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培养“和谐班级”的尝试

时间:2022-06-12 04:52:37

中职学校培养“和谐班级”的尝试

【摘要】“和谐班级”是中职学校班级建设的重要目标。在实际建设过程中,营造家庭式氛围、实施自我管理、适时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中职学校培养“和谐班级”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和谐班级 中职学校 班级管理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我国目前乃至今后相当长时间内的一项基本任务。目前,中职学生的思想道德现状不容乐观。学生心理素质不高,道德品质不良,校园冲突频发等现象不仅扰乱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也给学校管理工作带来很大压力。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基本单位,班级在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中发挥着极大的作用。因此,做好中职学校班级建设的工作势在必行,班级建设成为摆在中职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班级管理工作是班主任工作的重中之重,由于中职生的特殊性,班级管理也要有针对性地实行创新。中职生基本都是因各种原因而难圆大学梦的一个特殊群体,其心理特征主要表现为:自卑感严重,但反抗性强烈;思想意识活跃,但学习动机缺失;自我意识增强,但自控能力不足。对于中职生的管理是一件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笔者在多年的中职班级管理工作实践中对中职学校的班级建设工作做了许多的探讨,尝试提出了建设“和谐班级”的若干措施。

一、营造家庭式氛围

中职学校的学生绝大部分来自农村或城市的弱势家庭,他们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做生意。一些学生的父母离异,他们来自于单亲家庭。渴望父母的关爱,期盼家庭的温暖成为这些学生的内心需求。班级管理中,营造家庭式氛围成为班级建设的重要措施。

师爱是一种高尚的情感,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班级管理中,营造家庭式氛围,班级具体的管理者即班主任首先要了解学生,认清其思想行为特点。为了尽快深人地了解学生,班主任应充分利用各种途径与学生接触、交往。具体可通过谈心交流、走访学生家庭、阅读学生生活日记等多种途径进行。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在班级管理中,营造出家庭式氛围,使学生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很重要。当然,要让每一位学生都感受到这一点,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学生遇到困难或出现思想问题时,了解详情,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是最好的爱的方式,也是最好的教育行为。班级管理中,笔者实施过许多成功的教育案例。现举一个营造家庭式氛围,建设和谐班级的案例予以说明。新学期开始,学校举办广播操比赛,要求每个班级都要认真准备,积极参与。可是笔者发现一位同学就是不配合。每次练习的时候,这位学生总是拖拖拉拉,无精打采的,上课也是这样,这引起了笔者的关注。通过与学生的谈话,了解到这位学生的父母都在外地,他没有人照顾,也没有人约束,还要照顾年幼的弟弟。没有约束,使他放纵自己,经常上网到深夜。了解情况后,笔者一方面表扬了他懂事,因为他自己还是个孩子,就能照顾弟弟;另一方面委婉地批评了他沉迷上网,并告诉他家里遇到困难时一定要求助于班主任,要相信班集体。班主任真心的关爱,同学们的热情帮助,促使这位同学努力去改变。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这位同学有所改变。在一次班会中,笔者肯定了他的努力与进步。后来,这位学生逐渐成为一名认真负责的班干部,成为班主任的得力助手。这是一个营造家庭式氛围,建设和谐班级的成功案例。

二、实施自我管理

(一)精心挑选、合理配置班干部。

班集体是学生自己的集体,优秀的班级离不开一支优秀的班干部队伍。初接新班,笔者一般采用毛遂自荐的方式并参考学生的档案鉴定,以尽量发挥学生的优势和特长。为提前配备班干部,我还成立临时班委会。临时班委会工作一段时间,再进行综合评定,通过学生测评,称职的继续留用,不称职的调整,让有组织能力、品学兼优且又愿意为同学服务的优秀学生当选为班干部,以树立班级正气,形成良好班风。

