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兴国山歌的音乐特征

时间:2022-06-12 04:26:16

试论兴国山歌的音乐特征

【内容摘要】江西兴国是著名的山歌之乡,兴国山歌千百年孕育,千百年传唱,成为我国民间艺术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文章以兴国山歌为研究对象,探究它的音乐特征以及它在当代音乐作品中的继承和发展,以彰显兴国山歌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

【关键词】兴国山歌 音乐特征 当代作品

兴国县位于江西省南部,隶属赣州市。地貌以低山、丘陵为主,并形成以县城为中央的小盆地。相传唐末南迁的客家人及其后裔把中原的古风遗韵和当地的土著文化相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兴国山歌。

兴国山歌起源于劳动,最初是在山野田间相互唱和的一种朴实通俗的山歌,也称为遥唱体山歌,表演形式为演唱者一方唱,一方和,及时表达和交流内心丰富的情感。宋朝中叶,闽西一带的一种叫“跳觋”的客家民间民俗活动流传到兴国,并与当地的山歌相互融合,形成了一种新的表演形式。兴国山歌也由山野田间的室外山歌拓展到有故事、有人物、有情节的室内山歌。

兴国山歌古朴原始的音乐风格,灵活多变的形式和手法,生动活泼的语言,以及极富个性的音乐旋律,深深地扎根于人民心中,历经千百年而不衰。2006年,国务院将兴国山歌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而它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是值得我们深入探索和研究的。

一、兴国山歌的音乐特征

(一)调式调性

兴国山歌通常采用五声调式。由于山歌是以腔从字的即兴行腔为歌,所以在不同程度上会出现五声调式音列以外的偏音,这些偏音时值较短,一般在弱位上,有时是以经过音或辅助音的方式出现。兴国山歌主要分为羽调式山歌和徵调式山歌两大类,通常以“羽、宫、商、角、徵”和“徵、羽、宫、商、角”为基本音阶行腔,落音在“羽”上为羽调式,落音在“徵”上为徵调式,羽调式色彩的兴国山歌占绝大多数。如谱例1:

谱例1:《高山??上开良田》

谱例1就是典型的五声g羽调式,以“羽、宫、商、角、徵”为基本音阶行腔,乐句“尧舜登基一百年”和“高山??上开良田”的最后都落在主音g羽上,而这两乐句的跌板处(兴国山歌在落韵时结束在主音上,当地人称之为“跌板”)采用了切分节奏,并在音调上用主音g羽向上构成小三度,再下行回到主音,使旋律稳定在羽调式上。乐句“苟不教性乃迁”和“早晨日头夜变天”的最后都落在c商音上(“天”后面的g羽音属于装饰性经过音),与主音构成纯四度。以“羽”和“商”为骨干音构成四度跳进音型,是羽调式常用的手法。第一小节中出现的“变宫”是一个偏音,只是演唱行腔过程中的经过音。

谱例2:《劳动妇女学犁田》

谱例2是a徵调式的山歌,以“徵、羽、宫、商、角”为基本音阶行腔,乐句“劳动妇女学犁田”和“满脸泥浆笑连连”的最后都落在主音a徵上,“学犁田”和“笑连连”这两个跌板处也采用了切分的方式以扩展节奏,并在音调上用主音a徵向上构成大二度,再下行回到主音,使旋律稳定在徵调式上。这是典型的五声徵调式。

在兴国山歌的旋律中,常常会在羽和宫之间的小三度音程中出现偏音“变宫”和“闰”,从而构成六声调式,分别是“羽、变宫、宫、商、角 徵”和“羽、闰、宫、商、角、徵”的音阶结构。

谱例3:《韭菜开花一条心》

谱例3是六声升g羽调式的山歌,以“羽、变宫、宫、商、角、徵”为基本音阶。升f徵音仅仅是以装饰音倚音的方式出现,b宫音也只是在两个跌板处以主音的上方小三度的色彩音出现,起巩固羽调式的作用。而升a变宫音却在第一小节、第三小节、第四小节、第九小节和第十一小节中频繁运用,有的还处于重要的强拍位置。

