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长跑运动员速度耐力的训练方法浅析

时间:2022-06-12 06:30:11

中长跑运动员速度耐力的训练方法浅析

一、发展中长跑运动员的力量

发展速度耐力而进行力量训练时,应着重发展运动员的爆发力和力量耐力。因为爆发力的提高能够使运动员提高动作频率,加大移动速率,力量耐力的改善和发展,能够有效地延长持续奔跑的时间。

(一)发展爆发力的方法

1.快速用力法:特点是以最快的收缩速度克服一定的器械重量。(1)快挺举:运动员用杠铃30公斤快速做挺举20次后,加速跑60米。每次做三组。(2)负重杠铃40公斤做半蹲跳起,每组15次后。加速跑60米,每次做三组。(3)负重杠铃60公斤做半蹲跳起,每组15次后。加速跑60米,每次做三组。

2.超等长练习发展爆发力的方法和主要内容有:跳深练习和各种跳跃练习,如进行原地纵跳,蛙跳,连续跳台阶,跳栏架,多级跳,跳箱练习在斜坡上做交叉跳等。

(二)发展力量耐力

1.极端用力法。训练时做极限的重复,直到完全不能再做为止。其负荷特征为最大负荷强度的50%—70%.训练时把学生分成两组,每两个学生配合用橡皮带做拉伸跑400米,两个同学都记在腰上,前面同学用力拖拉后面的同学,形成一拖一的练习,然后交换。

2.循环训练法。根据训练任务,建立若干个联系点,队员按照顺序,路线,要求依次练习完成。负荷特点是负荷量大,各点负荷持续时间短,休息时间短。循环次数一到三次,可根据队员特点和具体情况定。

二、发展中长跑运动员的速度

绝对速度的优势是获得优异成绩的基础,充分发挥队员的速度,提高速度储备能力,是提高和改善中长跑运动员速度耐力的关键。主要采用重复训练法。

(一)练习强度

1.采用90—100%的大强度做变速跑,使队员精神高度集中,也有利于达到最大速度水平。2.是采用85—90%的强度做变速跑,延长训练时间,防止过早疲劳损伤,便于改进和巩固运动技术。

(二)练习持续时间

队员在进行速度训练时,每次练习时间不能太长,应在30秒左右,这样有利于促进磷酸原供能能力的加强,持续时间不能太短,当疲劳出现,不能继续保持最大速度时,则应停止训练。

(三)练习重复的次数

做变速跑4000米时,奇数百米加速跑,偶数百米慢跑,做跑的动作,但不能走,调整自己的状态。

(四)间歇时间

这与队员的相对恢复为原则,和队员的水平有关,我一般是以队员的脉搏为准则,达到120—140次后在进行下一组。

三、发展中长跑运动员的有氧耐力

发展中长跑队员的有氧耐力,应以有氧代谢功能为主,训练强度要相对小些,对一般队员心率在130-150次,优秀的队员在150-170次之间。按这个强度进行运动训练,可使队员体内的有氧系统得到改善,心肺系统的机能水平,肌肉供血和吸收氧的能力得到提高。可使心输出量增加,可使心脏容量增大。即强度小,时间长的运动。可使队员的有氧系统得到改善,心肺功能得到提高,肌肉供血和吸氧的能力得到提高。

四、发展中长跑运动员的无氧能力

由于队员在比赛中机体内会产生大量乳酸,会使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受到抑制,影响运动能力。在训练中对队员进行乳酸积累适应的训练,使机体对乳酸产生适应,增强机体的耐乳酸能力。使队员的有机体维持长时间糖酵解的活性,利于血乳酸的累积和训练效果累积,以提高自己的最佳成绩。

五、中长跑比赛的战术和体力的合理分配

中长跑的战术在比赛中占有很大比重,战术训练应该根据运动员的个人特点而制定,是采用跟跑还是领跑,要根据运动员的性格,速度,耐力而制定。在比赛中已取得比赛的胜利为目的,创造优异成绩的可能就很小。要想跑出自己的优异成绩,就要进行合理的体力分配,合理分配体力要求运动员对速度的感应有一定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形成需要一个训练的过程,在训练中要对感应能力进行培养。根据个人的特点,逐步形成自己的战术风格。例如800米,可以将赛段进行合理分配,我在比赛时,前300米以80—90%强度进行加速跑,中间200米进行调整自己的呼吸,加大步幅,减小频率为最后冲刺做准备,后300米逐渐加速,加大摆臂幅度和频率,最后150米全力冲刺,往往取得自己的最好成绩。

六、运动员的心理素质

运动员的心理素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90年代马俊仁教练就很重视队员的心理素质的训练,意志品质薄弱的队员宁可放弃。所以才培养出王军霞等世界冠军,多次打破世界纪录。队员在训练中要学会心理放松,做好心理准备及控制自己的情绪等等。心理素质过硬的运动员往往会取得好成绩。

七、注意训练后的恢复

有训练就有疲劳,疲劳得不到恢复,就谈不上高强度的训练,更谈不上运动成绩的提高,而且很容易出现受伤。所以在训练后要进行恢复训练,如进行放松慢跑,队员之间进行互相按摩,进行肌肉的放松。有条件的可以洗热水澡进行放松。

总之,速度耐力训练是对运动员身体素质的综合训练,在训练中,要合理安排训练计划,合理安排训练强度和运动量,注意队员的身体素质变化,调整训练计划,使训练科学化,合理化,使队员取得最佳成绩。

上一篇: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分析 下一篇:论体育产业人才培养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