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新农村”建设中乡镇小学体育的发展

时间:2022-06-12 03:05:25

谈“新农村”建设中乡镇小学体育的发展

新课程改革在全国的开展,促进了学生体质健康的改善以及体育课堂教学的多样化,作为参与农村小学体育教育工作的一分子对于这个挑战义不容辞。而素质教育在我国已推行了很多年,全国教育系统积极落实素质教育,除了对青少年文化课进行改革外,还促进了我国青少年在德、智、体等方面的发展,可以说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在我国的大部分农村地区,小学体育的发展却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文章就新农村地区乡镇小学体育教育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体质健康越来越受到现在老年人的重视,而被成、青、少年一代则在快速的生活节奏中忽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大部分孩子都告别体力活的年代,繁多的作业以及补习班让我们不得不担忧孩子们因缺乏体力活动,而体质下降。

一、农村学校体育运动的现状

广大城镇和农村,因城乡的差别,“望子成龙”心切。为考取高一级学校取得铁饭碗为目标,对孩子参加体育活动不重视。这些陈旧的观念影响着学校体育工作新观念的形成与发展,影响着体育教学的改革,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智育第一”“分数第一”“升学第一”。据调查了解,社会上很多家长,一方面崇拜像姚明这样的体育明星,另一方面却不让孩子参加体育活动,认为搞体育“出息不大”或“没出息”。尤其是农村小学面临诸多问题和困难。其中原因之一就是学生体质下降,耐力、协调力、吃苦精神明显下降。

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得父母对孩子的学业更为注重,对孩子的期望也提上日程。父母们纷纷把子女送到一些课外培训班、补习班等等加强学习辅导。课业繁重,学生根本就没有多余的时间去锻炼身体。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残留在义务教育阶段文化课教师身上的分数录取制仍然没有改变,一年级的孩子是很有灵性的,而回头看六年级的学生,大部分已经被繁重文化作业所“压迫”,长期发展下去不仅影响孩子的体质健康,同时还影响了学生的心理健康。

从目前现状来说,近20年来,学生身体发育指标。包括身高、体重等都有所增加,但体质几乎一直在下降,现状不容乐观。从学生肺活量、跳远、60m、100m、仰卧起坐的测验上,及格率有的还不足50%。另一项数据显示,学生中营养不良的占7.5%,肥胖的占8.5%。比以前增加很多。

二、乡镇小学体育发展不尽如人意的原因

1.学校

乡镇小学,一般来说运动场地和体育器材都跟不上城市,特别是农村小学。尽管近年来撤点并校力度增大,从某种程度上讲,教育资源能整合集中使用。但实际上农村小学原本的体育教育资源是相当匮乏的,目前学校的体育场地虽然有所改进,但是还不能与符合体育发展要求相提并论,器材虽然买进了不少,数量还远远不能够适应当前新课程改革的需求。而且这种现状在短期之内还难以得到改变。并将直接影响农村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现在以分数和考试作为指挥棒的教育体制仍制约着学校,基于这个指导思想,在绝大多数农村学校没有足够的体育设施和进行体育锻炼的环境,并且许多学校认为没有就算了。不少人,包括相当一部分领导者,认为体育就是跳跳蹦蹦、玩玩乐乐,而没有从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高度和深度去认识。观念的滞后。极大地阻碍了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

国家明文规定小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但是实际的一小时锻炼又有多少学生充分利用到了呢?一方面,部分体育教师为了避免学生锻炼出事故而大大降低了体育课的教学质量,许多体育器材在学校里只是一种摆设;另一方面,学校领导的不重视,以致造成学校其他学科的教师对学生体育运动锻炼的忽视。尤其在一些农村学校里,由于学校的师资力量有限,许多体育教师多是其他学科教师兼职的,由于体育专业知识和体育教学技能的有限,小学的体育课等于是学生的休闲课,毫无实际的运动,甚至连体育课都被其他课程所取代。体育运动可以锻炼一个人克服困难、吃苦耐劳、勇往直前的品质,可以培养人的团队合作精神。这些都是文化课无法替代的。

2.学生

功课紧张挤占体育锻炼时间。衡量学生的主要标准是分数,而分数的背后是读书,是大量的作业和训练记忆的东西。不仅在学校,学生回到家,家长还要加“小灶”。

3.社会

(1)农村城市化发展的问题

随着建设发展的需要,城市向农村发展,农田的减少会带来农活劳动的减少,这也就意味着体力劳动(体育运动)在减少。

(2)学生的生活方式也在转变

农村城市化的发展,经济也上了台阶,各大街小巷也衍生了各种各样的休闲、娱乐活动,比如打游戏机、泡网吧等,许多学生们宁愿把时间花在这些方面,也不会去体育锻炼,他们认为体育锻炼太枯燥无味了,用他们的话来说就是“不爽”。而衡量一所学校好差的量化指标,还是学校的质量,至于学校在体育活动中开展如何,家长不太关心。

三、改善农村小学体育现状的措施

1.增强体质,促进身体的健康成长

在当今社会,小学生拥有健壮的身体,才会更好地去学习知识、改造世界。这就需要我们加强小学生的体质的提高,从小培养积极向上、吃苦耐劳的思想,这为将来建设祖国创造最好的条件,而这一切都需要我们以健康的体质为基础,严格地把关,真正地从小学就开始加强学生的身体锻炼。