兴国山歌整曲除了是单一的羽调式或徵调式以外,有时还会出现离调、转调和调式交替的情况。

谱例4:《兴国山歌对唱》

在谱例4中,第一小节到第十四小节最后的音落在g羽音上,是规整的g羽五声调式,而后旋律发生变化,从第十五小节到全曲结束,调式由g羽五声调式转换成了g徵五声调式,这是典型的同主音的调式交替。

以五声音阶为主,以六声音阶为辅;以羽调式为主,徵调式为辅;以单一调式为主,调式交替和转换为辅是兴国山歌在调式调性上的重要特征。

(二)变化多端的节奏

兴国山歌中很少运用单一节拍,一般都是将多种拍子交替使用。如谱例3中用了4/8拍、5/8拍两种拍子进行交替,使得节拍中的强

关系变得十分复杂。在第三小节和第四小节就运用了4/8拍向5/8拍的转换,在第四小节和第五小节中又由5/8拍转回4/8拍,接着又转为5/8拍,全曲根据音乐情绪的发展频繁转换拍子。

兴国山歌的节奏型也是丰富多样的。兴国山歌是以七言四句体为基础的,其基本节奏型为(хх хх ︱хх х︱),而在落韵乐句,节奏型通常是(хх хх ︱хх·︱х-︱),这是基本节奏的变体,以加强乐句的收束感。由于衬字、衬词的灵活运用,打破了山歌的基本节奏型,使其节奏更加自由多变。

如谱例3:“新打剪刀难开口”本是(хх хх ︱хх х︱)的节奏,加入了衬字“介??”“格”“是”和“是??”后,节奏就变成了(хх х хх х хх ︱х хх х хх︱)。 “六月火笼难前身” 本是(хх хх ︱хх х)的节奏,加入了衬字“格”“就”和“啊嗬嗬”后,节奏就变成了(х хх х хх ︱ х х х хх ︱х-︱)。虽然打破了规整均衡的状态,但更多地体现了兴国山歌之节奏的灵活性和动力性。

(三)丰富多彩的润腔

兴国山歌中润腔的运用非常普遍,常用滑音、倚音、波音等对旋律进行润饰。这些润腔多是依据客家方言“依字行腔、以词正音”的特点对唱腔旋律做调整。滑音是最常见的润腔,多用于乐句或整首乐曲的结束。大量使用的倚音主要是依据歌词声调的变化而变化。波音在山歌中也运用得较多,一般根据兴国方言的习惯特点而决定采取上波音或下波音。  如在谱例2中,使用了大量的滑音,根据旋律的起伏和客家方言发音的特点,分别使用了上滑音和下滑音,第十七小节和第十八小节是在句中运用了上滑音,第二小节、第八小节、第十小节、第十四小节、第十六小节和第十九小节是在句尾运用了下滑音,起到收腔的作用。第二小节和第十四小节使用了波音,分别修饰“哎”和“哥”字。第一小节、第七小节和第十一小节用了三度倚音。旋律虽然起伏不大,但是由于润腔的运用使得旋律的音乐性加强,曲调更为婉转悠扬。

(四)特有的发端语和呼应语

兴国山歌每首歌头前都有一句特殊的发端语——“哎呀嘞”,这是客家方言中的感叹语气词。“哎呀嘞”既是全曲的引子,又是全曲的音乐动机。一声“哎呀嘞”的唱出,就表明山歌开始了。而根据歌曲所表述的情感不同,它的语气音调也不同。如谱例4中的 “哎呀嘞”节奏开阔,大三度音程关系,音调明亮,情绪激动豪放;谱例3中的“哎呀嘞”节奏较平缓,音调稳步向上,情绪也较婉转;谱例2中的“哎呀嘞”跨度为纯四度的音程关系,自然协和,叙述性强,情绪较为深沉;谱例1中的“哎呀嘞”节奏紧凑,四度跳进,短促急收,表现了诙谐、灵活的情趣。而且在“哎呀嘞”的音调中,一定会出现全曲的最高音,且速度自由。在歌尾之前,有一句呼应语“心肝哥(妹)”,现多称“同志哥(妹)”或“同志格”,与开头的“哎呀嘞”相呼应。现在“哎呀嘞”已成为兴国山歌的重要标志。

