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约车领域专利技术初探

时间:2022-06-12 08:54:28

互联网约车领域专利技术初探

摘 要:伴随着智能终端的应用普及,以及互联网接入技术的成熟,互联网约车业务近几年进入快速增长阶段。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背景下,各互联网约车平台纷纷在模式、技术等方面进行创新,并积极谋划树立自身的技术优势地位。专利是各大互联网约车平台建立技术护城河的重要手段,必将成为另一个硝烟渐起的战场。作者针对互联网约车的处理流程,借助于已经公开的专利文献,试图解析互联网约车企业在专利方面的相应布局。

关键词:互联网;约车;专利;布局

在城市生活中,乘坐出租车是民众的一种常规出行方式。为了解决市民打车难而车辆空驶率又居高不下的问题,利用交通智能化来提升服务水平是客运企业一直努力的方向[1]。伴随着智能终端的应用普及,以及移动互联网接入技术的成熟,互联网约车业务进入了爆发式增长阶段,已经悄然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2]。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背景下,得益于互联网约车用户数量的不断增长和产业规模的持续扩大,我国涌现了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及强大竞争力的互联网约车企业[3],并迅速在各大城市跑马圈地。滴滴、优步、易到等三家业界领先的互联网约车企业,都在着力推广各自的约车App,并在多个城市展开面对面的直接竞争。专利作为体现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是各大互联网约车平台建立自身技术护城河的重要手段,必将成为企业之间另一个硝烟渐起的战场。

文章针对互联网约车的处理流程,通过相应技术点的公开专利文献进行梳理,试图解析各个互联网约车企业在专利方面的相应布局。

1 互联网约车的处理流程

为了提高用户体验以增加使用黏性,互联网约车企业都以界面友好、使用便捷、响应迅速作为发展方向,分别独立开发了各自的约车App。虽然不同企业的App各有特点,但互联网约车的技术处理流程大同小异,都是在智能终端与客运车辆之间建立信息通信的高效桥梁,以解决用户、司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互联网约车的基本处理流程如下:(1)订单:用户借助于智能终端发送订单请求到互联网约车平台的服务器,并进行;(2)订单匹配:服务器根据用户的订单请求、司机的接单意愿、客运车辆的行驶状况进行服务撮合,寻求用户与司机之间的最合理匹配;(3)订单执行:对于匹配后的订单,用户与司机配合完成客运服务。

2 互联网约车企业的专利布局

在以“互联网+”为驱动来推进国民经济创新发展的政策指引下,“互联网+客运服务”的业务规模获得了爆发式增长,已经深刻影响了民众的出行方式。作为最具创新意识的主体,各互联网约车企业都将研发工作作为立身之本,从人力财力上加大投入,以期获取技术上的优势。为了使得自身的研发成果能够转发为技术优势,各企业都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工作并在互联网约车领域进行相应专利布局。

滴滴通过控股或者协议管理的方式100%控制滴滴(中国)科技有限公司、滴滴出行科技有限公司,因此滴滴的专利以申请人滴滴(中国)科技有限公司、滴滴出行科技有限公司进行梳理。相应地,优步以申请人优步技术公司进行梳理,易到以申请人北京东方车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进行梳理。下面的申请人以滴滴、优步、易到进行指代,作者借助于国家知识产权局已公开的发明专利数据库进行专利申请信息检索及提取工作。

2.1 订单

当有出行需求时,用户打开约车App并约车请求。在请求给互联网约车平台时,用户首先需告知其请求服务的位置或区域(比如,北京市海淀区海淀黄庄),相应地,优步申请了“将请求用户的定位信息转换成具体的街道并进行”的专利(申请公布号:CN105814453A,下同)。针对请求用户的定位信息不适于作为上车地点的情况(比如,定位信息属于私人小区、公交专用区域等),易到申请了“基于约车历史数据对电子地图中上车位置进行修正”的专利(CN104796856A)。我们在打车过程中经常碰到因司机交接班而导致无法提供客运服务的情形,针对此种情况,滴滴申请了“基于司机在预定时间段对于目的地的偏好而定向订单”的专利(CN105160021A),在交接班的时间段内司机可以提供目的地为交接地点的客运服务。

