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可来:感悟祖父齐白石

时间:2022-06-12 01:59:10

齐白石是世界文化名人、20世纪中国画坛的旗帜。齐可来作为齐白石的嫡孙,谈起祖父、父亲以及自己,如数家珍,感触良多。我们沉浸到齐白石的传奇世界,也见识了白石老人第三子齐良琨之子齐可来。让我们听听他的叙述――

记忆中的祖父

齐可来1938年生于湖南省湘潭县,1947年9岁时随母王紫佩迁居北平,入住西城区跨车胡同13号(现为北京“齐白石故居”)。父亲先期1年抵京。在齐可来儿时的记忆里,齐白石的宅子很大,画室“甑屋”位于最里边的院落,由三间屋子组成,两间相通,“甑屋”与卧室之间有木质软墙相隔。

齐可来在与齐白石共同生活的5年里,时常到“甑屋”看齐白石作画。往事历历在目,祖父的音容笑貌铭刻在他的心里。

在祖父身边,齐可来开始临摹祖父的画作。当年他在北平二区中心小学读过书,念到初一时离京。原因是父亲1950年已到沈阳东北博物馆(现辽宁省博物馆)供职,齐可来则于1952年抵沈,继续读初中。那时父亲齐良琨的画、印已经达到相当的水准,是齐白石认可的衣钵传人。齐可来当年时常为父亲抻纸、研磨,看父亲作画,耳濡目染,获益深远。齐白石对齐良琨多有称赞,“如儿同居燕京七年,知画者无不知儿名”,并作诗云:“如儿能不贱家鸡,北地声名父子齐。已胜郑虔无子弟,诗名莫比乃翁低。”白石老人在一幅画上题道:“此幅乃矛(‘予’字笔误)八十一岁作,曾经浩劫未灰,因如儿露宿风餐复包裹于背,又得予重见于京华,子如求题记,以遗可来永宝”。足可见齐白石与齐良琨父子的亲密关系,以及齐可来从祖父和父亲那里领悟到的齐派真谛。

感悟祖父最深

齐可来对祖父钦佩有加。在他的感悟中,齐白石是他一生高山仰止的楷模。且看他娓娓道来:“爷爷自幼家贫,曾勉强到外祖父的蒙馆(私塾)里念书,不足一年,因家贫缺少劳力而辍学,就去放牛、砍柴。爷爷在家排行老大,自称‘齐大’,很立世。他们兄弟5人,我只见过三爷。爷爷天性嗜书,放牛时,就‘牛放山上、人倚树读书’,《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之类反复吟读,熟记于心。爷爷涉足绘画,缘于家乡风俗:生孩子的人家,在门楣上贴符驱邪。符是画的雷公神像。为了给人家画符,起初描影,后来便自画。接着,他不满足于画符,又画熟悉的花草、钓翁什么的,纯是自务。

“那时候,家乡习惯给老人画像留念,叫‘描容’,爷爷就给人描容。他画得好,不少年轻女人也来请他画像,留着好看。画得好了,他名气大起来,被人戏称‘齐美人’。他天资凸显,而志趣和钻研使天资得以发挥。

“爷爷从小瘦弱,力气小,水田里翻地,犁都扶不住。家人就让他‘改行’学手艺,于是干起了木匠,只是粗木匠,拉锯刨刨子上梁搭椽子,给师傅打下手。一次做完活走在路上遇到俩人,师傅恭敬地让路。齐白石就问,‘都是木匠,为何给他们让路?’师傅说,‘他是做细木的。’说者无意,听者有心,齐白石后来拜一位细木师傅学雕花木匠。雕花第一步是画样,内容是麒麟送子、八仙过海之类。齐白石想,何不雕些眼前的东西,就画样雕刻花草、石榴、寿桃等。结果又雕出了名气,但他闲下来还是读书。

“这时,爷爷遇见当地一位文人绅士胡沁园,人称‘三相公’,家藏书画,擅长工笔绘画。此人赏识齐白石的勤奋和聪颖,免费收为弟子。时年27岁的齐白石,流露出自己年龄大了的想法,三相公就鼓励他,《三字经》上有‘苏老泉,二十七,始发奋,读书籍’,终成大器。这三相公不仅自己带齐白石,还托一饱学先生教爷爷作诗,又私下激励他,‘你画好了,能卖钱接济家里,要有信心’。齐白石在三相公家见识了许多名人字画,并开始读唐诗。”

说着,齐可来吟出齐白石的一首诗:“村书无角宿缘迟,二七年华始有师。灯盏无油何害事,自烧松火读唐诗。”这应该是齐白石那个时期心志与境况的写照。对于齐白石发奋于困境、刻苦于厄运、终于开创了一代绘画宗师的辉煌,齐可来感悟弥深;对于齐白石画作纯粹的中国风骨与题材以及成就之登峰造极、题材之广泛多样,他更是心领神会。

齐派虔诚的传承人齐可来

作为中国绘画的“齐门家法”,乃中华民族文化之瑰宝。而齐良琨、齐可来父子,继承了“齐门家法”。齐良琨先于乃父于1955年去世,1957年齐白石谢世时,曾被齐白石称为“余之得意门弟”的陈半丁先生在齐良琨一幅遗作上题款“齐良琨画虫颇有父风,惜不永年,深为感痛。”可见齐良琨造诣之高、功夫之深。而齐可来自幼受家庭熏陶,随祖父和父亲习画,得其真传,加之孜孜以求、勤学苦练、醉心画艺几十年,画作亦颇显齐门传人风骨,杨仁恺先生题其画边款日:“可来同志作画得乃祖之真谛”,欧阳中石先生则在其《群虾图》上题道:“的(确)是齐门家法。”

1957年齐可来考入吉林大学历史系,毕业后长期从事教育和宣传工作,其间始终坚持作画,不忘继承和发扬齐派画风,作品先后被辽宁省政协、博物馆及外国许多人士收藏,其作品刊登于国内三十多家报刊,有《齐可来画选》二集面世。杨仁恺称赞他“信其为白石老人家有传人耳。”

现已离休多年的齐可来,依然每天作画,画到兴头,不知午夜已过,几近鸡之将鸣。他时刻觉得祖父、父亲冥冥中在遥望自己,因而不能懈怠、不能愧对、不能枉为白石嫡孙。他铭记爷爷“不叫一日闲过”的教诲,以爷爷“在似与不似之间”的绘画真谛为绘画的最佳境界,画艺长足进步。像荔枝与小鸡(吉利多多)、鲇鱼与桂鱼(长年大贵)、鸡冠花与大公鸡(冠上加冠)、瓶插牡丹(清平富贵)等等,由于匠心独运,深得大众喜爱。

齐可来说起祖父两则轶闻,其一,毕加索的画稿中,有许多临摹齐白石之作,毕加索坦言,“我不敢去中国,那里有齐白石”。其二,一位中国拍卖师感慨:“20世纪因为中国有齐白石,面对西方绘画,我们才不至于汗颜。”齐可来一字一板地说:“齐白石是纯粹中华民族的,因而是世界的。”我们为白石老人欣慰,为齐良琨欣慰,也把艺术与生活的祝福送给齐可来。

上一篇:国外高铁一瞥 下一篇:董彩玲:软陶教育先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