(五)民间艺术与宗教仪式的相互融合

兴国除了山歌外,还有一种不可忽视的、与兴国山歌紧密联系的重要艺术形式——跳觋。跳觋(当地俗称tiao sang)习俗非常古老,是客家人用于祈福禳灾、降妖驱魔、保佑平安吉庆的宗教迷信活动,由觋公、觋婆(男扮女装)主持,以三个奶娘为祖师(据传说是福建古田临水宫的陈四姐、鹊鹤楼的林九娘以及泉州江海口的李三娘),通过一种“藏禁”的仪式,为人驱邪求福。跳觋最初是没有音乐、没有旋律的。枯燥的跳觋法事,以及觋公缺乏激情的表演,并不能吸引和愉悦观众,觋公便融合人民喜闻乐见的兴国山歌,伴以小锣、画角(号角,闾山教的法器,由号嘴、号管和喇叭组成,喇叭弯曲似水牛角)等器具,演唱不同的人物和故事,通宵达旦地载歌载舞,让观众如醉如痴。在跳觋过程中,觋公还会邀请能说会唱的观众参与表演,与之对山歌,以此活跃气氛、增进感情。虽然这种宗教场合下的山歌表演,小锣伴奏的演唱形态并不是兴国山歌的原始形态,但是跳觋仪式却保留了大量的传统兴国山歌,而觋公师傅也汇聚了大量兴国山歌的精华,逐渐成为兴国山歌的主要传承人,并使山歌的表演在如今依然具有相当的群众基础。

二、兴国山歌在当代音乐创作中的运用

兴国山歌最初是旷野之歌,是不入流的音乐,真正的发展是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它随着红军一次次胜利,唱遍了赣南闽西根据地

,并留下了“一首山歌三个师”的千古佳话。从此,兴国山歌也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地域山歌,发展成为享誉全国的优秀民歌。而今随着音乐文化的发展和交流越来越受到世人的关注,兴国山歌也以崭新的面貌登上了艺术的舞台。作曲家们在保持兴国山歌原有的音乐特征基础上,不断挖掘和提炼新的素材,并加以创新润色,创作出了一首又一首动人心弦的经典作品。一曲《红军阿哥你慢慢走》唱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成为风靡全国的精品力作。

谱例5:《红军阿哥你慢慢走》

这首作品曲风自然,音乐线条起伏不大,节奏缓慢,旋律优美。一声婉约深情的“哎呀嘞”,道出了阿妹对红军阿哥依依不舍的离别之情。乐句“痛在老妹的心头”在音调上用主音d羽向上构成小三度,再下行回到主音,使旋律稳定在羽调式上;全曲由d羽调式转向g羽调式,而后又转回d羽调式;乐曲中的多个音符前都加入倚音以润色,这些都是典型的兴国山歌的音乐特征。这首作品节拍多变,2/4拍和3/4拍在全曲中交替使用,如第一小节与第二小节就是从3/4拍转为2/4拍。节奏丰富,以(хх хх ︱хх х)为基本节奏型,在此基础上加入衬字,其节奏也相应改变。“红军阿哥你慢慢走”和“小心路上有石头”的结尾都用了延音线的长音,以扩张节奏,有利于情感的抒发;“痛在老妹的心头”这一乐句采用了兴国山歌结束处常用的切分节奏,以加强乐句的收束感,并且在当中用了一个八分休止符,音乐的短暂停顿,带有哽咽的色彩,把阿妹对阿哥的不舍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全曲不仅采用了男女对唱、独唱加合唱的演唱形式,更是加入了管弦乐队的伴奏,体现了较高的艺术价值。

