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40例

时间:2022-06-12 01:23:39

针刺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40例

尿毒症所致奇痒使患者常常搔抓不停、烦躁、激动。自1996年4月以来,笔者采用针刺疗法治疗40例尿毒症瘙痒症,取得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40例均为我科住院患者,男28例,女12例;年龄18~65岁,平均39.1岁;病程半年~15年,平均4.75年。局部瘙痒与全身瘙痒男性分别为15例与13例,女性分别为8例与4例,伴搔抓不停、烦躁、入睡困难,可见抓痕、血痂。临床诊断为尿毒症期,没有心衰表现,24小时尿量约平均1000ml。其中慢性肾炎25例,男18例,女7例;高血压肾损害6例,均为男性;糖尿病肾病5例,男2例,女3例;梗阻性肾病4例,男女各为2例。既往无皮肤病史。血肌酐530.24~870.00μmol/L,平均635.31μmol/L;血尿素氮24.54~40.32mmol/L,平均25.12mmol/L。

2 治疗方法

低磷饮食,采用舒肤特酊外用剂(鞣酸苦参碱、吲哚美辛等)、类固醇药膏、抗组织胺药物、包醛氧淀粉或爱西特治疗1周;强化透析治疗(增加透析次数或利用高通透性膜透析)2周,3次/周。穴位取曲池、足三里,使用30号2.5寸毫针,刺入1.5~2.5寸,得气后用捻转提插法,每隔5分钟行针1次,留针30分钟,每周3次,8周一疗程。未效者2周后加针刺血海、三阴交穴及百虫窝穴。

3 治疗效果

低磷饮食,外用与口服上述药物1周,全身瘙痒治疗无效,局部瘙痒者症状有不同程度减轻,但未消失,停用药物后症状又反复;追加强化透析治疗2周,3次/周,局部瘙痒17例症状改善较明显。全身瘙痒23例反应不一,仅10例(占43.5%)症状减轻,不影响休息;8例(占34.8%)瘙痒稍有减轻,搔抓不停,入睡较困难;5例(占21.7%)无效,瘙痒无法入睡。停用药物及强化透析治疗,改为针刺曲池、足三里1个疗程后,40例患者全身或局部瘙痒、搔抓不停、烦躁、入睡困难等症状完全消除。随访29例维持2~3个月,另外11例维持约1个月。复发时用上述穴位再次针刺,临床症状消失。1周内见效34例,其余6例见效时间约2周,加刺血海、三阴交、百虫窝穴,见效时间提前约1周。局部瘙痒或病程较短患者(

4 体会

采用针刺止痒,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治疗宜疏风清热、养血润燥。针刺是通过腧穴作用于经络脏腑,鼓舞机体正气,使阴阳调和,阴平阳秘,达到治疗的目的。根据"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中医治疗原则,针刺止痒常取足阳明胃经合穴足三里及手阳明大肠经合穴曲池,对这两穴反应欠佳者,可加针足太阴脾经血海、三阴交及下肢奇穴百虫窝穴。足三里为强壮要穴,能调和气血,有健运脾阳、培土化元、温中散寒作用,常针该穴可使元气不衰及胃肠消化吸收能力增强。且针刺足三里还能使白细胞数目增加及增加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能力。大肠与肺为表里,肺主一身之皮毛,肌表皮肤各种病症,多与肺脏有关联,所以针刺曲池可以发挥清热祛风凉血润燥作用;血海属于足太阴脾经穴,为阴血之海,具有温经活血、养血祛风、润燥之功;三阴交补益肝肾,养血通络;百虫窝穴有疏通经络气血壅滞及止痒之功,是治疗皮肤瘙痒症经验奇穴。按西医理论,针刺会促进类似内源性鸦片的物质如内啡肽、脑啡肽、强啡肽的产生。痒的传导主要是经由较粗、无髓鞘、传导性慢的C纤维,而针刺传导是经由较细、有髓鞘的Beta、delta纤维。因后者传导快,所以能将痒的感觉压制,这就是所谓的门控理论。本组40例患者针刺瘙痒消失符合这一理论。

对于尿毒症患者的瘙痒症,因原因未完全阐明,目前并没有一个绝对有效的方法。对于有该症状者治疗前要注意皮肤是否干燥、是否因其他皮肤病引起,血中钙、磷、镁是否过高,是否有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是否对其他药物、消毒剂、血透器、血管回路过敏,是否透析充分。针刺治疗尿毒症瘙痒症方法简单、经济,不受时间限制,无明显副作用,是一个值得推广行之有效的方法。但该方法疗程较长,其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收稿日期:2001-07-04,赵昕发稿)

上一篇:局部多针滞针刺法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160例 下一篇:散刺法治疗痤疮12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