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少数民族聚居区双语传播发展的分析

时间:2022-06-12 01:10:20

对少数民族聚居区双语传播发展的分析

作者简介:梁婧,西北民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12级中国少数民族艺术专业,跨文化传播方向

摘 要:通过对少数民族聚居区双语传播的概念以及重要性的介绍,分析中国少数民族聚居区双语传播的类型及特征,从而进一步探讨如何推进少数民族聚居区双语的传播发展。

关键词:少数民族聚居区,双语传播,推进措施

一、少数民族聚居区双语传播的内涵

1.少数民族聚居区双语传播的概念

美国的传播学之父Wilbur Schramm指出,如果没有有效的传播,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建设将受到制约,甚至影响到发展生产力。只有经过充分有效的传播,才能加快社会的变革过程。因此可以尝试将特定的语言组织与传播渠道相融合,使传播学更加有利于民族的交流、文化的沟通,也更加有利于社会大众对双语信息的反馈互动。所以这整体的过程都可以称之为双传语传播。

2.少数民族聚居区双语传播的重要性

我国少数民族使用双语是最佳选择,这也是由我国国情决定。对于少数民族而言,使用母语以及汉语的双重语言,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至关重要,是少数民族地区继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所以说,少数民族的双语教育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如何将不同的民族语言与社会相融合,如何解决少数民族的双语之间的关系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国政府将长期支持少数民族的双语教育,各级领导也在一直关心少数民族的双语教育问题,所以正确的分析双语传播发展的意义,能够更好的帮助国家来制定适合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双语政策,能更加有助于我国的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二、少数民族聚居区双语传播的特点及类型

1.少数民族聚居区双语传播的特点

当今,中国少数民族的双语主要存在普遍性以及不平衡性两大特点。所谓普遍性,也就是说双语问题普遍存在于中国的各个少数民族当中,这些少数民族不论人口多少、地处何方,都要既能使用本族语言,同时也能够使用汉语进行交流沟通,是双语任务的普遍性。而不平衡性主要是指由于各个少数民族的具体情况有所不同,双语基础也存在一定差异,例如基诺族已经完全实现全民双语,而彝族、哈尼族也实现在大部分双语的情况,但是维吾尔族、哈萨克族还仅仅是只有很少一部分人能够使用双语。正因为这种不平衡性的存在,因此对于中国少数民族的双语问题上,更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各民族的实际特点进行规划实施,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实现少数民族的双语教育。

2.少数民族聚居区双语传播的类型

(1)以民族语文为主,兼汉语文

这一类型以要是以民族语文为主要教学语言和教学内容,从初等教育直到高等教育,都以民族语文为主,汉语文只是一门授课课程。待民族的语文有了一定的基础以后,再逐步强化汉语文的学习。在我国北方的很多民族都属于这一类型,但是各学校之也略有不同。例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学校,在小学时期都是以维吾尔语文为主,使用维吾尔语言进行教育。汉语文从小学三年级后期开始学习。而且在各大专院校中,大多数院校也是使用维吾尔语文授课为主。

(2)以汉语文为主,兼民族语文

这一类型主要是以汉语文为主要的教学方式,在初等教育时期就开始实施。在我国特别是南方地区,大多数有本族文字的民族都属这一类型。由于民族条件的不同,这一类型更应注意民族语文与汉语文之间的连接与融合,比例分配问题、授课方式问题都值得重视。

三、少数民族聚居区双语传播发展的推进措施

1.要重视少数民族聚居区双语传播

现在对于少数民族双语的发展,一直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少数民族应当继续加快学习汉语的步伐,应当适当忽视母语,因为一旦强调母语就务必削减汉语的学习,所以如果能直接学习汉语最好。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与时代融合,促进民族发展。这种观点虽然出发点是好的,但是与我国少数民族的实际情况仍有一定差距。

对待我国少数民族的双语问题,要用辩证统一的观点来正确对待。既要看到两者之间的竞争,同时也应看到两者之间的互补以及相辅相成。汉语与母语的和谐通用是完全有理由来实现的。语言的和谐也是民族和谐的重要表现,语言的和谐对于民族的发展以及科学的进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因此,双语理论体系的建立,是目前双语传播体系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2.加强少数民族聚居区双语教育

目前的少数民族双语教学,仍然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包括翻译法、直接法、对比法等等。在教学的过程中结合本民族的特点,适当加以改造创新。

翻译法主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理解能力,重点强调的是理解。在教学的过程中主要以母语翻译为主,是通过对译的手段来进行教学的。例如云南的施甸县摆榔民族小学,该校从19世纪80年代初期就已经使用了彝汉双语翻译教学,效果非常明显。该学校在学前班进就开始了彝汉翻译训练学习,使学生能够初步掌握日常的生活用语。当学生进入小学一年级二年级时,教师继续坚持用彝语翻译字、词、句,使学生的翻译能力不断提高。

直接法,就是教师直接用第二语言进行授课,不再用母语进行翻译。在我国的某些地区,学生常常是由各民族的学生共同组成,相当大部分的学生已经能够掌握并使用一些汉语,因此直接教学法将取得最佳效果。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强化了学生的模仿和实践能力,而且还能使学生更加熟悉语法规则并能反复理解。例如,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一些学校,一直在使用汉语进行语文教学,同时在日常的生活中也十分注重学生的汉语交流。模仿是语言能力培养的最主要方法,对于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而言,此时的模仿能力最强,因此也是学习的最佳时机。

对比法,是通过将母语与第二语言进行对比,通过差异的学习来加强汉语的理解,依靠母语的基础来学习第二语言。因此使用对比法进行教学时,更强调的是理论的指导作用,使学生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模仿与学习。这种方法较适用于成年的第二外语教学。

因此,根据不同民族的具体情况,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找到适合本民族本地区特点的语言教学方法是进行双语教学的重点。

3.加强语言对比研究

只有加强对母语和第二语言的共性理解及个性认知,才能够使第二语言的掌握与应用得到进一步提高,因此语言学家更应当做好扎实的语言基础工作。目前我国的双语工作才刚刚起步且基础较弱,因此更应当科学的展开语言比较工作,为我国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的展开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结

我国少数民族双语研究的进展,对于我国的各类语言学科的发展都将起到强有力的助推作用。不要受到民族界限的阻碍,只有真正达成民族之间的情感共识,才能够真正实现文化的包容与理解,才能够使各民族的文化共同发展起来,使整个社会和谐健康的发展。(作者单位:西北民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参考文献

[1] 祁文秀,云南省边境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现状及发展对策[J],民族翻译,2009年03期

[2] 图鲁甫・巴拉提,浅析“双语教育”理论概念的几个问题[J],民族翻译,2011年02期

[3] 朱敏,发展少数民族经济莫忘双语教育[N],中国审计报,2011年

上一篇:韩国教材《好棒儿童中国语》分析 下一篇:掌握工具 勿弃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