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图书馆数字化资源建设策略研究

时间:2022-06-12 05:48:55

民办高校图书馆数字化资源建设策略研究

摘 要:在尽享掌上资讯的时代,微信平台建设是当代民办高校图书馆顺应时展,探索现代服务路径的一种新模式。只有打造媒体型、互动型、移动门户型相结合的综合型微信服务平台,建设完善多样的微信平台数字化资源和服务,才能真正实现民办高校图书馆建设“便携式(掌上)图书馆”的目标。

关键词:民办高校;图书馆;数字化资源;微信平台;建设

中图分类号:G250.7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20-0149-03

随着科技的进步及网络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影响和促进了很多行业的改革。一直以来,图书馆做为高校重要的文献保障服务中心,其服务方向和方式也跟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在不断转变和更新。现代高校图书馆早已从传统的纸本借阅服务转向数字化信息资源服务,服务的方式和途径也越来越多样化。各高校已从最初建设开发基于网站的数字化图书馆服务发展至基于微博的图书馆数字信息化服务。目前很多高校已在着力发展建设“便携式(掌上)图书馆”――基于手机微信平台的数字信息化服务与资源建设的图书馆。

一、民办高校图书馆开通建设微信平台数字信息化服务情况

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移动设备的普及应用与无线网络的广泛覆盖,我们已真正进入了一个掌上网络时代,我们可以随时随地利用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随着查阅掌握各种信息咨询,这些智能移动终端设备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各种便利。微信作为一个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其方便快捷和功能强大的特性深受广大用户的喜爱,目前在亚洲地区拥有庞大的用户群。微信用户除了可以通过微信软件快速发送文字和照片、进行多人语音对讲等基本的交互功能外,还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平台进行一对多的自媒体活动,如商家通过申请公众微信服务号通过二次开发展示商家微官网、微会员、微推送、微支付、微活动、微报名、微分享、微名片等。由于普及度高,微信公众平台服务已成了时下一种主流互动营销方式。随着微信公众平台在国内各行业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单位和企业看到了微信公众平台所具有的巨大营销力。目前,已有许多企业和机构已将微信公众平台作为自己的营销工具或是客服平台,实现广告信息的精准投放或是为自己的用户提供各式各样的服务[1]。在现实情况的带动下,很多高校也相继纷纷紧跟时代步伐开通了专属本校的各种的微信服务平台进行对外宣传和对内服务,尤其是一直致力于发展数字图书馆、建设数字化资源的各大高校图书馆,有很多也及时顺应时展,申请了专属的微信公众号开通了微信平台信息服务。

虽然微信平台近些年来逐渐受到我国高校图书馆界的关注,但由于高校图书馆开展官方微信平台服务起步较晚,所以,对于高校图书馆来说此服务的普及度目前来说并不是太高。截至 2015 年上半年,我国两千五百多所普通高校中,开通微信平台服务的已近300所。其中,开通微信平台信息服务的高校以 985 和211 以及地方重点院校居多[2]。为了具体掌握我国民办高校图书馆开通微信平台信息服务的情况,笔者以艾瑞思中国校友网《2016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公布的最新2016中国民办大学排行榜中的近150所大学为调研对象,通过手机微信添加公众号的方式以某某学校图书馆为检索字段共搜索到了60所民办高校图书馆的相关微信公众号,虽然搜索中也仔细检索常看了相关推荐账号,但不保证会漏掉一些没有以学校相关名称命名申请的高校图书馆。即便如此,仅从相关的检索的数据来看,在调研的民办高校图书馆中仅有41%的高校图书馆开通了微信平台信息服务,还有大多数民办高校图书馆在此服务的开发上还处于落后阶段。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的文献信息中心,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应根据服务对象的特点和喜好不断的拓展其服务形式和渠道,微信平台信息服务就是当下一个很好的服务方向,在今后高校图书馆服务业务的开发和拓展来说未来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是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和建造“便携式(掌上)图书馆”的一个重要平台。

二、民办高校图书馆微信平台数字化建设与服务现状分析

(一)平台服务定位不明确

笔者在添加关注公众账号的操作时发现,很多学校图书馆在公众账号后的功能介绍一栏里并未明确表述其服务功能,有些只是简单地写到传递图书馆信息、资源、服务全体读者,有些则更为简略地介绍为图书馆与读者信息沟通的桥梁,而更有甚者直接就只填写了相关图书馆的名称,这样的情况就会直接导致关注人对此服务平台的功能不了解,让关注者产生使用此平台的盲目性,缺乏进一步了解的兴趣,从而影响高校图书馆的品牌服务、形象建设与推广。对于现代图书馆来说,对于用微信平台服务及资源的开发应目标明确以数字资源建设为中心,应以为用户带来便捷的数字化资源服务为主旨。