谱例6:《映山红》

这首作品是g羽五声调式,虽然没有用“哎呀嘞”的歌词来起兴,却是用它的音调作为主题来展开乐思,体现了浓郁的兴国山歌之特色。优美的旋律、委婉的曲调、柔情的歌词表达了人们对红军的热爱和对英雄的敬仰之情,情真意切,感人至深。作品是七言四句体的结构,节奏简单,都是采用(хх хх ︱х-︱хх︱х-)的节奏型,相对于传统的兴国山歌(хх хх ︱хх х)的节奏更为自由舒展,抒情性更强。在这首作品中,使用了丰富的润腔。第六小节根据旋律的走向和曲调的发展使用了上波音,用以修饰衬字“哟”,而且在波音后,加入大二度的旋律音,类似于兴国山歌中滑音的效果。倚音也被大量使用。第二小节和第十二小节采用了上倚音,音调上扬,对情绪的扩展起推动作用;而第四小节则采用的是下倚音,情绪回落,以达到收腔的效果。

传统的兴国山歌只能用客家方言演唱,能听懂和传唱的人很少,局限性很大。而今的作品都是用普通话来演绎,通俗又蕴涵深意,易于接受,流传的范围自然扩大。传统的兴国山歌重词轻音乐,而今的作品不仅有丰富的词内容,而且旋律也是经过曲作者细致推敲,其音乐性和艺术价值相当高,韵味十足,扣人心弦。

谱例7:《红土香》

谱例8:《红土香》

《红土香》是由著名作曲家徐沛东谱曲创作的一部经典力作,作品既继承了兴国山歌原有的传统,又得到了崭新的发展。这首作品的旋律创作来源于兴国山歌的音调,尤其是在高潮部分运用了兴国山歌的经典发端语“哎呀嘞”,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旋律优美,情感真挚,耐人寻味。作品是三段式的曲式结构。第一段有八小节,旋律线条较平稳,在第七小节和第八小节出现了六度和七度的大跳进后,结束在主音上,对旋律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如谱例7)。第二段的旋律是从第八小节的最后一拍开始至第十八小节,有十个小节,相对于第一段来说,节奏更为丰富,而且频繁的八度大跳,使音乐极具动感,充满生命力(如谱例8)。第三段是由第一段引申而来,是对前二段的总结和概括。最精彩的部分就是这一段的调式转换,前二段是b羽调式,第一段结束在b羽音上(如谱例7),第二段却结束在e商音上,体现了第二段的开放性(如谱例8)。而e商音又是下一个乐句的开始音,由e商音转为e羽音,调式也巧妙地在第十九小节转为了e羽调,在第二十二小节,随着升c音的出现,调式又转回到b羽调,紧接着第二十三小节又再一次转到e羽调,然后在第二十五小节又回到b羽调。这种暂时离调的手法,扩展了主调的范围,丰富了音乐的表达,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兴国山歌这个古老的民间艺术,蕴含着客家浓厚的民俗风情,并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在赣南大地上绽放着夺目的光彩。笔者希望通过本文让更多的人关注和了解兴国山歌,重视保护好我国的民间艺术,同时也希望有更多的作曲家关注江西的音乐文化,创作出更多具有江西风格和时代感的音乐精品,促进江西音乐的发展和壮大,让具有江西特色的音乐在全国乃至世界的大舞台上展现亮丽的风采。

(注:本文受2011年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赣南客家音乐文化研究》资助,编号:ys1008。)

参考文献:

[1]兴国山歌选[m].刘开连,雷瑞华,整理.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5.

[2]姚荣滔,潘毓祥,胡怀兴.兴国山歌[m].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2007.

[3]姚荣滔,肖远明.苏区兴国山歌[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8.

[4]兴国县文联,文化局.兴国山歌选集(续集)[m].1985.

[5]《心声》歌刊.2008.

作者单位:王争艳,江西艺术职业学院

刘雯,江西师范大学

上一篇:光辉的事业,崇高的师德 下一篇: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后管理对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