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引导—探究式”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学习的创造性

时间:2022-01-29 01:32:20

构建“引导—探究式”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学习的创造性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指出,新的课程改革的目标是:高中物理课程立足于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获得未来发展所必需的物理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新的课程改革目标和新教材的出台无疑对作为素质教育主战场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因而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放手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实现教育过程中师生互动,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

引导探究式教学方法含有发现教学方法的成分,本质上属于发现式教学方法。它保持了发现式教学法有利于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有利于发展学生能力和培养科学态度等优点,同时改进了发现法耗时长,不经济,教师处于顾问地位的缺点。引导—探究式教学更强调在教师的指导下的学生自主探究活动(两个重要的要素:一是学生自主探究,二是教师指导下)。它的一般活动程序为“引导—探索—整理—验证”。高中物理新教材中有很多教学内容如有关物理概念、物理原理、物理规律的教学等可以采用引导—探究式教学。

一、构建“开放式”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学习的合作性

新课程标准要求改变课堂教学强调个体的接受性现状,倡导有效的接受与体验、研究与发现相结合、独立自主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收集与处理信息、分析解决问题及交流与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新理念,取决于教师“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过程中的开放度。“开放式”教学方式适用新课程标准下的物理课堂,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开放式教学方法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通过学生主体的主动探索、思考研究,并在教师的帮助下而获取知识或科学结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其目标是培养学生通过自己的自学和思维来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开放式教学一是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和合作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学”。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生前说过:“教任何功课,最终目的都在于不教。”开放式教学改变了学生“等、靠、要”的被动情形,学生在这种教育氛围中自己探索、辨析、思考,自己去历练,为其终身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是体现了教学的民主性与合作性。美国人文主义教育家罗杰斯提倡“圆桌教学”,即打破讲台与课桌的界限,师生间平等、民主地探讨问题,师生之间彼此平等、和谐、融洽地教和学。在开放式教学这种环境中,教师不再是“权威”,教师是活动的组织者。教师应善于听取学生的不同见解,鼓励和肯定学生的发言,使“一言堂”的教学方式变为活泼、生动、积极的探究式教与学。三是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创造性和批判性等优良品质,掌握了正确的科学方法。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景下,学生积极探究,学习情绪处于最佳状态,通过探索知识的奥妙来尝试成功的甜蜜,从而使学生发现自我,认识自我,更大程度地挖掘学习潜能,更大程度地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二、构建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式”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要求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的普遍应用,促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的全面改革。1、网络环境的优势是陪养能够学生能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他们自主学习、与同伴交流合作研讨问题的能力,加强物理知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笔者在实践中选用下列特点的课题:1、网络环境有较多的信息,而书本的信息远远不够的;2、有大量音像资料和模拟实验资料便于在屏幕上建立情景,适宜自学,适宜合作学习,适宜进行研究性学习的;3、失控上需要扩充、深入,而学生无法或无条件在课堂动手或操作实验的;4、应用性强,较多联系社会、联系生活知识的;5、动态过程比较繁杂,需要对录象或模拟动画认真仔细观看、分析、独立思考和抽象思维的。高中物理的理论教学一直是困绕许多物理教师的难题,例如在高三的原子结构部分教学中,由于微观粒子及其内部结构不可感知性,多数学生感到难以理解。如关于“氢原子的电子云”的教学,我曾用过课本上的图片来解释,也用过相关模型进行直观教学,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前者学生会误以为电子的运动有一定规律,后者则会让学生认为原子是一些实心的几何体。为此,我通过搭建学习数字平台、提供原创作资料库、整合各种网络资源、设置导航提示、准备必要的导学说明、设立广泛的交流空间、对学习效果在线评价、建立“研究性学习”的窗口等制作了网络课件《核外电子的绕核运动》,让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动画模拟,学生能真正体会到一种不同的速率下的视觉印象,并能根据自己的认识水平选择相关内容学习、探索,真正认识和理解电子运动的特点及描述的方法。

由此可见网络环境下采用自学交互法,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具体程序为:学生用网络课件自学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基础进行个别物理习、分析和总结学生与学生之间单向通信交流并可得到教师的个别指导,达成自我意义建构用习题进行在线检测、巩固和深化新知。它的显著特点:利用学生对学习的主动参与、自主控制、自我探索,使学生能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学习进程,以获得积极的学习情感。

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教师必须转变教学理念,用长远的教育观来培养和指导学生,并把握不同课程模块的特点,合理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式,才能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笔者认为“引导—探究式”、“开放式”及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式”等教学方式其目的都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新课程标准给教师留下了较大的创造空间,教师应在实践中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为构建新课程标准下丰富多彩、充满朝气的物理课堂而努力!

上一篇:基于图像处理的PCB自动检测系统的设计与研究 下一篇: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中的几点体会