在课外体育活动中,我们安排了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素质练习,小型比赛。其特点是:占用场地小,好组织,活动内容与《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小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小学生体质评价标准》相结合。这样学生的锻炼积极性高,便于班级体育活动的开展。积极贯彻执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按时测验“达标”各个项目。每年入冬举办一次全校性长跑锻炼知识讲座,加大宣传力度,使很多学生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每天放学后很多同学都在自觉跑步锻炼,形成一道美丽的健身风景线。我校在每年举行一次田径运动会、一次达标运动会的基础上,每年元旦前夕举行迎新年长跑比赛,这在我校已成传统赛事。我们按年级分组,以班为单位,采取接力的形式进行比赛,每班参赛人数近半,这极大地调动了同学们参与的积极性,促进了长跑运动的开展。此外,还开展了例如眼保健操赛、拔河赛、50m赛跑此类的活动。这样,全校学生人人参加,人人竞赛,对提高学生锻炼积极性和集体荣誉感也起到很好的作用。这些做法还能有效地发挥体育委员、体育骨干对班集体的力量,无形中增强了全体学生的体质。

2.从农村实际出发

教师要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以学校体育教学思想改革为先导,更新学校体育教学观念,遵循教学规律。面向全体学生,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健康水平,培养“四有”的社会主义公民,培养适应农村建设的人才和为上一级学校输送合格的新生奠定基础。

教育部及各级领导部门要高度重视学生体质的锻炼,要把对学生的体质检测结果直接与其本人的利益挂钩,如果在高考、中考中把体育这一项加上,其结果会如何呢。

学校更要重视学生的体质锻炼,也要从政策上给予支持,要

把评“三好学生”及其他先进的标准落到实处,而不是所有业绩全凭“智育”说了算。

依托新课标保证体育课正常运转。体育课是使全体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重要方式,在体育教学中,应根据不同年级以及不同季节,有计划、有内容,循序渐进地组织不同形式的体育活动。也可以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组织特色体育活动,拓展体育教学的内容,使学生有新鲜感,帮助学生树立终生参与体育活动的习惯。

3.帮助家长树立健康意识

家庭是孩子最主要的生活环境,学校因利用多种方式向家长宣传,让他们认识到学生有一个健康体质的重要性。可采用的方式有:召开家长会、健康知识讲座、定期举办亲子运动会等,帮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身体状况,有针对性地制订合理、科学的膳食指南,并号召家长从自身做起来强身健体。

四、增强学生体质,进行多方协调配合

近年来,我校教师在体育教学中,重视每学年对学生进行一次《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填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登记卡》,健全学校《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档案,并及时将学生体质测试情况同家长进行反馈。我想,增强学生体质除了教师落实课程计划,提高课堂40分钟效率外,有的放矢地同家长、教师等形成多方协调配合也是非常必要的。首先,家长要根据自己孩子的情况,根据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情况引导孩子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体育活动,并针对孩子身体情况安排好作息及饮食等。蔡元培曾指出:“一曰节其食,二曰节其体肤及衣服,三曰时期运动,四曰时期寝食,五曰快其精神。”在《体育研究》中指出:“饮不求其洁,无机之物于体中,化为疾病;室内光线不足,则目力受害不少;桌椅之距不合,削趾适履,则躯于多亏。”可见体育不是单一的身体练习,而涉及到营养、卫生、作息等诸多方面,因此有效地同家长进行反馈、交流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的有力保证;其次,体育教师要积极同各班主任、科任老师作好交流沟通,协调学校多方面做好学生体育健康宣传,把体育健康渗透到每位教师心里,渗透到各科教学中,从端正学生的坐、立、行姿势;从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从每天两操(眼保健操、课间操)的监督;从培养学生良好的健康情绪及坚强的意志品质、发展个性等多方面有效地增强学生的体质健康。

五、增强学生体质,应增强课外体育活动

要有效增强学生的体质,单靠学校课堂40分钟的体育教学是相对不够的。所以,在体育教学的同时,我经常加强对学生进行课外体育锻炼宣传。或布置课外活动内容,或亲自带部分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最常用的方法是选择几样容易操作的体育锻炼项目,比如跳绳、短跑或仰卧起坐等,布置学生每天回家安排时间训练,要求学生把每天锻炼的情况,跳绳的次数,仰卧起坐的数量等记在教师给学生设计的表格上,倡导每天体育锻炼一小时,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为增强学生体质打下良好的基础。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要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体质,就得持之以恒地进行课外活动。本人这些做法也得到多数家长的认同,在家长的配合下,学生课外活动项目不断增多,效果也较为明显,并取得了一些成效。

《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很多年了,学生的体质则一降再降,这是一个严肃的问题,值得广大教师和教育行政领导深思。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学会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和增强体质的意识,兴趣和体质的增强不是一对矛盾,而是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体育教师要思考的是如何有效地引导和激发学生运动兴趣,运用必要的措施来锻炼学生的体能,既要“引”,又要“管”,不能由学生的性子,必要的时候还是需要规则和纪律的;方式手段上要有创新,“老方法去套新学生”是行不通的,而应在不断实践中变式自己的方法,让学生在意外中、潜意识中、热情中得到锻炼;观念上要有所转变,“健康第一”的思想不只是口头和条文上的,也是渗透在日常教学中的,健康理论知识的补充是迫切的、也是急需的!只有教师不再是大腹便便,学生才会意识到健美的身段对于他们有多重要!

农村小学生体质的持续下降,让我们认识到了农村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我们不仅要呼吁家长把孩子的健康体质放在第一位,更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认真负责地上好每一节体育课,协同学校与家庭、社会形成合力,共同推动青少年体育活动蓬勃开展,全面增进农村小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作者单位 浙江省临海市白水洋小学)

上一篇:浅析吉首市2011中考物理试题难度和区分度的把... 下一篇:小学低段音乐教学中倾听音乐的有效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