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时间:2022-06-11 06:49:46

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是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独立地进行学习的一种能力。大纲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听说读写的实践,重视在实践中学习语言,理解语言,运用语言。要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鼓励他们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主动地进行学习……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

为了开发学生的智力,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其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我们必须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一、充分认识学生的主体地位,潜移默化地进行点拨

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不能用自己的认知结果取代学生的认知过程,而要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引导他们独立思考,主动求知,敢想敢说,使他们有所发现,有所创造,主动获取相关知识,提高语文学习技能。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其实,课文中不深奥的词句的释意就在文中,有些学生却领会不到。这时,教师应用以读点拨法,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求得其解。例如,理解《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囫囵吞枣”和“张冠李戴”这两个词的意思时,我让学生反复读第二节中的第五句话,学生反复读后终于明白:前半句是“张冠李戴”的意思,后半句是“囫囵吞枣”的解释。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第二种,对于结构相似的句、段、章,我们可采用以类点拨法。即只要对开头的句、段、章精讲,引导学生掌握方法,其余的句、段、章学生通过自读就可迎刃而解。例如,《詹天佑》的第二部分有三个自然段,主要意思分别是“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线路”。这三个自然段结构相似,每层都先讲詹天佑遇到了怎样的困难,然后讲他是怎样克服的。教学“勘测线路”这部分时,我引导学生“读——初知大意;思——遇到什么问题,怎样克服;议——生生交流;悟——领会人物精神”。然后,学生按照这四步方法自学“开凿隧道”和“设计线路”部分。这样的点拨提高了学生阅读课文的能力。

第三种,有过渡句或过渡段的课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阅读理解,使学生很快明白,过渡句或过渡段既是对上文的总结概括,又是对下文的提纲挈领。例如,教学《赵州桥》时,教师抓住“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这一句进行深挖,学生很快就会明白,本文主要介绍了赵州桥坚固、美观两大特点。

第四种,有的课文配有插图,图文并茂,我们可以利用插图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情感,把抽象的文字具体化,为学生学习课文服务。

二、读写结合,培养自学能力

阅读是借助于语言文字信息,通过视觉神经传输信息的过程,它要靠人脑的综合、加工、重组才能完成。阅读所获取的知识,通过阅读者的想象、推断,转化为主体的形象或严谨的逻辑。这就是内化的过程。因此在训练学生的自学能力时,要注重阅读方面的方法指导。“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读得多了,积累的东西自然就丰富了,但这些丰富的东西如何转化为自己的能力呢?这就要靠“写”来体现。写作,其实是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是读的结果的体现形式,是对读的再创造,是读的内容的外化的过程。读与写是互为基础的,可以采用先读后写的方法,也可以采用先写后读的方法,如:读后感,作品评论等。通过比较,然后知得失,读能促写,写能促读,二者相辅相成。

三、加强自习指导和课外阅读指导

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和认真阅读的习惯。在语文教学中要抓好“双基”,培养能力。仅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要巩固学生课堂中得到的知识与能力,就必须使学生有相当的独立实践机会,预习和课外阅读就是这样一种很好的机会。从某种意义上来讲,预习是课堂教学的前奏,课堂教学是预习的继续,课外阅读则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学生的自学能力,就是在这种课前、课上、课后紧密配合的教学活动中逐步提高的。

结合课堂教学,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课外书籍,要求学生把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与方法运用到读课外书中去,这是课堂教学的延续。

为使学生对阅读课外书有浓厚的兴趣、认真的阅读态度,我首先教育学生认识阅读课外书的重要性:多看书能丰富知识,有利于提高阅读能力。通过阅读间接观察自然、观察社会可以开阔眼界,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这对将来的学习与工作都有极大好处。

以课堂教学为主的课前预习和课外阅读结合起来,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它体现了学生认识过程的两个转化,即由不知转化到知(由旧知转化为新知),再由知转化为用。学生的自觉能力就是在这种“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循环往复中培养和发展起来的。

四、掌握阅读规律,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师应掌握阅读的规律,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作品的鉴赏能力。阅读的规律是“语言+内容+语言,整体+部分+整体”,大致分为初步整体认识阶段、局部分析理解阶段、整体综合升华阶段。学生应养成良好的动口朗读习惯,把握正确阅读方法和合理的阅读技巧。首先,明确阅读内容的体裁,把握结构,根据体裁特点,准确迅速地弄清文章的基本框架和内容要点。其次,局部分析,深入了解,抓住关键词,深入了解掌握其内涵,挖掘其外延。最后,由点到面,综合归纳,把整个相关内容综合起来,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和解释能力。

在小学阶段,特别是阅读教学中,自学能力的培养需要经历“学习方法——掌握方法——运用方法——形成能力”这样一个有机联系的过程。只要严格按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学生的自学能力就一定会培养起来,并会有质的飞跃。

上一篇:法国埃克斯市中学生汉语学习动机分析 下一篇:如何对初中生课外阅读进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