和内外侧超高进行量测;监护人员首先对轨道的原始几何尺寸进行采集,并记录在明显位置,注浆的过程中通过量测数据来控制注浆。

(2)轨面隆起观测

轨面隆起观测包括注浆范围内轨面隆起量观测和轨面隆起量观测;通过量测数据来指导施工工序,控制注浆压力和注浆量来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

参考文献

[1] 王梦恕,等.地下工程浅埋暗挖技术通论.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年12月1日.

[2] 崔玖江,崔晓青. 隧道与地下工程注浆技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年5月1日.

上一篇:隧洞开挖在散体结构洞段的处理技术措施 下一篇:2#石灰窑卷扬系统变频器升级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