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教辅助,增强效果

时间:2022-06-12 01:23:39

随着现代科技手段的发展,多媒体得到了普及和提高,使教学生动形象、丰富多彩,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优化了教学过程,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

一、感知

“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学生感知的对象,使学生提高认识?最便捷的途径,便是放映与教材相配套的录像,把画面展现在学生眼前。逼真的实景,再加上课文的解说词,丰富了学生的感知,学生通过各种感官的协调活动,为理解课文内容作了充分地铺垫。

二、体验

引起情感共鸣情感的感染性是一种潜移默化的精神力量。情感的激发离不开对形象的感受。因此,要在教学中利用音像创设情境,渲染气氛,让学生在其中感染、受熏陶。

在讲《开国大典》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我适时播放了一段开国大典的录像,再现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的盛大典礼,当时那个庄严的时刻,那个令人难忘的瞬间,30万人民聚集在天安门广场,人如海、花如海,欢声雷动……学生通过观看录像,共同来了解当时的盛况,分享那份激动与喜悦。这就为理解文章表达的感情铺平了道路。

三、突破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常常觉得教学内容中的一些重点、难点,利用常规教学手段往往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这时,我们可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利用电教手段形、色、声、动感的优势,对其进行有效的突破。

例如:在讲《母亲的呼唤》一文时,我出示了母亲呼唤孩子的三幅画面,结合自己的体会,让学生感受母亲的呼唤中包含着什么?教师通过具体形象的画面内容,启发了学生的思考,进而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再结合课文具体描写的句子反复朗读,加深理解,较好地突破了教学重点摊点。

四、训练

使用电教媒体,更有利于营造学习氛围;强化语言训练。因为心理学家认为,每个人带着自己的情绪进入课堂,情绪又具有很强的情境性。

五、引导

培养学生的思维必须贯穿于语言训练之中。但小学生的思维以感性认识为基础,没有外界媒体的刺激、启迪,他们思考问题时,经常出现思维障碍,有时还会出现思维还完整现象。使用电教媒区体的刺激引导,会后开学生思维闸门,收到豁然开朗的效果。

六、朗读

在新课程标准下的语言教学中,恰当运用多媒体、录像、投影、录音、音乐等用教媒体,以其直观形象、动态性等特点,而充分地展现课文的思想意境、艺术形象美、语言结构美,使学生为之动情、愉快、振奋,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帮助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愉快、振奋,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电教媒体来辅助语文教学,增强教学效果。

上一篇: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对于幼儿的身心发展的意义 下一篇:吴颖惠:教科研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