(二)数字化信息服务不完善

1.信息推送存在缺陷

信息推送是微信数字化信息服务与建设的基础功能。在微信平台最常用的信息推送就是添加关注公众号后的第一条系统自动推送信息与日常的信息与推送。

了解微信平台的服务功能的途径除了通过添加前的功能介绍外,还可以通过添加关注后系统自动推送的第一条信息,进一步了解此微信平台的服务功能和项目。因此,微信平台的此条自动推送信息的编辑就显得尤为重要。但在关注调研了检索到的这些民办高校的微信服务平台后发现,很多高校图书馆关注后的系统自动推送的数字化信息很少,提供给读者的信息量也很小。只有极少数的学校介绍了此平台的服务并配合有回复关键字功能,做到了有效化的数字信息建设和推广。然而,相当一部分学校只是简单的致了句欢迎词而已,并没用利用好这一关键的信息推送功能,造成了平台数字化资源介绍与服务推广的缺失。

除此外,微信作为一种信息交流形式,可以传送文字、音频、图片和视频[3]。而大多数民办高校图书馆建立起微信服务平台开展微信平台信息服务后基本上全都对读者提供了日常消息(动态)推送这项服务,这项服务也是每个微信平台必不可少的一项核心服务,但有一些高校图书馆的信息和更新却存在滞后和没规律的问题,作为各微信平台最常用和惯用的信息推送服务,一定要避免这些缺陷,有规律的定期更新信息与数字资源是微信平台服务的基本。

2.服务功能模块建设不完善

为了具体了解民办高校图书馆微信平台的功能建设的实际情况,笔者通过添加公众账号并尝试操作后了解到,目前大部分开通微信平台信息服务的民办高校图书馆所提供的服务仅仅是对读者提供对外信息及回复关键字的服务功能,服务项目单一,没有效利用微信平台做好服务项目的深入开发。而有少部分高校图书馆的微信服务平台开展的服务项目想对来说较丰富些,开发了一些服务功能模块并细分了一些服务功能业务,各校功能模块的建设虽然各有差异,但整体看来却是不尽相同的。介于微信公众平台的限制,大部分学校都开设有我的图书馆、云阅读及常用服务三大功能模块,每一功能模块下面都又细分了最多6个的功能分区,一般都是账号绑定、公告通知、热门图书推荐、借阅查询、服务指南等一些基本的查阅推介服务项目,有极个别的高校图书馆开设的三大板块名字有所不同,如个人中心、咨询服务、微中心等,但其下属的细分功能模块与其它高校图书馆看来基本类似。读者通过此平台的功能模块建设大多只能获得一些馆内的动态资讯(如新闻消息、通知消息、荐读消息等)、查阅一下基本信息、查看或咨询一些常见问题等基础服务,而能让读者真正能获得更多的数字化资源使用操作的体验服务功能模块的建设却是寥寥无几。

目前看来,民办高校图书馆的微信平台整体功能模块建设单一、不完善、无特色,大多功能都是为适应馆内需求建设的,并没有开发出许多真正适合读者需求的体验功能模块。

(三)数字化资源建设不足

各民办高校图书馆的微信平台数字化资源建设普遍存在严重不足的情况。调研目前民办高校图书馆微信平台发现,对于微信平台的数字化资源建设,各校情况参差不齐,但全都处于起步的初级阶段,资源严重匮乏。一些高校图书馆的微信平台仅一些新闻动态消息,一点都没涉及到数字化资源的建设,读者在此平台上根本就获得不了任何具有参考及使用价值的数字化信息资源;一些高校图书馆的微信平台相对较好开发了相对较多的服务功能,读者可以通过此平台查阅馆藏信息、数据库资源,获得一些好书推荐及热门书刊的荐读信息等一些有参考价值的数字化信息,但很少能获得真正有使用价值的数字化资源。仅有几所民办高校图书馆微信平台实现了读者可以在线获取馆藏资源、学术资源等多种电子资源的功能。其中做的较好的如西安翻译学院图书馆微信平台,读者可以通过热门图书、好书推荐功能服务模块可以实现电子资源的在线阅读或是先放入自己的书架,读者也可以通过订阅中心功能服务模块在线获得自己喜爱的各类热门报刊或各类给学科的最新咨询,另外读者还可以通过公开课功能服务模块在线观看各类各学科的专家讲座视频。这些功能和数字资源的建设都有效地让读者获得了很好的数字资源使用体验,真正实现了高校开通建设图书馆微信平台的意义。但目前能做到如此的平台并不多,并且即便是这样的平台,后期仍需要不断的完善。

