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望舒《寻梦者》赏析

时间:2022-06-12 03:35:51

摘 要:作为20世纪30年代现代派代表诗人的典型代表,戴望舒用其一直坚守的艺术理想、细腻的情感表达方式、优美的语言等,借助诗歌中对各种意象的塑造来营造出一个具有多元化朦胧和组合美的诗歌意蕴来。本文将以戴望舒的《寻梦者》为切入点,进一步分析诗中各种意象对于全诗意境构成的作用,以此来解读诗歌意境和意蕴该如何完美构建。

关键词:意象 意境 浪漫主义 组合美 现代主义诗歌 朦胧美

象征诗真正意义上从中国出现,是在1920年。作为象征诗初期的代表人李金发,其挽救了濒临灭绝的白话诗歌,但是由于受到法国象征诗歌冲击的影响,其写作手法过于生硬并具有复制化,与之相比戴望舒在对生命、生活进一步体验之后巧妙地在诗歌的语言表达上融入了音乐美感,再结合中国传统诗歌意象化这个亘古不变的规则,他成功地创造出了极具有西方现代诗歌技巧和中国古典文化意蕴的新一代意象派诗歌。而《寻梦者》就是其诗歌中意象和意境最为突出的佳作。

一、关于寻梦者

(一)寻梦者存在的意义

任何诗歌中都会或多或少有作者自身的情感和生活的影子。而戴望舒一生凄苦,他不断追求着自己的艺术梦想,并将自己卓越的才能和智慧展示在现代的文坛上,但是,受到时代的影响,在20世纪的中国知识分子的心中,苦闷、寂寞、绝望和迷茫成为一种具有统一性的心理“感染病”。而戴望舒这首《寻梦者》正是将其对于人生追梦中所有的苦辣酸甜都化解到诗歌里面,鼓励所有的人与他一样执著向前,永不放弃。一首《寻梦者》也可以被看做是戴望舒这位“追梦人”与命运拼搏的写照。

正如戴望舒多在诗歌中运用“泪水”、“梦”、“水”等来作为意象传递其自身的对于生活独特的领悟和感慨,表现其特有的敏感与火热。这些带有浪漫主义色彩和朦胧美的优美句子,它不断给所有同样迷茫的“追梦人”以希冀,并为之指引了追梦的方向,在本诗里,戴望舒极其客观地讲述了梦想的美丽和遥不可及,想实践梦想则必然要付出极大的代价,但是只要在不懈的努力后,在脚踏实地的前行之后,这朵“梦想的花”早晚会带着无尽的芬芳在你眼前绽放。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寻梦者不仅是诗人对自身的写照,更是对在1920年左右的所有追逐梦想的“寻梦者”的写照。因此,这个“寻梦者”作为意象相对于以往的其他意向的塑造来说,更具有着统一性和兼顾性。

(二)寻梦者诗篇的构成

《寻梦者》全诗共八个小节,每小节都为三行,其整体节奏明快而且每一小节中的内容或排比或重复,使读者读来既感受到纷至沓来的美感,又感受到饱含音乐美的听觉的美妙。诗歌整体结构从开头到结尾呈圆圈形,一点点渐渐将情感铺开,渐渐升高。无论从哪一方面说,从意境到表象,诗歌形神兼备,完全可以认为《寻梦者》摆脱了对西方象征诗的影响,是典型的现代东方象征诗佳作。

二、寻梦者中的意境与意象

(一)梦中花,梦中华

寓情于景,诗中以“梦会开出花来的,梦会开出娇艳的花来的”为开篇,梦表示着什么,梦想、理想、所有读者所内心具有的但是却被认为是遥不可及的或者不能实现的渴望,可是戴望舒塑造出这个“梦”的意象,却是直白地告诉你:直面内心的渴望,坚信并等待它的实现。

这种通过意识形态上给梦想塑型,将梦想这一理想化的愿望变成实物化、目标化的做法为下文张本,而戴望舒所塑造的意象“梦中花”则与下文中的“无价的珍宝”、“金色的贝”、“桃色的珠”异曲同工。“梦中花”不但是诗人为所有“寻梦者”最终梦想实现时所塑造的“硕果魅惑”,就当时历史时期来看,“梦中花”更具有“梦中华”的意蕴。诗人为了表现或者暗示一些作为知识分子阶层和大众阶层所可以心领神会但是又不得不秘而不宣的情感和信念,则用精心塑造的意象来“表达”和“隐藏”。

(二)寻梦即造梦,解梦即近梦

梦想在何方,在“青色的大海的底里”、“九年的冰山”、“九年的瀚海”。作者精心选择出的这些意象表面来看是给出了梦想的位置,而实则却蕴含着他更为深刻的比喻。意象是什么,欲说还休欲隐还露,它们即是一个个单独的元件又是可以组合起来具有统一的组合美的新鲜物象。