在提交约车请求之前,用户希望知晓打车费用以判断是否在可承受范围之内,相应地,易到申请了“借助于电子地图实现基于距离、车型、行驶时间的打车费用预估”的专利(CN104794886A)。客运车辆的司机端在运营期间会收到成千上万的约车请求,对应的移动互联网流量费用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对应地,滴滴申请了“基于请求用户的坐标通过预设范围的WiFi中继站订单”的专利(CN105139641A),以节省司机端的流量费用。

2.2 订单匹配

在数以万计的用户和司机之间进行交易撮合以实现客运服务的最佳匹配,这是最能体现互联网约车平台技术实力的舞台。订单匹配的过程主要包括用户与司机之间的订单信息互通、订单选项相互选择、订单应答三部分技术内容。

2.2.1 订单信息互通。在订单信息互通中,一种最直接的匹配方式是由约车平台直接派单,相应地,滴滴申请了“将多种约车请求与多个司机采用矩阵的形式来实现统一分配”的专利(CN105741020A)。这种直接派单的方式导致服务器端负担越来越大,而且未必能获得司机、用户的认可,因此,将用户请求信息、司机服务信息相互通告的匹配方式应运而生。为了避免司机在开车时因路线生疏导致服务质量下降的问题,易到申请了“基于熟悉的运营区域而首先由服务器进行司机筛选”的专利(CN104794553A)及“基于司机距离上车点距离及接单意愿而实现订单匹配”的专利(CN102509449A)。

2.2.2 订单选项相互选择。在用户、司机信息已相互通告之后,双方的相互交易意愿就是需考虑的问题。其中,易到专注于用户的满意度,申请了“由用户从满足条件的车辆中基于车型、服务质量进行选定”的专利(CN103996290A),使得用户掌握了主动权;滴滴专注于司机的满意度,申请了“基于目的地、打车费用等用户偏好将订单请求发送给司机以供司机进行选定”的专利(CN105719173A),使得主动权在司机端。

2.2.3 订单应答。在做出选择决定后,用户处于等待状态而没什么危险,但司机可能因为车辆处于行进中导致注意力不集中而发生事故。为了避免司机在订单应答中分散注意力,易到申请了“通过语音识别实现订单接受”的专利(CN103680134A)及“通过将订单应答装置配置于方向盘把手或面板”的专利(CN104008643A)。

2.3 订单执行

订单执行就是由运营车辆给用户提供所请求的服务。为了提升用户体验,易到申请了“借助于位置跟踪器实现车辆图标在用户端设备的定位移动动画”的专利(CN105654765A)。针对订单执行后的费用额度,优步申请了“基于运输服务的多个位置点确定行驶路线并计算打车费用”的专利(CN105210119A)。对于约车服务之后的费用支付,如果多人同时乘车会涉及费用分担,在此技术点上,优步申请了“由多个用户对打车费用进行相应比例分担”的专利(CN105518739A)。

3 结束语

在互联网约车业务规模呈现爆发式增长的今天,各互联网约车企业都在不断开拓自身的业务领地,努力降低车辆空驶率并改善用户的乘车体验。为了能够在激烈竞争中成功突围,各互联网约车企业在持续研发投入的同时,需要将自身的技术储备及时并转换成专利成果,以建立符合自身业务要求的技术护城河,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路淑芳,周晶,任亚宁.关于“打车难”现象的交通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你呼我应”即时出租车[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4(1).

[2]刘亚秋,吴双满,韩大明,等.基于云计算的手机智能出租车呼叫系统[J].计算机工程,2014,40(4).

[3]李强志,徐西峰.互联网+便捷交通:推动交通运输业转型升级[J].世界电信,2015(8).

作者简介:孟田革,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电学发明审查部审查员。

上一篇:加拿大地震灾害预防审计实践及经验借鉴 下一篇:电子档案管理和传统档案管理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