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开放式的数学教学

时间:2022-06-12 10:55:02

如何进行开放式的数学教学

摘要:“开放教学”是相对于过去“封闭式”的教学而言的。它是以知识教学为载体,以关注人的发展为首要目标,引导学生在经历积极主动探索的基础上,通过“自主探索,主动实践,合作交流”等途径,促进学生在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上得到实实在在的培养,使学生的个性得到有效的发展。

关键词:多元智力;创新意识;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2-070-01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应该“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而“开放”教学恰恰符合了这一教学改革的要求。因为它的课堂教学突出了“以人的发展”为本,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为学生的全方位参与创造条件;能更好地满足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心理需要,使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得到充分发展;能更好地启迪思维,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得到实实在在的培养。

一、开放教学的内涵

小学数学开放教学是指在升级的课堂教学目标和开放的教学环境下,借用现实的、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和开放的课堂教学组织方式而进行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活动。这种教学活动更加关注学生的发展,强调师生之间积极有效的互动,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动机,最终使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

二、开放教学的实施策略

1、教育观念的开放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应该树立“不同的学生能学习不同的数学”、“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等开放的数学理念。教师应该以开放的思维来理解教学环境、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与学的地位以及教学评价体系的开放性,辨证地理解兼收并蓄各种教学方法之长,为培养全面素质的人才服务。

2、教学环境的开放

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在民主、愉悦的课堂气氛下,学生的学习热情才会高涨,对课堂教学的参与积极性才会提高。因此,创设民主和谐的心理环境和自主参与的教学环境,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

(1)创设和谐愉悦的心理环境,使学生敢于思考和探究。

教师要本着“教为学服务”的观点,努力为学生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给学生以心理安全感,充分地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努力促进学生心理环境的开放,实现学生人格的舒展和自由,思维的活跃与激荡,创新潜能的迸发与拓展。

(2)提供自主学习、自主活动的时空,使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强调:要解放学生的时间和空间。如在教学完“认识物体和图形”之后,可以让学生离开座位找一找你身边所认识的物体的图形;在教学“目测与步测”时可以带学生到操场上去亲身体验感受一下。

3、教学内容的开放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由于学生学习的材料局限于课本上所提供的一些例题、习题,而且要求过高、过偏,条件和结论基本上是封闭的,就导致学生的思维无法得到有效的训练,对有差异的学生不能实施有差异性的教育;一些例题和习题远离学生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到很玄,感到枯燥乏味,无法激起对知识的探索欲望,有的甚至对数学产生厌烦。

面对这一现状《新课程标准》在课程内容方面就作出了重大的改革,其特点就是把“现实数学”作为数学课程的一项教学内容,主张学生的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强调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要让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寻求其现实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

因此,作为教师,应该用新课程的理念,树立新的教材观,在领会教材编写意图和尊重教材、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实现教学内容的开放,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教材为促进学生的思维服务。

(1)教学内容的横向开放。即学生的学习材料可以从其它学科的教学内容中引出,这种“打通”学科的做法,对学生形成一种辩证观,一种模式观,一种数学观是有好处的。例如,教学一年级上册中“长短”、“数学乐园”等主题图,它提示我们的是一种“做数学”的教学理念,让孩子们在类似的操作活动中体验和感悟数学。不管是哪一类主题图,教材只是向我们教师提供了一些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和自主、合作的学习活动方式。

(2)教学内容的纵向开放。即在教学中,根据实际情况,作一些必要适当的引申和拓展,使学生对问题有更深入的认识,同时也为学生的思维打开了一个进一步探索的通道。例如:在教学“统计”结束后,我这样提问:这节课学习了统计,课后你准备统计什么?让学生自由发言,发言后请学生选其中的一项进行统计,回头再交流。这样,既然让学生学以致用,又能激起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

4、课堂练习的开放

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的发展,面对全班几十个基础各异,能力不同的学习个体,老师要注重因人施教,在练习上更要体现差异性。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为每一个学生都提供思考、锻炼的机会,为各个层次的学生提供攀越知识障碍的阶梯。利用条件开放,问题开放,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练习情境,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积极思考、自主探索,真正成为知识的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总之,新教材给我们的老师和学生带来了欢乐,也带来了更多的思考和挑战。作为一线的教师,我们应该正确把握新课程标准的指导精神,落实新课程理念的情况下,有创造性地利用教材资源,开放地进行数学课堂教学。让我们师生在教和学的过程中焕发勃勃生机。

上一篇:探究性学习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追求音乐鉴赏课的审美价值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