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探究教学中的“滑过现象”

时间:2022-06-12 01:08:58

物理探究教学中的“滑过现象”

随着课程改革的实施,以调动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为特征的物理探究教学,正从理论层面向现实课堂教学层面转变.教师设计探究性问题情境所表现出的热情和创意,为物理课堂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但在教学中,我们经常可以观察到: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听得晕头转向;教师认为很容易理解的,学生却没有真正理解;教师提问,全班学生异口同声,却有不少人是滥竽充数的;学生写出的答案是靠死记硬背的;该动手操作的却没有动手,而学生只是记住了结论.这些现象就是教学中常说的“滑过现象”.

一、“滑过现象”形成的原因

1.对物理基础教学重视不够

物理概念具有高度概括性、一定形式化的特点.为了不使教学陷入抽象的、烦琐的概念辨析,新课程标准对物理概念教学不再过分强调定义的严密性.教材中也相应减少了一些具体的定义性的概念,降低了对概念的记忆要求.但目前有的教师一味地淡化物理概念,不注重挖掘概念的深层含义,以致产生概念理解过程中的“滑过现象”.

2.对学生的主体作用认识不足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因此,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以师生合作为基础,以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投入和发展学生思维为目标,在多数情况下,教师擅长提出启发性的问题来激发学生思考,但有时教师为了完成教学计划,达成教学目标.问题提出后,又不注意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维空间,甚至不留思维空间,习惯于自问自答,急于说出答案,使学生的思考过程形同虚设,自然而然地“一滑而过”.

3.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欠缺

教师备课时,对问题已作出了一定的预设,备选了一个或几个解决方案.课堂上遵循以往的“思维定式”,按部就班地组织教学,但教学过程中不确定因素很多.当学生的思路与预设的方案不符时,教师或因学生的想法不切实际,或不愿打乱既定的教学计划,干脆采取回避压制措施.

4.问题设置不当,没有“提示语”

在物理探究教学中,如果问题坡度设置过小,易使学生产生思维惰性;如果坡度过大,超出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就算设计再精彩的活动情境,也只能从学生的眼皮底下滑过,效果适得其反.但是教师如能在关键环节给出必要的引导性的“提示语”,搭建理解、探索问题的“脚手架”,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防滑”的缓冲作用.

二、“滑过现象”的预防策略

1.教师提高自身素质

“滑过现象”与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风格和习惯等诸多因素有关.因此,教师应转变教育观念,以学生为本,以辨证的眼光审视学生,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进课堂的,教师也不能唯书是从.要有效“防滑”,不能寄希望于教师的“查漏补缺”,教学不是破衣服,什么地方破补什么地方.教师应在亲自参与教育的行动中寻找经验,在不断反思中发展实践智慧,不断自我反思和反省,以批判的态度面对审视自我和现实,从而形成一种多元化的教学理念.

2.尊重课堂教学规律

探究教学的倡导者和实验者萨其曼指出,课堂上学生感到自由和小压力是开展探究教学的两个重要条件.传统的“应试教育”迫使教师认为教学要围绕一定的教学任务,对教学内容组织语言讲解,按照既定的程序有序地展开,善始善终的完整性和精讲多练的实效性是成功教学的基础,这就导致规范、整齐划一的教学氛围的形成.然而教学过程是动态的、开放的,而不是一味地追求“严谨、有序、完整”.教师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解除“条条框框”的束缚,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探究的积极性,教师也应放开手脚,容忍“异样”的声音、接纳“质疑”、捕捉“另类”信息.

3.善待“非常规思路”,鼓励提出异议

由于学生的知识经验各异,认知水平有别,他们对同一现象或问题会产生不同的看法,提出不同假设.“非常规思路”更能揭示学生当前认知发展的独特状态.它可能是学生从不同角度作出的创造性思维,也可能是思维障碍的关键所在.对此,教师应大力提倡.只有这样,探究教学才可能处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并走在发展的前面.

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善待学生的“非常规思路”,给学生提供充分发表自己看法的机会,注意捕捉学生的思维亮点,不失时机地加以点化,这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防滑”作用.

4.先学后教,缓说破

探究教学要求从学生的现有知识经验或当前概念背景出发,通过问题设置,使他们产生疑问,然后提出假设来促进学生改变原有观念.无论学生的假设和理解多么幼稚可笑,教师都要表现出与学生同步,甚至落后于学生,而不要轻易否定或肯定结论.要留给学生探究、思考的足够时间,使学生在自主参与活动中去体验、感悟.“说破”的时机掌握在教师手中,这也是教师教学智慧的体现.因此,缓说破也是防止“滑过”的有效策略.

上一篇:数学预习好处多多 下一篇:数学交流课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