去寻梦,梦在哪里方向就在哪里,那么当梦想在深深的海底、在冰山上甚至在九霄云外时,诗人依旧斗志昂扬地激励着读者“你去攀、你去航”,用你所有的生命和青春来完成这个“挖掘和养育金色贝”的梦。“寻梦”也是“造梦”,虽然寻梦的过程被简捷化地寄寓到“挖掘金色贝”的故事当中,但是这个寻梦、造梦、追梦又解析梦中如何养育金贝的过程以及也许最终会在暮年实现梦的过程,却是一个复杂又迷茫、绝望又重复期待的过程,一如人生一样。

(三)以情孕梦,以志励梦

诗人以连句展开了这个追梦的苦旅,短短两句看似轻描淡写实则蕴含深意,“你去攀九年的冰山吧,你去航九年的瀚海吧”,将自己作为一个实践者、一个劝诫者,将意象串联起来用连句的形式进行对追梦人的鼓励,但是实现如此恢弘的梦想却是需要何等的意志力。因此,寻梦的历练是一种挑战,“九年”只是一个象征性的数字,诗人却让寻梦者觉得,这样的呕心沥血,这样的执迷不悔有时间的概念,只是一个阶段,只是寻求梦想旅途上必然的经历,梦终究还是会在寻梦者熬过这段期间就能出现在其面前的“然后你逢到那金色的贝”。

励志诗在象征诗中并不少见,但是对于文中的“九”字,除了在传统文化中作为最大数字表现梦想所在之地是最遥不可及的以外,是否隐喻当时社会动荡需要相对九年甚至更多时间的调整呢?作为励志的情感表达此处不做任何评判。

三、诗歌中各种意象对于全诗意境的影响

(一)以开篇意象暗示全诗的意境

全诗开篇描述梦的美好与珍贵,用了“开出花来”、“开出娇妍的花来”这样的句子;结尾再次重申,写梦实现时的绚丽多姿。美丽的句子回环往复,久久萦绕在人的心里,成为人们心中一个五彩斑斓的结。花、金色贝、桃色的珠作为整篇的诗眼将诗歌完全地串起来,构成了一个追梦过程,这是每个人在追逐梦想时必然要经历的过程,九天的云、深海的地以及九年的时间孕育等等的意象按照人生的一整个过程,有机的有生命力的组合成这清晰明了的一场人生苦旅。活着就是一场修行,从该篇诗歌的意象层叠出现并营造出的意蕴,可以看出,作者所持有的观点也与之相似。

(二)意象的分层,复沓强化全诗意境

“开出花来”、“开出妖妍的花来”,“在青色的大海里”、“在青色的大海的底里”如此的渐进式排列,需读者慢慢深入纵深,追梦的过程也是一层层地潜下去的感慨。将诗句中的隐含的深刻含义,以复沓反复形成的波浪状呈现出来,在彰显着追梦坎坷跌宕的同时,带给读者跌宕起伏的层次感。

此外,意象的分层还具有悬疑性,“云雨声”、“风涛声”、“暗夜”形成了对比,那梦想带给暗夜的光明是整个诗句表达的重点,意象展现了梦想带来光明、突破内心暗夜的一股正能量,为之追求应不悔。而“暗夜”预示着梦想的来临不仅可知,留有悬念。

(三)用传统的象征手法展示全诗意境

全诗风格属于象征诗,而全文将象征诗中具有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如青色的大海、金色的贝、珍珠、冰山、旱海、海水、天水等融合在全诗中一步一设定观点地进行了精妙的运用,而“青色”、“金色”、“桃色”这些色彩的渲染,使人生理想这一象征意义的载体,获得了最广泛的情感呼应,让诗歌整体抒情气势跌宕起伏,意象异彩纷呈。

高远的意境配合结构重叠复沓,一唱三叹,让读者似品尝到了精神盛宴,而民族色彩的揉入又给了人以视觉上的享受。诗人选择了“金色的贝”与“桃色的珠”作为人生理想象征的载体,深得传统诗歌意象的启迪,引发了民族审美的心理共鸣。

参考文献

[1] 任秀霞.寻梦者的精神之旅――戴望舒诗歌创作片论[J].安徽文学,2011(3).

[2] 屈一锋.浅论戴望舒的“寻梦”意识[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02(6).

[3] 陈定远.寻梦者的家园――《望舒草》意象系统初探[J].渝州大学学报,1998(2).

[4] 丁文霞.戴望舒诗歌意象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2(4).

上一篇:论彭桂萼抗战儿歌的审美艺术特点 下一篇:当你谈论公共问题的时候,你首先是一个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