(二)实行分级管理、各司其职的管理体制。

搞好班级管理不仅是班主任和班干部的事,也是大家义不容辞的职责。只有提高全体同学对班级的认同感和凝聚力,才能形成一股合力。在这个过程上,团结协作尤为关键。班干部要密切配合、齐抓共管,要以身作则,用自身的楷模行为去感染同学、号召同学。同学间要以大局为重,为实现共同的目标、为建设良好的班级环境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必须拥有一批团结在班主任周围的积极分子,组成集体的核心,通过这个核心去带动全班同学努力实现集体目标。笔者在班级管理中实行“分级管理制”。班级实行四级管理,一级管理:四名班委,班长、副班长、学习委员、团支书,为班内核心力量,负责班级中的各大项工作,如学习委员负责指导督促课代表的工作,生活委员负责指导督促值日组长的工作等;二级管理:大组长和小组长,分管各组的学习和卫生;三级管理:科代表,负责各科的学习情况,并及时反馈给任课教师;四级管理:职责长负责班内各项小范围工作,如:“灯长”、“桌长”、“门长”、“窗长”等,分别负责相应职责。四级管理使每个学生都是“官”,都是班级的主人;使班级的每一项工作都有学生负责,每一样物品都有学生管理。人人参与、分级管理、各司其职的自我管理体制,能使学生学会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自主意识明显提高。

(三)正确引导,管而有道。

班干部应在使用中培养,在培养中使用。班干部虽然是学生中的优秀分子,但他们毕竟是学生。对于他们不能过分苛求、指责,特别是在他们工作出现失误的时候,班主任要教给班干部正确的工作方法,帮助他们妥善处理好学习和工作之间的矛盾。班主任还应定期对班干部的工作方法进行培训指导,给他们讲解工作的要点;应定期召开班干部会议,检查落实情况,总结得失,并加以纠正,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必须严厉批评班干部在班级中的不良行为,鼓励他们以身作则并带动其他同学,促进整个班级树立良好班风。

三、适时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当今世界是个多元世界,学生的信息渠道广泛,观念意识较强,他们多了一些主见,多了一些个性。同时,由于社会、家庭及学生自身等方面的原因,中职学生心理中多有不满、烦闷、逆反、嫉妒、自卑、焦虑、急躁等不良情绪。同志在《关于教育的问题的谈话》中指出:“正确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使他们能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是关系我国教育发展方向的重大问题”。如何加强与学生的心理沟通,拉近师生的距离,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成为建立和谐班级的又一主要问题。抓住教育时机,适时进行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班级建设的必要措施,具体实施时可通过以下途径进行。在打消学生自卑感、失落感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制定奋斗目标。

(一)召开主题班会。

班会活动既增进同学间的互相了解,又同时增强了班集体的凝聚力。召开主题班会,充分利用班会的教育功能,组织学生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班会活动,既能体现学生的主人翁地位,又能和学生共同探讨他们的喜、怒、哀、乐,使一些不良情绪消灭在萌芽状态中。

(二)引导教师广泛参与。

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仅依靠班主任是不够的,还应该依赖于全体教师的广泛参与。班主任要调动全体教师广泛参与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中来,发挥教师集体的教育作用。全体教师要本着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主的原则,不断更新观念,尊重学生,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进而形成良好健康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势必会形成良性循环。学生信任教师,把教师当作亲人、朋友,会促进学生对教师所授课程的喜爱,兴趣提高了,学习成绩也就提高了。良好的师生关系,还能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和自信心,又能培养人际交往能力,这将有利于完善学生情绪状态,促进人格及身心的健康发展。

(三)指导家长积极配合。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仅仅依靠学校是不够的。学生的心理问题,学校只能在极有限的时间和空间进行矫正和引导,社会环境和家庭影响尤为重要。取得家长的合作,帮助家长发挥教育功能,对于改善和预防孩子的心理障碍,帮助孩子成才极为重要。青春期的性教育、人际交往技巧和意志力的培养等都需要发挥家庭教育功能。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与学生家长加强沟通,时刻关注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给予家长适当的指导,给予学生及时的疏导。家长的积极配合,有助于班主任顺利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和谐的班集体能以熏陶、感染、凝聚、激励等方式,促进学生的志、情、意、行等方面和谐地发展。营造家庭式氛围,实施自我管理,适时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中职学校构建和谐班级的有效措施。

上一篇:我国保障房建设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研究 下一篇: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改革高中数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