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银行脆弱性的金融加速器机制研究

时间:2022-06-12 02:14:55

基于银行脆弱性的金融加速器机制研究

摘要:文章首先对银行体系脆弱性的研究历程做了回顾,对金融加速器机制做了通俗化的解读,在此基础上,从确保银行金融稳定的视角,分别用了资产、利率、货币量等三个方面的金融指标多角度阐述了金融加速器效应的“非对称性”机理特点。

关键词:银行体系脆弱性;金融加速器;货币政策

中图分类号:F83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2-0-01

一、银行体系脆弱性研究概述

马克思是最早对银行体系脆弱性问题进行研究的经济学者。1877年欧洲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大量银行倒闭。马克思针对这种这一现象进行研究,并提出了“银行体系内在脆弱性假说”,认为银行体系剥夺了产业资本家和商业资本家的资本分配能力,从而使其自身成引发银行危机的最直接原因。20世纪初,美国经济学家凡勃伦在这个假说的基础上,又提出了“金融不稳定假说”。他认为,由于社会资本所有者缺位,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内在地存在一些周期性的动荡力量,这些动荡因素就集中在银行体系中。其后的许多研究者也都将银行体系的脆弱性与宏观经济周期联系在一起。而真正系统提出银行体系不稳定假说的是美国经济学家明斯基(Hyman.P.Minshy)。明斯基基于自己的“金融脆弱性假说”,深入研究了银行体系的脆弱性问题。他认为银行体系的脆弱性是银行业的本性,是由银行业高负债经营的特点所决定的。1997年,亚洲各国爆发了金融危机,银行脆弱性问题开始在东亚各国受到重视。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中国经济学界开始对这一问题进行系统地研究,而对这个问题的深入研究也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现代的金融体系改革。

现代经济学者研究表明,不良资产比率过高、资本充足率过低、信贷增长率过快、利率过高、货币发行量增长过快,是银行体系正趋于脆弱的主要特征。银行通过对以上几个指标进行自我评估,就可以大体对自身体系的脆弱性做出可靠的判断,从而可以有针对性的提前采取必要的调整措施,防范或避免银行体系出现瘫痪危机。

二、金融加速器机制

金融实践表明,不完全信息对借款者和贷款者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影响。由于信息的不完全,银行方面要获得关于企业项目的信息就要花费较高的成本。而资本市场的不完全性,也让借贷市场资金分配的呈现出无效率的状态,贷款者的所做出的投资决策也往往并非最优。在这个时候外部融资的成本要高于内部融资,也就是说此时选择外部融资需要付出额外费用。所以,在这种情形下,投资者就必须根据企业资产负债表的状况来决定是否向银行贷款。换句话说,外部融资的成本越高,借贷市场的资金分配效率就越低,投资水平也就越低。因此金融学家伯南科和格特勒认为,投资水平依赖于企业的资产负债表状况:较高的现金流量和资产净值对于投资者具有鼓励作用,反之则会抑制或打击投资者的信心和积极性。个中原因是由于外部融资的成本具有反经济周期变化规律的特点:成本在萧条时期上升,在经济扩张时下降。这一现象表明成本在经济周期中有放大效应,这种效应被经济学家称为金融加速器机制。

金融加速器机制在投资金融市场上起作用的重要特征,是它的双重不对称性。即资产负债表对公司投资的影响在经济下降时期比繁荣时期大,对小公司的作用比对大公司的作用大。对于这一重要机制,最通俗易懂的归纳是:资产负债表的状况是企业做出投资决策的重要决定因素;这种相关度在经济低迷期比会明显偏高一些;对小企业投资的影响也要更大一些。金融传导机制的作用在经济繁荣时期与在经济下降时期是不对称的,金融传导机制对小的企业的作用更明显。

三、基于银行的脆弱性评估指标剖析金融加速器机制

1.基于资产指标做出的解析

企业资产运营状况对其投资的影响在经济下降时期是显著的。如我国90年代初,许多企业资产负债表状态差,中央银行采取了紧缩的货币政策,由于金融加速器的对货币政策影响具有放大作用,因而出现了投资增长率持续下降的现象。另一方面,金融加速器对不同规模公司的影响力度是不同的。相关统计资料表明,资产负债表状况差的小公司在经济低迷时期投资受到的影响最大。而在同一时期,没有发现金融加速器对大公司的影响。也就是说,在经济低迷期,金融加速器对中等规模的公司和大公司几乎不起作用,资产负债表状况差的小公司则成了金融加速器的牺牲品。总之,在经济低迷期,微小的资本收益率变化,会导致企业家净资产成倍数的变化,进而引起投资和总产出水平成倍数的波动。

2.基于利率指标做出的解析

金融加速器机制在企业利率变化方面的表现是:小公司的利息保障倍数对投资的影响在经济周期中是不对称的——在经济低迷期高,在经济繁荣时期低。在货币政策紧缩后,小企业的现金流与固定资产投资的相关度比大企业的高。换句话说,在货币政策紧缩后,小企业的投资量对利息保障倍数更敏感。宽松的货币政策对借款者资产负债表的影响是:降低利率能改善借款者的财务状况,减少其外部融资成本,从而刺激了投资。

3.基于货币量指标做出的解析

通常,货币政策在我国的宏观调控中异常“活跃”。在短期货币政策背景下,中央银行把物价稳定和金融稳定作为追求的目标。我国的通胀目标方法规定:中央银行应积极调整货币政策,及时抵消通货膨胀或紧缩的压力。在有弹性的通胀目标政策下,中央银行通过关注资产价格变动带来的通胀或紧缩压力就能对资产价格膨胀或破裂做出有效的反应。总之,通胀目标也有助于维护宏观形势的稳定性。这主要是由于金融加速器机制的作用:利率在资产价格膨胀时升高,利率在资产价格破裂时下降,这种货币政策能减少潜在金融恐慌的出现。

参考文献:

[1]伍志文.中国银行体系脆弱性状况及其成因实证分析(1978-2000)[J].金融研究,2002(12):21-37.

[2]吴建环,王韬,赵君丽.金融加速器理论及其发展[J].财经论坛,2004(4):103-104.

[3]朱莉莉.张旭昆金融稳定与加速器效应的非对称性[J].浙江社会科学,2011(7):21-28.

[4]何建勇.顺周期性效应的金融加速器机制解析[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41-46.

[5]何德旭,张捷,程诚.中国货币安全的隐患与风险——基于金融加速器理论视角[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2(11):18-24.

[6]郭光耀.银行垄断与经济波动——基于RBC模型的扩展研究[J].南方经济,2013(4):63-74.

作者简介:傅雅芳(1976-),女。

上一篇: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的消极影响及对策 下一篇:建设银行理财业务发展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