三、对民办高校图书馆微信平台数字资源建设的建议

(一)合理开发建设符合读者需求的基础功能服务模块

民办高校图书馆微信平台的建设和商业微信平台不同,不应是仅为了图书馆的服务营销而建设,其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给读者提供更便捷的数字资源和服务而建,所以在功能模块上的建设就要求必须符合并能满足其服务对象的需求。对于高校图书馆来说,其服务对象就是本校的师生,那么就必须建立满足师生基础的学习、科研需求的功能模块。(1)建设最基础的馆藏查询、借还功能模块。此功能模块应该建设一个完善的后台系统设计,并配备一些相应的现场电子设备与馆藏借阅系统做相应链接,实现读者可以利用微信平台对馆藏纸质资源的现场借还续及远距离借还续的操作。(2)建设最基础的数据库资源查找及下载功能,此功能应能通过微信后台建设直接链接高校馆内日常的数据库资源,并实现校内外在校注册用户直接在微信端可在线查阅、下载所需数字资源的功能。(3)建设基础学科服务功能模块,此功能模块应配合后台相应的系统或链接及时为师生实现文献传递、课题跟踪、培训预约、文章等学科服务。(4)建设基础的馆内动态信息查阅功能模块,此功能模块主要为读者提供最新的馆内动态和信息,让读者随时掌握最新的读者活动、教育培训、馆内新闻、日常工作动态等馆内相关信息。

(二)主动开发建设读者感兴趣的数字资源功能服务模块

由于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对象占大多数比例的是学生,因而其微信服务平台功能建设就应该符合年轻化、多元化的原则。除了建设基础的服务功能模块外,还应满足在校师生课外的娱乐需求,开发建设一些多元化的数字资源服务。这些应该包括资源多元化和功能形式多元化。比如,提供一些本校的名师讲堂或各高校好的公开课的视频在线观看或资源下载服务,提供一些好书刊及热门书刊的在线阅读或资源下载服务,提供读者感兴趣的数字资源自我收藏的服务,或是推送一些当下流行或独具特色的知识性多媒体消息,也可建立一个读者交流共享数字资源的功能服务模块,亦可开发一些诸如特色数字资源链接、课表查询、天气查询、成绩查询等一些实用的数字信息服务功能。

(三)拓展开发校外读者数字资源服务功能

微信平台是一个开放的平台,具有受众面广的特点。人们通常只要用微信的搜索功能或通过扫描二维码就可以关注其感兴趣的微信平台。对于高校图书馆来说尤其是民办高校图书馆来说,利用好微信平台,建设好微信平台数字资源建设和服务,无形中就是对自身及学校品牌的一个很好的宣传和推广。每个高校微信平台的关注者我们都不能把控其一定为本校在校师生,随着日常馆内活动的开展,一届届馆内读者的积累,其关注者必定有一些不属于本校的在校人员,如学生亲友、本校毕业生、离职教师或是业内相关人员等,这些人员中很大一部分也是需要数字资源的获取的,如果能制定相应的政策,开发校外读者访问功能,合理有偿的给这些编外人员提供一定的数字资源服务,一定会进一步扩大其微信平台的影响力和受众树立起品牌。

在尽享掌上资讯的时代,微信平台建设是当代民办高校图书馆顺应时展,探索服务的一种新模式,打造集推送图书消息的媒体型、图书馆与读者间信息交互的互动型、与各项业务服务嵌入的移动门户型为一体的综合型微信服务平台[4],建设完善多样的微信平台数字化资源和服务,才能真正实现民办高校图书馆建设“便携式(掌上)图书馆”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蒋琦琦.微信服务在图书馆应用的探索与实践[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3,(7):201-202.

[2] 侯志萍.高校图书馆微信平台建设的优势?不足与优化[J].黑河学刊,2016,(3):167-168.

[3] 王保成,邓玉.微信公众平台在国内图书馆服务中的应用实践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3,(10):82-85.

[4] 吴锦辉.基于功能需求的图书馆微信内容建设分析[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5,(1):52-58.

上一篇: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图书管理方式分析与阐述 下一篇:浅析中石化海外石油工程项目物资的采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