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护理要注意的细节

时间:2022-06-12 04:47:42

内科护理要注意的细节

摘要:本文从病情观察、正确执行医嘱、静脉输液3方面讨论可能导致内科医疗纠纷的潜在风险。预防和杜绝因医护工作而引起的医疗纠纷。目的在于维护患者权益的同时用法律对护理人员进行自身保护。

关键词:内科护理 安全因素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6-0180-02

内科疾病多有病程长,患者身体素质差,病情多变、治疗效果不及时或不明显的特点。因此,内科护理的安全细节是保障。

1 病情观察

1.1 对药物作用的观察。任何疾病都有一定的发展及变化过程。对治疗中的患者,要掌握其药物的疗效及副作用以便观察治疗效果或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例1:患者,男,66岁。诊断:2型糖尿病并酮症。一次输液途中护士巡察时发现患者面部稍苍白、出汗、反应迟钝、四肢冰凉、苍白,立即询问患者。诉视物不清,考虑低血糖反应立即停止静滴含胰岛素的治疗予高流量吸氧、保暖并传呼医生急测血糖,静注50%葡萄糖溶液40mL、双管静滴10%葡萄糖溶液,在此后8min患者的症状渐加重。呈衰竭状神志恍惚渐昏迷;立即胸外心脏按压、静注肾上腺素、洛贝林等抢救30min,上述症状逐渐好转,神志转清。治疗10d酮症消失,血糖恢复正常。例2:患者,男,35岁,全身浮肿1周。诊断:急性肾炎。青霉紊皮试阴性医嘱青霉素240万U加5%葡萄糖溶液100mL静滴2次/d。首次青霉素静滴完毕时,出现恶心呕吐、腹泻,观察患者无喉痒、皮疹、胸闷、气促等并报告医生。考虑为青霉素用量相对过大的毒性反应即肌注胃复安10mg、维生素C 1g加入5%葡萄糖溶液50mL静滴并床旁观察病情变化;15min后上述症状逐渐消失。医嘱调整为每日青霉素首次160万U、末次80万U分别加5%葡萄糖生理盐水100mL、50mL静滴,在6h后再次应用青霉素治疗的整个过程密切观察病情做好抢救的准备。至静滴完毕无不良反应。治疗8d浮肿消失精神渐好。准予出院疗养。

1.2 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病情变化不确定、身体素质差或病程长,易致并发症。例3:患者,男,65岁。诊断: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治疗途中患者烦躁不安、神志逐渐恍惚诉要解大便。护士嘱其床上用便盆解便,并指导陪护协助。患者诉排便困难。要求上厕所。这时护士耐心解释不能站立或外出,以免加重脑缺血缺氧而发生意外。该患者因脑缺氧致迷走神经兴奋性增加,产生便意的错觉。因此针对病情发展向患者及时交待、强调危害性或意外情况很重要。

1.3 正确执行医嘱。

1.3.1 强化查对意识,层层把关,保证安全。按医嘱执行是护士的职责,对医嘱质疑和把关是护士的义务和人道本职。由于工作繁忙、重复性强等特点可导致思维的晕轮效应及定势作用,医生不易发现自己的缺陷或失误,尤其是关键字、用药量,遇有质疑护士须经医生核实后执行。

1.3.2 了解疾病的病理生理变化,避免盲目执行医嘱。如白血病患者高热时,医嘱物理降温,护士不应选择酒精浴,因为患者凝血机制低下,酒精刺激易致皮下出血或加重出血。

1.3.3 遇特殊、贵重药换批号,若与医嘱剂量不符,及时通知医生,供调整用量之参考,为一些患者保证用量节约开支。

1.3.4 口头医嘱除急救、手术时外不予执行。执行时须复述强化或反问一遍以提醒查对、避免口误。若有病情加重或异常表现,对医生未经直接床旁查看病情的医嘱要质疑,特别是用在镇静、镇痛类药时,应考虑区分病情变化是患者心理精神因素所致还是组织器官实质性病变所致,以避免掩盖病情,延误治疗或失去抢救机会。

2 静脉输液

2.1 内科疾病静脉输液时对药量、速度要求较严格多数患者1d有多份少量的输液计划,对这样的输液计划。用大空针测量较准,特别是对心肺疾病、肾功能衰竭患者及患儿输液量更应严格准确,否则易加重其功能负担导致损害。速度:首先了解病情及输液计划,评估所需滴数决定选用型号适宜的针头。一次性使用分装袋式输液器,连接7号、5.5号静脉输液针头时,开大调节器,等渗液为24~27滴/mL或25~29滴/mL,高渗液是1~2滴/mL。根据病情、液体量、药量调整滴速及时完成治疗。

2.2 老年人多皮肤松弛,特别是长期慢性病患者,四肢皮肤弹性差,血管细曲易移动、脆性大,致静脉穿刺及固定、输液计划的完成较困难。穿刺前应放低准备输液的血管位置,或肢体下垂,对肢体冰凉者给热敷,使血管充盈,利于穿刺。四肢明显水肿的患者,血管走形隐匿,触摸时感觉不明显。并且皮肤易皲裂,即使穿刺成功后,穿刺侧肢体在静滴过程中随着时间延长而肿胀,不易顺利完成治疗。因此穿刺时应根据血管走形的解剖方位来寻找,用手拇指或掌轻压穿刺部位使血管显现。对上述较难的穿刺要仔细、耐心操作轻、进针稍缓慢争取一次穿刺成功。成功穿刺后应稳妥固定、摆放并交待穿刺局部的保护。浮肿患者静滴中。应将输液肢体放在高一些的位置,以高于胸腹为好,以利静脉回流和输液的顺利完成。对以上情况的输液,固定、拔针也应注意,因皮肤松弛易撕脱伤,血管移动性大,不易固定。浮肿者皮肤易发生破裂伤,伤后渗出难以控制。皮肤不易愈合因此输液固定不宜用医用输液贴之类黏性强的胶贴应,用时应先在治疗巾等布类上粘贴一下,降低黏性后再取用。以免解除固定时困难。解除固定时操作者须双手密切配合。一手拇指轻压固定处,另一手缓慢、轻轻撕开固定,避免用力过快过大造成皮肤撕裂。

参考文献

[1] 叶奕乾.心理学[M].北京:中央广播大学出版社,1995:393~395

[2] 李珍.安全护理之我见[J].实用护理杂志,1999,15(3):59

[3] 于文秀.内科护理要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拓展新的内涵[J].中外医疗,2009(19)

[4] 王春凤.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观察[J].中外医疗,2009(10)

[5] 涂燕喜,林少珍,何芳.影响门诊静脉输液的安全因素及对策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18)

上一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胃肠功能衰竭的护理 下一篇:浅析颅脑外伤的急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